作者丨 李沐梓
來源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一
痛風為什么更“眷顧”男童鞋?
這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新生兒出生后的24小時血尿酸濃度開始上升,約3天后達到穩定狀態,并一直持續至青春期。青春期以后,男性血尿酸水平增加較女性更快,并于50歲達到高峰;而女性在青春期后,血尿酸水平上升不明顯,更年期后才迅速上升達到與男性相似的血尿酸水平。
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取決于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之間的平衡,其中任一者失衡,都會導致高尿酸血癥的發生。調查研究表明,男性在遺傳中更易缺乏一種酶,而這種酶的缺乏會發生高尿酸血癥[1]。同時男性因年齡增長、全身代謝能力下降等因素,尿酸的代謝能力也隨之下降,因此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逐漸升高。加上我國國情決定的男性飯局更多,常常大量飲酒,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質的食物——這些都是痛風發作的誘因。
相反的是,女性的雌激素可以促進腎臟對尿酸的清除,并抑制關節炎的發作。在青春期時,雌激素能夠促進尿酸排泄,但在絕經期后,雌激素的水平明顯降低,腎臟對尿酸的清除作用相應降低,血尿酸水平隨之升高。據報道,原發性痛風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約為20:1,即95%的痛風患者是男性,且男女高尿酸血癥患病之比為2:1。
二
痛風為什么被稱為“王公貴族病”?
痛風,也稱為“王公貴族病”,它的發生和美味佳肴、營養過剩等有著密切的關系。有關醫學文獻記載,在戰爭年代和饑荒蔓延的歲月,痛風的發病人數明顯降低,而在和平安定的年代,隨著物質生活的充裕,痛風的發病人數顯著上升。
尤其當下,物質生活的水平已大大超過從前,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改變,生活節奏加快,痛風已不再是生活條件優越者的專利,它早已悄無聲息地進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平常人家的飲食結構由傳統的糖類及較低水平蛋白質轉變為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加之缺乏適當的運動鍛煉,痛風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研究發現,近20年間,痛風的初發平均年齡下降了6.3歲,不到40歲的初發病者增加了26.3%,歸根結底,痛風的產生歸因于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物資的豐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缺乏體育鍛煉,而不僅僅在于美酒、魚肉、海鮮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在“作祟”。
三
痛風患者為什么大多是“胖紙”?
不是小編欺負胖紙,而是胖紙更易發生高尿酸血癥和痛風。
研究顯示,尿酸與內臟脂肪面積和體表脂肪面積呈正相關,體質指數和腰臀比升高是痛風的危險因素之一,肥胖會降低尿酸的清除并增加尿酸的產生,且年齡越小,痛風的危險性越大[2]。研究顯示,肥胖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引起痛風的發生:肥胖可引起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可以促進腎近曲小管的Na-H交換,陰離子的重吸收增加,引起血尿酸升高[3]。
同時,肥胖相關性腎病可以導致腎小球硬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尿酸排泄減少。此外,內臟脂肪具有較強的脂肪生成與脂解作用,產生大量的游離脂肪酸,合成過多的中性脂肪,加重胰島素抵抗。脂肪因子的內分泌作用通過影響胰島素對葡萄糖及脂肪的代謝作用,進而引起胰島素抵抗,最終導致尿酸的生成和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增加,造成痛風。
參考文獻:
[1]羅彥玲,鄧麗麗,王紅,等.痛風的遺傳度及遺傳方式的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997,13(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
[3] Tsunoda S, Kamide K, Minami J, et al. Decreases in serum uricacid by amelioration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overweight hypertensive patients: effect of a low-energy diet and an insulin-sensitizing agent[J]. Am J Hypertens, 2002,15(8):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