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英華
2016-04-10 11:43 來自
文化課字號
北京時間2016年4月9日凌晨,獵鷹九號實現海上平臺成功回收。
美國東部時間2016年4月8日下午4時43分(北京時間9日早晨4時43分),空間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FT”運載火箭于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約10分鐘后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起飛約9分鐘后,火箭一子級準降落在大西洋的一條駁船上(海上回收平臺),人類歷史上首次在海上實現火箭回收。
“獵鷹-9FT”火箭一子級海上成功回收三方面價值
價值一:艾倫·馬斯克火星移民夢想走出關鍵性一步
2016年4月8日“獵鷹9-FT”火箭一子級海上回收成功,這些技術突破都是艾倫·馬斯克夢想火星移民藍圖第二步的關鍵環節。空間探索公司作為馬斯克個人夢想實現的載體,以火星移民為終極目標制定了三步走計劃:第一步,解決進入空間工具有無(獵鷹1/1e);第二步,降低進入空間成本,引領航天發射商業化,積累技術和財富;第三步,移民火星。
SpaceX的大計劃:要在火星建立殖民地。 Daily Mail Online 圖
降低進入空間成本必須實現運輸工具重復使用,回收成功使得馬斯克夢想距離實現更加近了。
價值二:火箭實現重復使用邁出歷史性第二步
2015年12月22日,“獵鷹9-FT”火箭一子級陸上回收成功,邁出火箭重復使用的第一步,本次海上成功回收則是邁出的第二步。兩次成功回收的價值、環境條件及技術難度不同。陸上回收火箭運載能力損失在40%左右,也即只有近地發射任務可以執行火箭一子級回收策略;海上回收火箭運載能力損失20%,目前“獵鷹-9FT”執行GTO軌道5t以下發射任務都可執行回收策略,預計覆蓋發射市場80%以上。
價值三:航天發射產業化即將實現技術性突破
一個行業發展需要三要素:商業驅動、技術突破和政策支持。航空業自1914年商業運營,1959年技術突破,1970年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目前已經形成2.2萬億美元(2014年)的巨型產業。
航天發射一直以來是政府主導支撐的小型專用市場,特點是用戶少,難以產生利潤推動產業自生循環。航天發射產業化的瓶頸是技術突破和政府產業支持,目前技術突破已經看到曙光。
“獵鷹-9FT”火箭一子級海上突破了三類技術
為實現火箭一子級回收,空間探索公司已經走過三個階段:第一,演示驗證機驗證技術可行性;第二,“獵鷹-9V1.1”火箭7次回收飛行驗證;第三,“獵鷹-9FT”三次回收試驗。三個階段主要解決一子級再入返回的“控得住”、“瞄得準”和“落得穩”三類技術。
第一:“控得住”技術
“蚱蜢1”8次飛行、“蚱蜢2”5次飛行初步驗證了大長細比箭體飛行穩定控制技術,不足是飛行高度、速度距離真實飛行環境差距巨大。2013年9月“獵鷹-9V1.1”首次發射驗證一子級軟著陸回收技術失敗,原因是推進劑管理等多種因素耦合使得發動機提前關機,一子級姿態失穩空中解體。
第二:“瞄得準”技術
“獵鷹9-V1.1”共計飛行15次,其中7次開展了正式回收試驗,其他8次飛行一子級驗證了相關技術。為實現“瞄得準”,飛行時火箭一子級與平臺實時交換數據,利用GPS數據及時調整飛行方向。在2014年4月19日“獵鷹-9V1.1”第四次飛行中,第一次實現了預定海面垂直軟著陸,也即突破了“瞄得準”技術。
第三:“落得穩”技術
2015年1月10日,“獵鷹-9V1.1”執行空間站第五次補給任務,首次進行火箭一子級海上活動平臺回收,因為柵格舵驅動液壓油耗盡,火箭姿態失穩;2015年4月14日一子級回收失敗;2015年6月28日火箭升空148s爆炸;2016年1月17日火箭一子級準確落在海上平臺,但是著陸第三個支撐腿鎖定失敗導致箭體傾覆。也即“獵鷹-9V1.1”火箭開展德7次回收試驗全部失敗。
2015年12月22日,全新“獵鷹-9FT”火箭陸上回收成功;3月4日該型火箭首次嘗試海上回收失敗,原因是發射SES-9衛星(質量5.33t)消耗了過多推進劑,返回減速制動不足。
“獵鷹-9FT”火箭一子級海上回收三點啟示
第一:時代與個人夢想必須耦合
空間探索公司所開展的“獵鷹-9”火箭回收都是由艾倫·馬斯克個人夢想牽引,即不是純粹國家戰略(航天飛機),也不是單獨產業推動。從空間探索、藍源等新型公司發展看,時代發展、技術進步與個人夢想相耦合共振,方能激發引領新的方向。
第二:新技術引領傳統產業突破
自1957年“衛星號”首次發射,航天發射業走過六十年。空間探索公司引領傳統航天發射業突破,源于多領域新技術融合創新,如先進重復使用發動機技術、基于新型材料的輕質化箭體結構技術、在線自主規劃與自適應控制技術、自主健康管理技術等。
第三:不斷測試改進是成功關鍵
創新意味著技術風險,突破技術風險除了頂層理論指導,必須不斷試驗、試驗、再試驗。從獵鷹-1、獵鷹-1e、獵鷹-9V1.0、獵鷹-9V1.1、獵鷹-9FT到獵鷹-9重型,技術、產品不斷改進,基本兩年一個新型號,也即空間探索公司通過自我不斷快速進化,走過傳統航天發射企業多年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