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孫延兵
來源:正能量(ID:znL118)
生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每個人的人生盡管不盡相同,但對幸福、快樂的追求始終是一致的。那是人的終極目標。
生活,貴在熱愛。
那是幸福的源泉。
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無論是富有的還是貧窮的,也無論是身居要職,還是普通百姓,活得都不會差,都會始終感受到生命的激情與意義。
人活著,沒有必要去羨慕誰,仰望誰,只要自己熱愛生活的心永不停息,一樣也會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平凡,不平庸,一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來。
生命的意義在于奮斗,不在于索取。
也許你努力的樣子不太雅,很難看,甚至有點滑稽,但那卻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也是我們贏得別人尊重最好的手段。
人不要因為一時處境的不好,有困難,有挫折,就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起來。
真正的人生都是經歷無數次失敗無數次站起來后的結果。
一個人只要不自毀,別人是打不倒你的。
海明威說:“只要不殺死我們的困難都會使我們更堅強。”
人怕的不是不成功,而不是不努力,就輕易地向生活告饒,讓自己輸得皮無完膚,一無是處。
人不是因為看到希望而努力,而是因為努力了才有希望。
生活因為熱愛而變得美麗,有朝氣、有活力、有意義。
你若不放棄生活,生活最終也不會辜負于你,給你滿滿的回報、正能量。
身殘志不殘的人生更會讓人尊重、敬仰。
張海迪,一個沒有硝煙時代的英雄,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沒有被命運嚇倒,而是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生活不怕苦,只要保持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堅持不懈地努力,一樣可以收獲別人無法得到的成果,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這是人生的意義,也是人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