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
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17年定義為農業變革年。中國農業的每一點滴變革,都在牽動著孟山都、先正達、杜邦先鋒這三大全球種業巨頭的心。
因為種業是變革的頭道關!
我國是世界前兩大種子市場之一,市場價值上千億元。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當前的情形雖然外表平靜,實則大潮暗涌。
對全球種業巨頭們的競爭,小參將其總結為:布局早,調子低,但動作大。
在中國布局最早、獲利最大的要算杜邦旗下先鋒良種公司,1998年即在國內成立研發基地,它在中國推出的“先玉335”玉米種子,近十年持續創造了中國利潤最高單一種子品種的神話,其他一眾國際種業巨頭無人能望其項背。現在,神話成往事,培養“先玉335”的替代者是先鋒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與先鋒比,先正達在中國走得很不順利,直到今年才后來居上,一鳴驚人。以今年的視角重新評估,在中國種業市場動作最大,同時也最低調的要數先正達了,它是中國最大一起海外并購案的對象。
2016年2月份中化集團已宣布430億美金收購瑞士先正達。而兩大主角低調的程度卻無法讓人與這樣大一起并購案相聯系,低調到眾多媒體和反對者都沒搞清楚主角之一到底是中國中化集團還是中國化工集團。只是這項并購一推再推,并不順利。原本說并購將于2016年底全部完成,后推至2017年1月,最近又宣稱延期到2017年3月。
其實并購先正達最迫切的不是中化集團,出價最高的也不是中化,而是全球另一大種子和農化巨頭孟山都,孟山都曾出價470億美元,屢次情真意切要并下先正達,但都被先正達果斷PASS掉了。先正達看中了中化什么呢?中化背后是廣闊的尚待發達的中國農業市場,尤其是需求旺盛的種業市場。
先正達COO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說得很明白,中國的種子和農藥市場規模巨大,但我公司的市場份額僅為3~4%左右。如果并入中化集團旗下,將能夠拓展巨大的市場,加快增長。
先正達高層在多個場合表達過,能提高產量、防止病蟲害的轉基因作物將成為對中國農業現代化做出貢獻的重要工具。中國能從轉基因技術中獲得更多益處,中國需要對這項技術更有信心,重心放在如何引進、如何應用這項技術,而不是只停留在“中國市場是否需要它”這個簡單的問題上。
轉基因育種頭號大佬孟山都在全球的業績現在很不樂觀。2015年底就開始大裁員,2016銷售和利潤持續下滑,正在謀求與拜耳的合并突圍中。孟山都要解困,由美洲市場向外擴張是必須的。那么走好中國這步棋就變得更為重要。
孟山都在中國目前走得不快,常規業務是銷售一些蔬菜和雜交玉米種子,但布局深遠,已在中國申請200多項轉基因技術相關專利保護。它的中方合作伙伴是中化集團旗下的中國種子集團,雙方2011年牽手, 2013年加深合作成立“中種國際種子有限公司”,依靠孟山都的全球種質資源庫和傳統育種技術,志在國內玉米種子市場。
更多獨家農業報告請訂閱微信公眾號【農業家內參】:nongyejianc
原創文章轉載需聯系微信公號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