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乾隆皇帝從19歲開始學畫,那時還住在潛邸,有很多空閑的時候。他就喜歡畫花鳥,春天的風景、綠樹紅蔭。而到了秋高氣爽之時,乾隆就會"撫景興懷,抒清思而消永日"。根據史料記載,乾隆曾自夸他的畫風,表達的意思很巧妙,不做過分纖細的描繪。
乾隆除了在書法上有所建樹以外,也擅長畫山水和花草樹木。喜歡用董其昌筆法,畫平遠小景。間接寫佛像,淡淡幾筆就勾勒而成。乾隆御筆親書的墨寶,有部分散落在民間,內容多以松梅花果的類別較多。
乾隆40歲壽誕之時,專程安排了一次規模很大的巡狩中岳活動。在八月中旬,乾隆奉皇太后,并率一干皇親國戚、文武大臣在河南巡游。九月底上了嵩山。十月初,乾隆儀仗往東來到嵩陽書院,這個書院可是我國四大書院之一。
據說,嵩陽書院的三棵漢柏曾經受到漢武帝的御封,分別是“大將軍”、"二將軍"和"三將軍"。后來"三將軍"不幸夭折,只剩彎曲的“大將軍”和枝繁葉茂、挺拔粗壯的“二將軍”了。乾隆來了興致,便作畫一副《嵩陽漢柏圖》。
后來,歷經輾轉,這幅有名的古畫《嵩陽漢柏圖》落到了鄭州市民朱云手里,成了朱家的傳家寶。
幾年前他帶著這幅畫到《華豫之門》請專家劉巖鑒定,劉巖告訴自己這是幅贗品,不能因為有乾隆落款就確定是真跡。并“好心”的為朱云找到了程姓買家,最終此畫以17萬成交,這事兒暫時告一段落。
誰知道朱云第二年在《古代書畫鑒賞》里看到這畫確實是真跡。他急忙上網查詢,發現這畫已經在北京拍出了天價8736萬元的天價。于是朱云非常后悔,告上法庭說劉巖犯有欺詐罪。朱云說他們交易的時候,劉巖借畫上落款是收藏人的閑章,一口咬定沒有什么價值,還主動給找了買家,是在被騙的情況下才低價把真跡當贗品賣了。
而劉巖卻說雙方買賣是本著你情我愿的意思成交的,并不存在欺詐行為。和自己沒有任何關系。他當時的原話也沒有確定畫的真假。能賣出8千萬高價是一種炒作。到底是劉巖心術不正,趁機賺取高額利潤還是另有隱情,現在還不得而之。大部分網友認為要嚴懲騙人的專家,防止類似的事情再發生!
(圖片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