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在我們的周圍,(田野)、(花園)、(果園)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土壤里的小動物有(蚯蚓)、(青蛙)、(螞蟻)、(屎殼郎)等。
3、土壤固體中的大顆粒為(沙粒),中等顆粒為(粉粒),細小顆粒為(黏粒)。
4、人們根據土粒含量的不同,將土壤分為(沙土)、(壤土)、(黏土)三類。
5、沙粒、粉粒和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土壤是(壤土)。
6、表層土的養分來自腐爛的動植物的遺體,它們被稱為(腐殖質)。
7、(腐殖質)是植物生長的必需肥料。
8、腐殖質越多,土壤越(肥沃)。
9、貧瘠的土壤可以通過增加腐殖質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有(種植綠肥)、(收集落葉)、(糞便漚肥)。
10、被稱為“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的動物是(蚯蚓)。
11、土壤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物質),它為植物提供了(養料)和(水分),為動物提供了(生存的棲息地),也為人類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12、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
13、土壤里有(水)、(空氣)、(腐殖質)、(沙粒)、(黏粒)、(小石子)等。
14、山區通過(修筑梯田),來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1、土壤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物質),它為植物提供了(養料)和(水分),為動物提供了(生存的棲息地),也為人類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12、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
13、土壤里有(水)、(空氣)、(腐殖質)、(沙粒)、(黏粒)、(小石子)等。
14、山區通過(修筑梯田),來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二、判斷
1、蚯蚓、屎殼郎、螞蟻、蜻蜓都是生活在土壤里的動物。×
2、土壤和動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
3、在觀察土里的小動物時,不要驚嚇它它們。√
4、在測量小草根系長度時,要測量每一根的長度,并把長度相加。√
5、古人將雨后采集的塊莖植物帶泥放入火中燒烤,塊莖植物的中間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6、陶器、磚都是土壤燒制出來的。√
7、土壤按照顆粒大小可以分成沙土和黏土兩類。×
8、黏粒含量特別多的土壤是沙土。×
9、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農作物。√
10、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比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表層土壤中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很豐富,下層土提供給植物所需的養分就少多了。√
12、巖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層。√
13、土壤中的細菌和小動物將死亡的動植物分解成養分,供植物生長。√
14、腐殖質是植物生長的必須肥料。√
15、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里長出的植物細弱,柔軟且枯黃。×
16、土壤動物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助手。√
17、貧瘠的土壤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18、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19、開山毀林、濫伐樹木會破壞土壤、植被、造成水土流失。√0、噴灑農藥會增加土壤的肥力。×
21、拋撒垃圾會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質侵蝕土壤。√
22、開窯燒磚會占用破壞大量耕地。√
23、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滲水越快。√
24、任何物質在土壤中都能變成腐殖質。×
25、在貧瘠的土壤里長出的植物茁壯且呈綠色。×
26、土壤越燒,顏色越深。×
三、簡答
1、到田野、花園和水塘邊等不同地方挖土壤并且觀察土壤時應該注意些什么?(答:[圖片]注意安全[圖片]準備好鏟子、木棍等工具[圖片]選擇好天氣[圖片]采集一些土壤[圖片]提[圖片][圖片]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圖片]前進行實地考察[圖片]擬定好路線[圖片]不要傷害小動物、不要破壞它們的生活環境等。)
2、挖開田野、花圃和水塘邊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觀察這些地方的表層,你能發現什么?(答:有活著的植物的根、幼芽,有枯死植物的根、落葉;有巖石和沙子;有螞蟻、蚯蚓等小動物,有動物尸體。)
3、在燒土壤時要注意些什么?(答:要注意安全,不要碰酒精燈和盛土壤的器皿,以防燙傷等。)
4、如何做一個肥料袋?(答:[圖片]往塑料袋中裝土、水果皮、菜葉等。[圖片]均勻地往塑料袋中灑一點水,把塑料袋口輕輕地扎上。[圖片]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5、人類的這些活動會破壞土壤嗎?應該怎樣做才對?(答:會破壞土壤,我們應該不開窯燒磚、少噴灑農藥、不開山毀林、不拋撒垃圾等。)
6、我們可以為保護家鄉的土壤做些什么呢?(答:植樹造林、不亂砍伐樹木、不過度放牧、保護土壤里的小動物、做環保宣傳。)
7、為什么說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答:因為蚯蚓改變了土壤的結構,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透水性和肥力。)
四、實驗
1、研究土壤的成分。
(1)用紙巾包住土塊,使勁握一握,攤開紙巾,你會看到什么現象?(答:紙巾濕了。)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答:說明土壤里有水。)
(2)把硬土塊放入水中,開始你看到了什么現象?(答:土塊中有氣泡冒出。)過一會兒,你又看到了什么現象?(答:土塊疏松坍塌。)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答:土壤里有空氣。)
(3)把硬土塊放入水中攪拌以后,你會看到什么現象?(答:水變渾濁了。)靜止一段時間后,你又會看到什么現象?(答:土壤沉在杯底,出現分層現象,大顆粒在下,那是沙;小顆粒在上,那是黏土。)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答:說明土壤里不沙和黏土。)
(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燒一燒,聞一聞。你發現了什么?(答:有刺激性氣味,說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質。)
2、比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滲水性。相同的沙土、黏土和壤土放在下面相同裝置的杯子里,同時倒入相同的水。過一會兒,有什么現象?(答:沙土滲下的水最多,黏土滲下的水最少。)這個實驗說明什么?(沙土的滲水性最強,黏土的滲水性最弱,壤土的滲水性適中。)
3、用多種方法比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用放大鏡看,沙土和黏土有什么不同?(答:沙土沙粒多,黏土黏粒多。)
(2)用手捻一捻,沙土和黏土有什么不同?(答:沙土硬而滑,黏土比較軟。)
(3)和點水握一握,沙土和黏土有什么不同?(答:沙土握不成團,黏土能握成團。)
4、認識蚯蚓對土壤的改良作用。
(1)在一個透明的容器里放入2-3種不同顏色、不同濕度的土,你可以觀察到蚯蚓是如何移動土壤的。2)在土面上放一層樹葉或青菜,看蚯蚓如何把它們拖進土里。
(3)做好的蚯蚓窩要用深色布蓋起來。
(4)幾天后,觀察蚯蚓在土壤里的情形和土壤的變化。
通過觀察有什么發現?(蚯蚓能生產腐殖質,能松土。)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答:說明蚯蚓的行為改變了土壤的結構,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透水性和肥力,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5、一個盤子里是土壤,一個盤子里是長著草的植被,往土壤和長著草的植被上灑水。
這個實驗的相同條件是:(盤子一樣大,灑的水一樣多,土壤和植被的大小一樣大等。)
這個實驗的不同條件是:(一個是土壤,一個是長著草的植被。)有什么現象?(有土壤的盤子里水流出的多,土壤也會跟著流出。有草的植被流出的水少。)說明了什么問題?(說明植物能保持水土,使水土不容易流失。)
通過這個實驗,想一想,當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壞后,土壤的蓄水能力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土壤的蓄水能力會大大降低,水土流失,影響人類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