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說課稿 二年級 王生輝 一、教學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p49例3和相關習題 二、教材分析 《課標》第一學段“學段目標”提出“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能準確進行運算”的要求。“學段內容”提出“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兩步)”。例3教學含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通過小精靈的提問“你還記得58-(14+6)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嗎?”,引導學生復習一年級學過的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明確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在此基礎上,直接給出含小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式題,讓學生遷移類推,進行脫式計算,繼續體現運算順序的“規定性”。 “做一做”3題各有側重。第1題主要是鞏固含有小括號的式題的運算。第2題以對比的形式呈現,且每組算式都含有兩級運算,每組算式中的數和運算符號都相同,但因為加了小括號,運算順序和結果就不同了。讓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改變運算順序。第3題要求學生根據計算過程列出綜合算式,并突出小括號的使用,既鞏固了小括號的作用,又訓練了學生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進而為例4用綜合算式表達解決過程作了鋪墊。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會了同級運算、兩級運算的計算方法,有一定的計算基礎,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 “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讓學生獨立計算時進行演繹推理,經歷“觀察算式——回憶運算順序——規劃計算步驟——按次序進行計算——反思并積累體會”的過程,既發展了他們數學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運算順序的水平。同時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以往學過的帶有小括號的運算知識,在喚起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遷移類推,自主學習,經歷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在有層次性的練習和比較中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訓練學生列綜合算式的能力,知道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小括號,什么情況下不需要使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計算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審題習慣,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知道無論什么計算符號,只要帶有小括號的,就要先算; 難點是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并知道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小括號,什么情況下不需要使用。 六、重難點突破 1.掌握有括號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1)回憶以往學過的帶有小括號的運算知識: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通過知識的遷移類推,體現運算順序的規定性。 (2)比較上下兩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明確小括號的作用與重要性。 2.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綜合算式“做一做”的第3小題,要先讓學生明白先做哪步,再做哪步。將第一步先算的算式做成活動的卡片,教師通過拖動卡片移至將要被替換的位置,使兩個算式合成的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這樣能明顯降低學習的難度,然后再考慮被移至的算式需要加小括號嗎?如果不加也能先算,就不需要加小括號,否則,就一定要加小括號。 七、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個體質疑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并計算。 10-5+3= 7+(7-6)= 10-(5+3)= 7+7-6= 問題: 1. 每組中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 為什么數字相同,運算符號相同,可運算順序不一樣呢? 小結:我們在一年級時就知道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同樣,在混合運算里,如果一個算式里有括號,我們要先算括號 里面的。 二、自主探究 小組解疑 (一)獨立嘗試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7×(7-5) (77-42)÷7 問題:上面的題你們能用脫式做一做嗎? (二)反饋交流,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三、全班交流 集體釋疑 1. 這兩道題你們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號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呢? 小結:算式里有小括號的,我們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在脫式計算時要 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沒有參加計算的數和運算符號,在 第二行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等號要對齊。 四、綜合練習 鞏固化疑 (一)計算 34-(28-13) 6×(7+2) (88-56)÷8 76-(12+25) (12-5)×3 48÷(8-2) 問題: 1. 這6道題有什么相同點? 2. 有小括號的算式,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二)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并計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問題:每組中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結: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