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光耀主宰東南亞的野心,是如何破滅的?(新加坡往事)

“黑暗時代降臨在我們身上,很殘酷。回首過去,這段時間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政治教育,因為這3年半時光,我看到了權力的意義,也看到了權力、政治以及政府可以如何相輔相成。”

——李光耀談日治時期

絕地求生

1942年2月中旬,新加坡惹蘭勿剎體育場里,年僅19歲的李光耀,正在度過一個無眠的晚上。

此時的體育場,已經被鐵絲網團團圍住,荷槍實彈的憲兵把守在出口,高臺上的探照燈掃視著每一個陰暗角落。

在這個難熬的夜晚,年輕的李光耀,第一次感到人生的幻滅。

不久前,李光耀度過了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次農歷春節。那一天,新加坡總督府的門前的米字旗被人扔進泥土中,而代表大日本帝國的旭日旗徐徐升起。

隨著新加坡的陷落,李光耀的價值觀也崩塌了。

因為出身富裕家庭的緣故,李光耀雖為華人,從小接受的卻是西式教育,英語是他的母語。直到成年,他也不會講華語。

在他的眼中,優雅的英國人一直以來是新加坡的“保護者”,為此地帶來安全與繁榮。而他的同胞——在新加坡占多數的華族,愚昧無知、只講華語,是來自落后世界的“野蠻人”。

按照今天的標準,年輕時候的李光耀妥妥的算是個“精神英國人”

然而,二戰太平洋戰爭爆發,“馬來之虎”山下奉文凌厲的“自行車攻勢”,將馬來半島的英國人打得潰不成軍。

日軍壓城的消息傳來后,過去高高在上的白皮“大人”們,紛紛攜家眷匆忙出逃,對新加坡民眾的結局漠不關心。遠道而來的澳大利亞軍團,還未開戰就心驚膽戰、丟盔棄甲。

平日里看似優雅的英國人原形畢露,讓李光耀徹底失望。

英軍將領白思華 向山下奉文投降

日本人接管后,留守在市區祖宅、沒有逃跑的李光耀很快接到當局命令,要前往惹蘭勿剎體育場接受安全檢查。李光耀和他的10萬華族同胞,被安排在一個小小的體育場里。

不過幸好,陪著李光耀一同前來的仆人,在體育場旁的勞工宿舍有床位,李光耀才不至于和其他華族青年一樣風餐露宿。

躺在床上的李光耀思索著,雖然號稱“解放東南亞人民”,眼前的日本人也不是好相與的。

他還清楚地記得,就在幾天前,他為了遮陽、戴著撿來的澳大利亞軍帽,前去探望親戚,不料路上引起了日本哨兵的注意。

日本兵揮舞著刺刀,戳穿了李光耀的軍帽,并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日本兵命令李光耀跪下,緊接著一腳猛踢他的胸膛,把他踢翻在地。

日本人的粗暴,從此印在了李光耀的腦海里。

想到這里,第二天清晨的陽光開始透進窗戶,焦慮映照在了李光耀仍顯稚嫩的臉上——他不禁為自己接下來的命運感到不安。

緊接著,體育場里人群騷動了起來,日本人的檢查開始了。

李光耀看到,部分華族青年,被日本人搜身過后,會在左手臂和上衣上,用膠印蓋上一個“檢”字,隨后被允許離開體育場。

然而當他走上前接受檢查時,當值的日本兵眉頭一皺,命令他和另一隊華族青年站到一起,等待著接下來的安排。

聽到了日本兵的命令,李光耀頭皮發麻,他本能地感覺到大禍臨頭,因此請求日本兵準許他回到宿舍收拾東西。日本兵答應了。

抓住機會,李光耀趕緊回到宿舍躲了起來,一天半之后,他才敢重新走回檢查站。

這一次,李光耀臉上故作輕松,沒有引起日本兵的注意。兩個膠印蓋上之后,李光耀走出了惹蘭勿剎體育場,并大大地松了一口氣。

后來李光耀才知道,曾經和他站在一起的那一隊華族青年的命運。

這些人會被送到新加坡東部的海灘,離著名的樟宜監獄不遠。這些人雙手反綁,在日本兵的威逼下走向海面。隨后日本兵便用機關槍向他們掃射,還會用刺刀戳、用腳踢,確認每一具尸體已經死亡。

這場史稱“新加坡大屠殺”的慘劇,為的就是報復新加坡華人對中國抗戰的支援。

新加坡華人青年遭屠殺

然而與一般的熱血青年不同,逃出生天后,李光耀并沒有讓忿恨填滿胸膛。在他面前,更要緊的是家人的吃飯問題。

日本人占領新加坡后,物資日漸匱乏,李光耀家里的存糧,也被日本兵劫掠一空。為了謀生,李光耀自學了日語,報名到日本電臺工作,翻譯美聯社、路透社的新聞稿。同時,他還在黑市做起了倒買倒賣的生意,勉強讓一家人溫飽度日。

1944年,日本人在太平洋戰場上被美國艦隊打得節節敗退,在電臺工作的李光耀感覺日本人的日子到頭了,于是便辭了職。

一年以后,兩顆原子彈在落在日本本土,在英軍打到新加坡前,日本天皇便投了降。

日軍臨走前,街上的治安景象令李光耀印象深刻。此時的新加坡雖然物資極度匱乏,但在日本人的動不動就砍頭的嚴刑峻法下,卻能做到夜不閉戶,與4年前英軍撤退時,暴民四處劫掠的境況形成鮮明反差。

以至于多年之后,李光耀制定新加坡法律時,仍能想起當年日本人的做法……

亂世梟雄

二戰結束5年后,當李光耀從劍橋大學法律系學成歸來時,新加坡已經完全變了模樣。

在新加坡隔壁的馬來半島,因抗日頗有聲望的馬來亞共產黨,此時正高舉“反殖民”旗號,和英國軍隊打著游擊戰。

在遙遠的北方,共產主義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漂洋過海,撩動著這個華人占多數的小島。

一時間,新加坡局勢波云詭譎。雖然英國人在戰后又回來了,可是白人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形象,已經被日本人徹底粉碎。有了印度獨立的先例,人們普遍認為,英國人離開東南亞,也是遲早的事情。

此時的李光耀已經看清這一切,他有了自己主宰新加坡命運的野心。而當前混亂的新加坡政局,就是他崛起的最好機會。

不過,不會說華語、缺少民眾基礎的李光耀,仍在發愁怎樣走出邁向政壇的第一步。而不經意間,機會卻悄然而至……

1952年的一天下午,三個馬來人和一個印度人,身穿郵差的制服,到李光耀工作的律師事務所。

四人表示,他們是受當地議員推薦,向李光耀律師尋求幫助。因為郵差們英語不好,所以希望他能代表郵差工會,同新加坡政府談判,提高郵差們的待遇。

接下這個案子后,李光耀動身前往市政府交涉,不料卻碰了一鼻子灰——市政府只答應給新加坡郵差和馬來亞郵差一樣的待遇,完全不考慮新加坡郵差工作任務更重,生活成本也高。

這是李光耀政治生涯的第一場仗,只能贏不能輸。迫不得已,李光耀開始謀劃著,號召郵差們進行罷工抗議。

罷工第一天早上,獲知消息的新加坡市政府,派出大批警察和辜加兵(尼泊爾雇傭兵)包圍了郵政總局,準備伺機逮捕鬧事者。

然而李光耀卻巧妙地安排郵差們第一天遠離郵政總局游行,同時聯系媒體,拍攝下了警察與軍隊嚴防死守的照片,發到當地報紙上。

報紙上還刊登了郵差工會的聲明:“為了避免和武裝警察發生沖突,第一天我們不在郵政總局游行。當我們表明了意圖、不致因誤會而發生危險后,游行將會恢復。”

這下一子,市政府的嚴防死守和郵差們的和平請愿形成鮮明對比,公眾們立刻轉向同情郵差。

罷工一周之后,郵局派件工作堆積如山,給民眾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公眾輿論反彈得更加強烈。新加坡當地馬來文、華文報紙都開始批評市政府。

終于,市政府頂不住輿論壓力,同意和郵差們進行交涉。經過6個小時的艱苦談判后,李光耀提出的要求,基本都得到了滿足。

這是1948年新加坡實施“緊急法令”(政府有權未經審訊逮捕共產黨)以來,第一場成功的罷工,沒有暴力與流血。

本次罷工的幕后英雄李光耀,被媒體廣泛報道,名聲大噪,甚至一時間被奉為工人運動領袖。

新加坡一顆政治新星,從此冉冉升起了。

借刀殺人

1954年5月13日,近千名華校中學生齊聚新加坡皇家山公園,他們在等待著學生代表與市政府的談判結果。

不久前,新加坡當局頒布了“服役法令”,要求18至20歲男性(包括學生),都得前往登記服役。

華語學校平日里飽受市政府的打壓,這次的強制服役,更損害了學生們的讀書權力,因此華校學生普遍抵制服役令,8名學生代表前去和總督交涉。

然而,在門外等待的千名學生沒有等到代表們的好消息,卻等來了三輛鎮暴車。百余名白人警察突然沖向學生隊伍,要求學生們解散。沖突中,數十名學生受傷,40多名學生被逮捕。

“5·13學潮”很快發酵開來,因為當局威脅關閉華人學校,沖突演化為市政府和整個華人社會間的矛盾。

當時被視為工人運動領袖、同時也是華裔的李光耀,被推舉到發聲的前線。

這一次運動中,李光耀還結識了另一個華人運動領袖——林清祥。

林清祥比李光耀年輕十歲,充滿理想主義的熱情,與馬來亞共產黨頗有淵源。

與李光耀自小讀英校不同,林清祥華校出身,在使用華語演講方面得心應手,李光耀形容他“講起福建家鄉話來娓娓動聽,姑娘們對他崇拜的五體投地”,這是李光耀所缺乏的。

工人領袖林清祥 顏值比李光耀高得多

有一次,林清祥當著4萬名聽眾的面前高昂地說:“英國人說你不能用自己的兩只腳站起來,那就讓他們看看,我們是如何站起來的!”

作為回應,熱情的聽眾們則將握緊的拳頭伸向天空,高喊“默迪卡!”(馬來語“獨立”的意思),叫喊聲響徹云霄。

為了實現趕走英國人的政治理想,李光耀有意拉攏林清祥,并結成政治盟友。華語講不好的他,將林視為他和華人選民階層的連接紐帶。

起初,林清祥也將李光耀視為朋友。林認為李不過是個喝啤酒、打高爾夫球的紈绔子弟,試圖用自己的革命理想引導他。

林清祥出訪英國時,還特意買了英文版小說《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給李光耀看。結果李光耀發現這是一本蘇聯人寫的宣傳共產主義的書,不置可否。

按李光耀的話來講,新加坡是不可能實現共產主義的。而他和林清祥結盟,“只是為了盡可能釣取池塘(指華校)里由共產黨人喂養大了的魚”。

無論怎樣,同床異夢的二人,還是于“學潮”的第二年,成立了“人民行動黨”(PAP),包括李光耀、林清祥在內的3位黨員,通過競選成為立法會議員。

林清祥這一年剛剛22歲,創造了新加坡歷史上最年輕議員的記錄(保持至今)。當時的首席部長馬歇爾還記得,李光耀曾向他夸耀林清祥,稱他為“新加坡未來總理”。

不過,兩個人的“蜜月期”并沒能持續多久。

隨著新加坡獨立運動達到高潮,PAP聲望越來越高。1959年,新加坡獲得自治地位,PAP在大選中一舉成為多數黨,36歲的李光耀出任總理,成為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年輕領袖。

這個時候,新加坡獨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而新加坡未來的發展道路,姓“資”還是姓“社”,則成為了李光耀和林清祥之間的核心沖突。

1961年,兩人之間的矛盾終于公開化。林清祥率領一批PAP黨員出走,另組成“社會主義陣線”(簡稱社陣),與李光耀的“反共”政黨PAP對峙。

這一次決裂,使李光耀的政治資源折損大半,許多華人選區的基層黨組織,都跟隨著林清祥離去。李光耀旗下的PAP,一度淪為少數黨。

在這個政治危機的關鍵時刻,李光耀決定使一出“借刀殺人”計。

他向馬來亞首相、巫統領袖東姑·阿都拉曼提出,新加坡愿意與尚未獨立的北婆羅洲三個邦,共同加入馬來亞,組建馬來西亞聯邦,同時拜東姑為國家領袖。

李光耀知道東姑反共,他欲借東姑的手,折斷新加坡共產黨的翅膀。

起初,東姑對李光耀的提議并不感興趣。因為若華人居多的新加坡進入馬來西亞,馬來人的主導地位就會喪失。

不過李光耀對東姑和尚未離開的英國人反復威脅,如果不進行合并,屆時新加坡共產黨上臺,革命的烈火就會燃燒整個東南亞,以此向東姑和英國人不斷施加壓力。

最終,東姑在英國人和李光耀的兩面勸說下,接受了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的提議。

1962年,李光耀在新加坡拋出了加入馬來西亞的“公投”,公投給了選民們A、B、C三種選項,區別是加入馬來西亞后,新加坡的自治程度不同。

神奇的是,本次公投并沒有給選民拒絕加入馬來西亞的選擇。社陣因此號召民眾投出“空白票”,抵制本次投票。

不過,李光耀“魔高一丈”,他早就預料到社陣的這個反應,因此事先在選舉規則中加入條文,“空白票就是選民拿不定主意,將計入得票最多的選項”。

在公投辯論中,PAP與社陣雙方的宣傳機器全開。結果,7成民眾把票投給了自治程度最高的“A選項”,空白票僅占1/4。

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大局已定。

這場失敗,不禁讓社陣成員有些氣餒,不過他們彼時還不知道,一場更大的災禍,即將到來……

1963年2月2日,農歷新年前夕,東姑手下的300名馬來亞警察與特工,悄悄聚集在新加坡對岸的柔佛州。

3點一刻剛過,這批警察就趁著夜色的掩護,渡過新柔長堤,潛入到新加坡。他們按照名單,挨家挨戶地搜查、逮捕社陣骨干成員。

這場由新、馬、英三方聯合發起的大清洗,被稱為“冷藏行動”

這個深夜里,李光耀并沒有睡著。出于過去的友誼,和對林清祥品格的尊重,他給林發出去一封信,表明同意他逃到同情共產黨的印尼或其他地方去。

不過不出李光耀所料,林清祥并不接受這份“好意”,他表示不能離棄自己的同志。

緊接著,林清祥等113名社陣骨干被逮捕,李光耀的政治反對力量被一舉摧毀。

“冷藏行動”報道

半年后的9月16日,新加坡正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5天后舉行新一屆大選,李光耀的帶領下的PAP重新回到多數黨地位。

從此新加坡國內,李光耀再也無人可以阻擋,他在總理的位置上,之后一坐就是30年。

龍游淺灘

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都拉曼,是出身于“封建時代”的人。作為馬來亞一位貴族蘇丹的兒子,東姑本人驕傲自負,容不下不同意見,甚至打牌輸了錢都要大發雷霆。

馬來西亞國父 東姑·阿都拉曼

這樣的一個人,骨子里刻著“馬來人至上”主義。

由于歷史上馬來人多從事農業,不善于從商,讓“下南洋”的華人掌控了主要社會財富。因此華人成了馬來亞當地人眼中的“猶太人”、眼中釘。

為了照顧民族情緒,東姑統治下的馬來亞,采取明目張膽的歧視性政策:馬來人有固定配額的教育獎學金、公務員職位、經商牌照,華人和印度人淪為二等公民……

然而隨著新加坡的加入,這一切變得動搖起來。

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后,聯邦人口變為了馬來人40%、華人40%、印度人10%、其他種族10%的結構,華人嚴重威脅到了馬來人的主體地位。

更重要的是,李光耀帶領下的PAP,雖然尊東姑為國家領袖,卻根本不聽從東姑的號令,這引起了后者的猜忌。

1964年,東姑與李光耀之間的裂痕進一步加深。當年馬來西亞聯邦大選,李光耀派數個得力要員赴檳城等馬來亞華人城市參選,嚴重動搖了巫統執政聯盟的根基。

雖然最后僅有1位PAP議員成功當選,東姑還是視李光耀為最有力的競爭者,而李的“多元種族、平等共處”理念,則是進攻“馬來人至上”的洪水猛獸。

因此,東姑決心要將新加坡踢出聯邦。

為他施行這一計劃的打手,是他手下的秘書長、有“巫統之獅”之稱的賽加法阿巴(簡稱“阿巴”)。

阿巴不斷在巫統控制的民族主義報紙《馬來前鋒報》上攻擊李光耀,稱他“污蔑東姑為無能的領袖”、“新加坡馬來人最窮困”、“1500個新加坡馬來人被政府強拆”。

到最后,阿巴直接在報紙上聲稱,李光耀要把馬來人趕出馬來西亞。

如果說阿巴在報紙上的污蔑算得上“過火”,那么他在線下組織的演講,則可以被稱做“瘋狂”。

在1964年中的馬來政黨大會上,阿巴激動地宣講到:“無論是一個李光耀、還是一千個李光耀……我們能夠把他們干掉”“我們要告訴李光耀:你給我住口!”。

在臺下,巫統的狂熱粉絲們,則高呼著“殺死他……殺死他……李光耀……李光耀……”

盡管李光耀試圖與之對質、緩和民族矛盾,但阿巴連續數月的煽風,最終還是引燃了種族暴力的烈火。

當年7月、先知穆罕默德生日的那一天,2萬名穆斯林游行到新加坡芽籠地區時,部分巫統年輕人開始攻擊當地的華人居民。

種族暴亂很快蔓延開來,最后有4人被殺、178人受傷,20家商店被燒毀。9月份,新加坡又爆發了第二輪騷亂,13人被殺、106人受傷。

1964年新加坡種族暴亂

騷亂之后,新加坡的華人居民出于安全考慮,也強烈要求李光耀當局退出馬來西亞聯邦。

來自吉隆坡和新加坡的壓力,讓李光耀別無選擇。最終,吉隆坡議會以128票對0票的壓倒性結果,將新加坡踢出了馬來西亞聯邦,來自新加坡的議員們無力挽救,只能以缺席表示抗議。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宣告獨立。

在宣布獨立的記者會上,李光耀回顧了過去兩天在吉隆坡同東姑會談的經過。他說:

“……每當我回顧簽署協議,使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的那個時刻,我們總會感到痛苦,因為我一輩子都相信合并和兩地統一。地理、經濟和親屬關系把人民聯系在一起……”

說著說著,李光耀這個硬漢不禁留下了眼淚。這是他這輩子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痛哭。(第一次在母親過世)

新加坡被迫退出馬來西亞 李光耀流淚

李光耀是孤獨的,沒有人能理解他的悲痛。這一天,華人區不少商戶都掛燈籠、放鞭炮,慶祝新加坡脫離了一個霸道的中央政府。

只有李光耀知道,對于新加坡來說,沒有馬來西亞作為經濟腹地,新加坡這個轉口貿易城邦,將無處生存。

而對于他自己,李光耀欲借馬來西亞之力,主宰東南亞的政治野心從此破滅。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將不得不困在區區幾百萬人口的新加坡城。

此后60年,便是李光耀在這個小城,“螺螄殼里做道場”的故事。

龍游淺灘,雄鷹折翼。

~全文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新加坡當初為什么要從馬來西亞獨立?
李光耀:馬來西亞趕走新加坡,他們錯誤的民族政策讓他們后悔不迭
世間已無李光耀(下)
從鐘萬學被判刑,看新加坡的未來
1965年,馬來西亞聯邦“開除”新加坡,李光耀:我難過到哭出聲音
大馬華人周刊 Chinese Weekly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子县| 贵港市| 巴林左旗| 德州市| 积石山| 涪陵区| 扎赉特旗| 丰县| 郯城县| 江永县| 施甸县| 祁东县| 西充县| 仁怀市| 台南市| 娱乐| 望都县| 赞皇县| 南宫市| 河西区| 开鲁县| 宁河县| 莫力| 汾阳市| 朔州市| 禹城市| 土默特右旗| 金堂县| 利川市| 长丰县| 兴安盟| 腾冲县| 珲春市| 大石桥市| 伊金霍洛旗| 甘德县| 自贡市| 双城市| 江油市| 木兰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