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辦壞事是最得不償失的。
日本新年有吃年糕的習俗。但對于獨居老人來說,繁瑣的過年儀式也讓他們失去了過節的資格。于是,日本的愛心人士就給這些獨居老人免費送年糕。
只是大眾似乎對此善舉并不領情,甚至發出嘲諷,認為這根本就是“合法處刑”、“解決日本老齡化”、“節省養老金”的做法。
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局?因為黏糯的年糕,正是老人家最致命的隱形殺手。
特別是無人照料的獨居老人,更是被年糕噎死的最高風險人群。所以才有人說,如果你想殺死一名獨居老人,那就送他一盒年糕吧。
日式烤年糕是常見吃法
1
作為稻米的主要產區,亞洲最熟悉的傳統食品就是年糕了。雖然各個國家或地區吃年糕的方式都略所不同,煎、炸、炒、蒸、煮,任君選擇。但無論在哪個地方,年糕都離不開一個“黏”字。
特別是日本年糕,更是以其優越的黏性為賣點,一份無法拉絲的日本年糕可以說是沒有靈魂的。
圖源:b站up主 秋葵沙拉啦
年糕之所這么黏,是因為其含有大量的支鏈淀粉。
淀粉是由很多葡萄糖連接起來的高分子化合物,被稱為多糖,屬于碳水化合物的一種。但淀粉也分為兩大類,一類被稱為直鏈淀粉,一類被稱為支鏈淀粉。
所謂直鏈淀粉是一條有少量支鏈的長鏈,約由1000個葡萄糖分子組成。但支鏈淀粉就不同了,擁有大量短小的分支,且約由5000~20000葡萄糖分子組成,龐大且蓬松。
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分子結構對比
在水中加熱的過程中,淀粉就會發生糊化反應,我們平時煮米飯、勾芡時,都是應用了淀粉的糊化。
但在這個過程中,支鏈淀粉會比直鏈淀粉更難溶于水,也更容易形成一團交錯的網絡,因此黏性也更大。所以支鏈淀粉還有個通俗的別稱——膠淀粉。所以說,一種食物中的支鏈淀粉含量越高,它的口感也就越黏糯。
各種食物淀粉來源中直鏈淀粉和直鏈淀粉含量對比而做年糕,也不外乎用到的幾種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比例不同的稻米。
其中,普通大米大概有25%-30%左右的直鏈淀粉,剩下的則基本為支鏈淀粉。而糯米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幾乎100%都屬于支鏈淀粉。所以以糯米為主要材料的年糕口感總是糯嘰嘰的。
我們比較熟悉的是水磨年糕,制作時糯米和大米的比例大約為1:2
在我國,制作年糕時就會在糯米中加入一些支鏈淀粉含量不那么高的粳米,這能讓年糕的黏軟度下降,吃著不沾牙。
不過,日本年糕則由純糯米制成,黏性比一般的年糕大得多。再加上舂搗和揉壓的外力,糊化的淀粉分子也會被打成更加緊密結合的網絡,增加了整體淀粉的密度,彈性和黏性更佳。
但也正是這一特性,日本年糕的殺傷力也最大。這口感糯嘰嘰、軟綿綿的年糕成了一種致命食物,每年都要奪走不少人的性命。
2
其實無論吃什么食物,都有被噎死的可能,每年就無數人因食物而窒息死亡。這主要是源于人類演化上的一個bug——我們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共用著同一個入口,有著廣泛的共同區域。
為了防止食物誤入呼吸道,我們已經演化出了一個叫會厭的軟骨。當我們進食時,它會向下移擋住喉頭的入口。
但會厭的存在也只是一個補救措施罷了,如果吞咽不當,食物還是會卡在喉嚨或氣管中。當無法及時移除異物,空氣便會阻止空氣流入肺部,從而導致缺氧窒息。
所以說,被食物噎死是個非常快速的過程。原本儲存在血液和肺部的氧氣,也只能維持受害者幾分鐘的性命。而很多人還沒來得及被送往醫院急救,就已經一命嗚呼了。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日本每年因食物窒息死亡的人,就比死于交通事故的人還要多。根據日本警察廳2017年發布的數據,2016年,日本有3902人死于交通事故。然而,因食物堵塞氣管致死的人數就超過了四千人,其中以上了年紀的老人為主要受害者。
1998年,食物堵塞氣管致死的人數就已達到3956人
人類的口腔天生就有一種能識別食物質地的功能。在咀嚼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判斷食物是否能吞下。一般來說,正常人是不容易被食物噎著的。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的吞咽功能也會發生退化。這與老人的身體素質下降密切相關。因咀嚼能力下降、口腔干燥以及吞咽發射敏感度降低等情況,老人會出現不同程度進食和吞咽障礙。
研究顯示,多達50%在50歲至80歲的老人都正經歷著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而這也使得老人更容易發生食物窒息事故。
眾所周知,日本正面臨著世界上最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初,日本便開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19年,日本65歲以上的群體已占總人口的28.4%。
因此,被食物噎死的人數,也隨著日本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而水漲船高。在過去10年間的日本,因食物窒息事故而死亡的人數就增加至了原來的1.2倍。
1950、2017、2050(預計)年日本老齡化人口結構圖
這其中,年糕正是引起了最多窒息事故的食物。
首先,咬下一塊年糕就需要相當大的咀嚼力。其次,年糕一般都會趁熱下肚,而在咀嚼過程中年糕卻會因溫度的降低而變硬,這個過程可能會影響到吞咽反射,更易導致年糕在咀嚼不充分的情況下吞咽。
而且,年糕的塊頭一般也較大,其形狀與呼吸道的開口也較為匹配。但更可怕的,還是黏糯的年糕是很容易附著在氣管附近,窒息從而發生,且更難搶救。
1998年,日本的80個消防局(共有98個消防局)對食物窒息相關事故共提供了810次救護。
其中150例為年糕、82例為米飯、73例為蔬菜水果以及60例為零食(不包括糖果)。
當然,評價一種食物的噎死風險,不僅要看其造成的死亡數量,還得考慮其消費頻率。在日本,年糕確實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食物,其吃法也極其豐富。據統計,每位日本人平均每年就要吃掉1公斤的年糕。
但剔除國民消費量的影響后,日本研究人員還是發現,年糕的殺傷力依然能秒殺其他食物。
3
另外,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是最尊重傳統習俗的一批人。抱著“不吃年糕就不能算是在過正月”的想法,長者的年糕消費量也更多。
幾乎每到新年,因吃年糕噎著被送往急救室的人數就會激增。而65歲以上的老人占比就超過了80%。
日本搗年糕的傳統,圖源:@ A.Davey / Flicker對于普通人來說,因噎廢食是不可取的。所以日本政府和相關社區機構經常進行宣傳活動,呼吁國民(特別是長者)不要在沒有旁人的情況下獨食年糕,并叮囑年糕需要切成小塊后再食用,細嚼慢咽。
而一些日本公司還試圖生產和推廣一種能降低食物梗阻的安全年糕。這種年糕中含有一種酶,能降低黏度的同時又保留大眾最熟悉的糯米香味。
不同類型的“Engay-Foods”
另外,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吞咽障礙,日本人還發明了一類名為“Engay”的食物,意為易于吞咽的食物。
其做法則是將原有的食物打碎成泥漿狀,再使用特殊的凝膠劑幫這些食物原漿重新塑形,再輔佐以其他手段從而得到一種外觀、味道一樣,但卻更易下咽的食物。日本老年人是越來越多了,因此這類食物也被譽為“日本未來的食物”。
除了改變食物本身,有的人則著重于救急方法的創新。正因吃年糕被噎死是如此常見,民間也出現各種看起來匪夷所思的急救法。
2001年新年之際,一名70歲日本老翁在吃年糕時突然被噎著。老人的家人嘗試過用手指挖出粘在喉嚨的年糕,但未能成功。
眼看著老人臉色發紫,幾乎要窒息的樣子,他的女兒急中生智直接拿起吸塵器管子往老人口里一伸。當吸塵器被調至最高速度,喉嚨里的年糕終于被吸了出來,老人最終獲救。
影視節目中,用吸塵器拯救被年糕噎著的老人的場景
而事后專家也較一致地認為,遇上吃年糕或其他事物噎著的事故,使用真空吸塵器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
在這后來,一些醫療器械制造商甚至還發明了一種能連接到家用吸塵器上的特殊吸頭。除了能讓吸塵器瞬間變成急救器械,這種柔軟的吸頭還不會使喉嚨受傷。
用這種特殊的吸頭救人示意圖當然,對付呼吸道異物梗阻,我們最好的選擇還是傳統且有效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如果患者清醒,急救者需從背后環抱患者,一手握拳,另一手握緊握拳的手,從腰部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壓,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這樣就會使患者的胸腔壓力驟然增加。
由于胸腔是密閉的,只有氣管一個開口,故胸腔內的氣體就會在壓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氣管,而這每次沖擊將產生450~500毫升的氣體。一次不行可反復多次,直到將異物排出,恢復氣道的通暢。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適用于一歲以上,有意識的的呼吸道異物梗阻患者。
如果患者是一歲以下,那么搶救者則需要將孩子臉朝下地放在手臂上,同時用手捏住孩子顴骨讓其嘴巴張開。另一只手則在孩子兩肩胛骨之間拍擊5次,并觀察孩子是否吐出異物,這也叫5次拍背法。
如果阻塞物仍然未排出,則需要換為5次壓胸法。搶救者需將患者面朝上平放,再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快速向上重擊壓迫患兒胸廓下和肚臍上的腹部5次。如果患兒還是沒能恢復呼吸,則繼續重復5次拍背法和5次壓胸法,直到異物排出為止。
當然,誰都可能遇到孤立無援的時候。如果吃獨食,又恰好被噎著無法呼吸,你也可以借助諸如椅背之類的工具,對自己進行海姆立克急救。
記住一個數據,噎死的人數與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是相當的。說不定哪天,這方法真的能救你身邊的人一命。
維基百科詞條:Mochi、Choking、Aging Japan
Adam Pasick.The Japanese New Year’s treat that is killing elderly people.QUARTAZ.2015.01.02
Risk Assesment Report
Choking Accidents Caused by
Foods .Food Safety Commission of Japan.2010.06
https://www.ahandtoholdsd.com/hard-to-swallow-when-seniors-experience-chronic-choking/
RENE CHUN.Choke-Proof Food That Tastes Like the Real Thing.The Atlantic.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