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 · 一起看趣味科學------
emm,地球生物登陸月球,聽著像新編的科幻故事?
其實這是一個近期爆出來的新聞,這兩天狂丸已經被這件事刷屏了。消息來源自各大媒體,最早應該是來自知名媒體《WIRED》的報道:
簡單來說,就是一艘飛向月球的以色列航天飛行器在快要著陸時墜毀了,同時它里面搭乘著一批水熊蟲。
這劇情有點耳熟...
不過水熊蟲什么來頭,飛船墜毀后它還能沒事?
如果你對這位生存大師比較陌生,這里有一些廣為流傳的信息可以幫你快速了解它的強大。
水熊蟲是緩步動物門的總稱,體型極小,50微米到1.4毫米不等,一般需要放大工具才能觀察清楚。
水熊蟲具體強在生命力頑強,特別能活。
這種生物可以硬抗極端溫度,在-272℃和151℃的條件下均可存活2分鐘,低溫-200℃能活上幾天,-20℃的環境中起碼能存活30年。
它能夠承受的電離輻射的劑量,是人類致死劑量的數百倍。能抗住的壓力大約是目前最深海溝水壓的6倍,在同等壓力下人可能會被壓到變形。
當然,它能活躍的舞臺甚至包括太空,2007年一項太空實驗顯示它暴露在真空和輻射下可以存活10天。
所以,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這件事要把時針撥回到今年2月,在2月21日左右,以色列航天器Beresheet搭乘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離開地球,而它的目的地,正是月亮。
這次登月的策劃者是一家名為Arch Mission Foundation的非盈利組織,他們有著宏偉的目標:讓人類的文明記錄得以保存長達數十億年,方式簡單理解就是建立太空數據庫,有點《流浪地球》中火種的意思。
據Arch Mission Foundation官網介紹說,2018年,他們曾經做過一次「太陽圖書館」計劃,還記得馬斯克給上帝刷的跑車么?飛行器里面就藏有一份刻錄了艾薩克·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的信息磁盤,同時這座「太陽圖書館」至少能繞著太陽飛個3000萬年。
其中包括了團隊中24個人的頭發,以及脫水的水熊蟲和一些著名圣地的生物樣本,像是印度菩提樹等等。
放水熊蟲原本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將其復活,以供科學家進一步了解這些生存能力逆天的生物。
而為了保存它們,Arch Mission Foundation的工程師團隊在「光碟」中增加了一層合成的樹脂,你可以將其理解為保存遠古生物的樹脂化石一類的東西。
也正是這些DNA樣本和水熊蟲的加入,間接救了檔案庫一命。
所以,Arch Mission Foundation表示,根據他們的科學顧問基于NASA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提供的圖像數據推測,「月球圖書館」的生存幾率很高。
其實在科學家眼中,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很小。要知道在地球上生存已經不易了,在月球上更難。
要知道水熊蟲確實生命力頑強,但并不代表它能夠合理利用這些極端條件,它只能忍受這些極端環境對生命帶來的影響。
對于Arch Mission Foundation來說,這次的登月爆炸并不會影響他們的火種計劃,他們還計劃將更多的東西帶到月球,例如瀕危物種的DNA樣本等等,當然前提是符合國際相關法律條文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