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特大城市,迎來新變局? 01 最新超大、特大城市名單來了 7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 隨后,財聯社發布了一份最新的全國超大特大城市名單,被各大官媒引用。
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到,截至2021年末,全國共有超大特大城市19個。其中,超大城市8個,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武漢。
特大城市11個,分別為杭州、東莞、西安、鄭州、南京、濟南、合肥、沈陽、青島、長沙、哈爾濱。
對比2021年發布的版本,超大特大城市數量減少了2個。其中,超大城市增加1個,也就是武漢。特大城市“四出一進”,武漢、佛山、昆明、大連退出特大城市之列,合肥躋身為特大城市。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版本是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統計到2020年11月的數據。
也就是說僅僅過去一年多,中國城市就迎來大變局,武漢以1094萬的城區常住人口,躋身為第八個超大城市。合肥以642萬的城區常住人口,躋身為特大城市之列,超過了沈陽、青島、長沙等城市。而佛山、昆明、大連,則被“踢出”了特大城市名單。
02
佛山、昆明、大連,被“踢出”了特大城市名單?
最新這份超大特大城市名單是由財聯社發布的,不是由官方機構發布的,而2021年版本是由國家統計局通過《求是》雜志發布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
對比兩份榜單可以看到,數據有很大的出入。在最新的名單中,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武漢、杭州、鄭州、濟南、合肥城區人口增加,上海、深圳已經沒有了非城區人口,武漢城區人口增加99萬,這個可以理解,疫情后,2021年末,武漢人口回流超百萬,城區人口增加也是必然的。
最有意思的是合肥城區人口,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分縣數據資料》,合肥城區人口為377.16萬,而在財聯社發布的最新名單中,合肥城區人口達到642萬。這意味著從2020年11月1日到2021年末,一年多時間,合肥城區人口增加了近265萬。
除此之外,其它城市的城區人口都出現了下降,重慶城區人口減少了311萬,成都城區人口減少147萬,西安城區人口減少188萬。
而佛山、昆明、大連城區人口更是跌破500萬,退出了超大城市名單。在國家統計局的版本中,這三個城市的城區人口分別為854萬,534萬,521萬。在財聯社的版本中,它們的城區人口分別為200萬、412萬、375萬,佛山竟然減少了654萬。
按照定義,城區人口是指城區常住人口,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連接到的居委會所轄區域,不包括鎮區和鄉鎮。對于常住人口高達955.23萬人的佛山來說,再怎么算,城區人口都不止200萬。
毫無疑問,兩份榜單數據出入太大。實際上,住建部并未發布過超大特大城市名單,完全是財聯社自己制作出來的,并沒有權威性。
而國家統計局卻不同,統計人口是它們的職責,發布的超大特大城市榜單也更具有權威性。財聯社不過是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一個媒體,它們發布的超大特大城市名單只能作為參考。
因此,說佛山、昆明、大連,被“踢出”了特大城市名單不準確。不過,兩年多過去了,各地人口也發生了變化,名單確實需要進行更新了。
03
成為超大特大城市,意味著什么?
超大特大城市,已經成為了各大城市競逐的目標。那么,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晉級為超大特大城市,意味著什么呢?
首先,超大城市的門檻是城區人口達到1000萬,特大城市是500萬。進入超大特大城市名單,無疑是得到了官方的認可,代表著這些城市經濟發展前景好,就業機會多,持續不斷有人口流入。
隨著人口開始負增長,各地搶人大戰越來越激烈,這些超大特大城市,對人口的虹吸效應會越來越大。以2022年為例,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是長沙,一年增加18.13萬人,其次是杭州,增加了17.2萬人,這兩個城市都是特大城市。
2022年人口增量前十大城市中,有7個是特大城市,還包括西安、昆明、武漢、鄭州、青島。
其次,成為超大特大城市,將獲得國家更多的政策和資源扶持。比如在交通建設方面,地鐵、高鐵、機場等,都將獲得更多審批,成都就修建了第二座機場,成為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個擁有兩座機場的城市。在地鐵里程方面,前20名基本上都是超大特大城市,而且在建里程,也是遙遙領先。
再比如在教育資源方面,深圳正在瘋狂建大學,深圳理工大學,深圳海洋大學,深圳音樂學院,一所所新的大學獲批開建。
對于普通人來說,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便捷的交通,更好的資源等等。因此,成為超大特大城市,不但對一座城市有利,對于城市的居民也是極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