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王封非子在秦邑(今甘肅清水縣),非子成了周朝的附庸。周朝分封制是這樣的:周天子又稱周王,地位至高無上,擁地一千里,周天子以下是大大小小一百多個諸侯。
諸侯分為五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公爵、侯爵擁地百里、伯爵擁地七十里、子爵、男爵擁地五十里。
附庸,也就是沒有爵位,土地不足五十里的家族勢力,此時的秦人,只能算是一個秦氏部落。
圖-早期秦人疆域
隴山之西,是隴西高原,后來成為了秦朝和漢朝的一個郡,就叫隴西郡。
隴西郡雖然地處秦朝最西部邊地,卻是個英雄輩出的地方,以三國時期為例,董卓、龐德、賈詡、張繡、王雙、姜維,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竟然全都是來自隴西。
而不久之后,秦人也正是從隴西入主關中,可見黃土高原上的隴西,是出產(chǎn)猛人的好地方。
一百多年后,時間來到秦穆公時期,此時秦國已經(jīng)占領整個關中。不過晉國就像一個巨人,阻擋了秦國東進的步伐。崤之戰(zhàn)的慘痛教訓告訴秦人,盲目東進,只會灰頭土臉,損兵折將。
迫于地緣形勢,秦穆公不得已,將秦國的戰(zhàn)略目標,轉(zhuǎn)移到西部。
秦國本身是從西部高原上下來的,秦國以西的地界,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游牧為主,部落聯(lián)盟”,這八個字或許可以概括隴山之西,秦國西部的各方力量,這與秦國發(fā)跡之前的情況差不多。
這些部落聯(lián)盟中,實力最強的一支,為生活在狄道(今甘肅臨洮)的綿諸戎。
當時的狄道,文化淵遠流長,其石器制作精美,陶器更是領先于當時代。
綿諸戎擅騎射,同時也播種農(nóng)作物,在與其他戎人的商業(yè)交易中獲利甚豐,因此部落實力強勁,統(tǒng)治西部十二個部落,勢力范圍達上千里。
狄道地處黃河的支流洮河流域,由于地處高原,并無參天大樹,不過植被倒也繁盛,無論牛羊駿馬還是人類,都樂于在此定居。
狄道與甘肅蘭州,其實只隔了一座山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勢力并未滲入到蘭州,中原文明進入蘭州,是漢武帝時期的事情了。
綿諸戎民風彪悍,好戰(zhàn),以強大的武力統(tǒng)治西部十二部落,與犬戎聯(lián)盟,匈奴聯(lián)盟類似。
大概三百多年后,趙國的相國李兌去世,李氏家族就搬到了這里,很快就孕育出李信、李廣這樣的猛將,后來唐朝開國時期的李淵、李世民,祖籍都是這里,可見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江南山清水秀養(yǎng)美女,狄道山高水惡出猛將。
秦國若要取得西部這十二個部落的領土,首當其中就是要征服綿諸戎,而綿諸戎對秦國這個有著戎人血統(tǒng)和習性的中原諸侯,戒心頗重。
綿諸戎王為了了解這個擁有戰(zhàn)車強弩的對手,派了一個懂漢語的使臣由余,到秦國打探軍情,企圖對秦國國力一窺究竟。
由余,祖上是晉國人,由于躲避戰(zhàn)火遷居到了綿諸戎的領地。由余本人雖然不是晉國土生土長,但是也對中原文化有一定了解,這也是綿諸戎王派他出使秦國的原因。
由余到了秦國,得秦穆公厚待。
秦穆公對列國人才一直非常敬重,由余是戎人,卻懂中原文字,因此深得秦穆公喜歡,他在秦國的日子過得非常舒坦,香車美女銅幣,任由索取。
一晃兩年過去,離綿諸戎王約定的歸期越來越近。
由余在秦國呆得久了,忽然要回去,難掩錯愕失望之情,這兩年多他遠道來到秦國,身居秦穆公要客,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大紅人,都待他恭敬有余,難道真的說走就走,一片云彩都不帶走?
白駒過隙,此番回故國,不要說云彩,就連一個美女都帶不走,其中的得失起落,確實一言難盡。
恰在此時,說客到了,秦穆公派來內(nèi)史廖做說客,目的是招降由余,作為秦國破綿諸戎的內(nèi)應。
綿諸戎王雖然威名遠揚,胸懷大志,但說到底每個人都會為自己打算,或被自身的環(huán)境所支配,由余更非什么圣賢,豈能不動凡心。
狄道,綿諸戎王大帳。
由余向端坐的綿諸戎王道:“大王,小人此番入秦,被秦人囚禁三年,小人每日思念大王,今終于返回得見大王,小人死而無憾。”說罷由余還不忘擦拭眼淚,他在秦國的待遇綿諸戎王并不了解。
綿諸戎王一臉橫肉,疑惑道:“回來就好,只是不知秦人為何把你放了?”
由余趕緊道:“大王有所不知,大王狩獵于秦邊境,秦人恐慌,秦伯懼怕大王神威,遂釋放小人,還送來一份大禮。”
綿諸戎王似是滿意這個回答,道:“秦國的大禮是何物?”
由余詭異地一笑,向帳外喊道:“請把大王的禮物帶過來。”
隨即,幾個賞心悅目的美女樂師懷抱各種樂器入賬,散立于大帳兩側(cè)。
隨后三十六個美女,隨著樂師的音樂節(jié)拍,穿花蝴蝶般踏著輕盈和充滿節(jié)奏感的步子邁入大帳,在色彩繽紛的輕紗裹體里,玲瓏浮凸的曲線若隱若現(xiàn),加上柔媚表情和甜美的歌聲,極盡誘人之能事。
綿諸戎王雖然閱女無數(shù),他們部落的舞蹈也很煽情,可是一下子出現(xiàn)這么多美女,步伐還如此整齊劃一,綿諸戎王自嘆他們部落的美女做不到。
眾美女在賬中時分時合,站成一個大圓,美妙的歌聲不斷自她們的櫻唇傳來。
綿諸戎王正看呆了,三十六位美女忽然像蝴蝶般飛散四方,一位絕色美女赫然出現(xiàn)在眾女的正中央。
只見她手舞雙劍,衣玦飄飛,動作柔軟,難度極高,宛若天上下凡的女戰(zhàn)神,演盡了女性的嬌媚和雌姿赳赳的威風。
綿諸戎王未敢相信,秦國真送來這等仙女,當夜便與這仙子共宿一帳。
次日日上三竿,由余來見綿諸戎王,豈料綿諸戎王一夜風流,氣血消耗過大,竟然還沒睡醒。
由余支走陪宿佳麗,對綿諸戎王道:“大王,此番秦伯送與大王的女子,有十六個,她們個個才藝俱佳,各有姿色,昨夜只是其中一個。”
綿諸戎王聞知此事,精神大振,臉色像馬上要一場大戰(zhàn)消滅敵人一般,叫道:“還不給我送進賬來!”
此后,綿諸戎王與他的十六個佳人,朝歌夜弦,宴賞不息。眾佳麗在掏空綿諸戎王身體的時候,也讓這個部落不修兵事,懈怠下來。
圖-秦穆公霸西戎
除了綿諸戎所處的狄道,還有一塊地方,叫西和(今陜西西和縣和禮縣),秦人對這里并不陌生,早期秦人在西犬丘放牧的時候,肯定涉足過這里。
西和的地理位置特別重要,因為從這里南下,可以威脅到漢中甚至四川盆地。
三國時期,蜀漢的姜維統(tǒng)領蜀軍多次北伐,主要路線就是途經(jīng)西和,控制隴西,進而進駐關中,可見這個地方承上啟下作為樞紐的重要性。
對秦國而言,控制這里,就多了一條攻入漢中的途經(jīng),讓漢中的諸侯防不勝防。
戰(zhàn)國初期秦國下漢中,其中一條道路就是“1故道”,秦穆公等一批老秦人種樹,后來的秦人乘涼,歷史本該如此,多是水到渠成,偶發(fā)因素只能改變當局,改變不了全局。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親自領大軍,西征綿諸戎。
這次的戰(zhàn)爭,秦人沿著渭水而上,先到達祖地秦邑,祭拜祖先之后,再揮師西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綿諸戎,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綿諸王。
隨后,十二個戎狄部落先后歸服了秦國。秦國辟地千里,國界南至秦嶺西和,西達狄道(今甘肅臨洮),稱霸西戎。
圖-秦穆公霸西戎后秦國疆域
秦穆公霸西戎,威震天下,周天子派人送來一面金鼓,表示祝賀。東周與秦國的關系一直不錯,主因是西周為犬戎所滅,而秦國又一步步地滅亡犬戎聯(lián)盟的各個部落。
本文出自《地圖里的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