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動一時的濟南開發商劉城逃逸事件,正牽扯出越來越多的亂象。
此前,山東恒華置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劉城利用其在濟南開發的舜耕名筑項目,在其老家淄博及周邊地區以月息3%的高息借貸1億元以上,劉于11月16日被發現卷款逃逸,引發淄博濟南兩地眾多投資者的恐慌(詳見本報12月20日報道)。
之后,濟南舜耕名筑項目業主在維權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舜耕名筑存在嚴重的“一房多賣”現象。據估算,被重復銷售的房產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占建筑面積的20%以上。最多的一套房子被重復賣給了6個業主。這在全國房地產行業中都是罕見的案例。
4000平方米被重復銷售
舜耕名筑于2008年7月開盤。按照規劃及銷售宣傳文案,舜耕名筑住宅項目占地面積11500平方米,共96套房源,建筑面積16000平方米,開發商所營造的賣點,是“濟南首家地上4層帶電梯的中式花園洋房”。該樓盤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據本報記者調查,原本應于2010年6月份交房的舜耕名筑,被開發商恒華置業一拖再拖,直至2011年11月16日劉城逃逸,舜耕名筑仍有水電、小區道路、綠化等后續工程尚未完工。
“今年10月份以來,最初幾個舜耕名筑業主找到我,僅限于追究開發商遲延交房違約責任等的法律訴求。”山東德義君達律師事務所劉建鑫律師告訴本報,出于慎重起見,他到濟南市建委的專業網站及房管局查詢核實,發現該樓盤存在嚴重的“一房多賣”現象。
據悉,得知劉城攜款逃逸后,到濟南市公安局經偵大隊登記的受害業主超過130多戶,遠遠多于項目規劃的96戶。這意味著,至少有40戶是“一房多賣”的直接受害者,并關聯另外40多戶業主無法順利確權。
記者調查中發現,“一房多賣”的受害者中不但有普通業主,與劉城舜耕項目有房貸業務合作關系的銀行的管理人員,他們所購買的舜耕名筑房子也被“二賣”。
更為離奇的是,在劉城公司的操縱下,一套房子最多賣給了6個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