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主體性,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用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雙方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共同開展英語學習。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堂互動 教育策略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一現代教學的指導思想已經貫徹落實了幾十年,然而目前仍有很多教師習慣于把教學理解為: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的主體性被壓抑,自主性與獨創性缺失,學生的綜合素養無法得到提高。在當前學校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學得太累,教師教得非常辛苦,教學質量又不高的問題。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當前,“通過教學模式改革打造有效課堂”已經成為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核心之一。互動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為基礎而展開的教學,對于實現有效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構建生活化情境,培養語感語境。
語言學習重在情境。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學生很快能適應到這樣的語境中來,隨后通過聽一些錄音、欣賞一些視頻對話作為導入,讓學生走入課堂內容,結合一些運動的單詞,通過某個句型短語等語言點的點撥產出一組通順流暢的語言表達。比如在教學“Looking good , feeling good”這一課內容的時候,筆者就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展示了一些運動項目,如高爾夫、體操、跳水、短跑、武術、體操、溜冰、棒球等等。并且在課堂一開始,就提了一些生活化的理由,“Are you interested in sports?”“What kind of sports are you particularly fond of?”“Have you ever joined one of them?If not, are you planning to join one?”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學生們的語言思維被快速地激活,加之不斷鞏固練習,針對這一情境常用的語言表達也就隨之熟練起來。這樣的課堂效果活潑生動,感染力強,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且生活化的情境對于學生的記憶也有了很大的幫助,讓學生沉浸在氣氛輕松,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英語課堂之中。
二、還原生活化環境,推動輕松教學。
孔子云“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首先是人們出于本能需要和發自內心喜愛的,沒有強烈的愛好,英語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不多,其實和諧的師生關系更能推動有效的英語課堂。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還原生活化的環境,讓語言的生命力就真正體現出來。既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生活化環境下學習,又可以讓師生關系在和睦、和諧的情境中生成,讓教學與學習變得輕松。比如學習“Wish you were here”這一課內容的時候,這節課的知識點比較零散,有大量的詞匯、語法需要學生掌握,如果一堂課下來,純粹講解這些知識點和語法,學生可能記不住多少內容,相反,如果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從話題中感悟知識點的內涵,教學效果會更理想。基于這是一節英語閱讀課,大部分學生在完成閱讀的過程中,都是帶著“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心態,甚至感覺到閱讀課堂的枯燥、乏味,把英語閱讀完全“任務化”的做法十分常見。這節課我一改常態,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比如我播放了一些非洲的音樂,在音樂聲中,引導學生們欣賞多媒體幻燈片上的圖片,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這種輕松、愉悅的生活化的授課環境,讓學生掃除了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焦慮情緒,同時通過影音、圖片、視頻、對話等一系列策略的融入,讓學生們勇于開口說英語,勇于進行探究式的學習,還使學生主動收集各種與有關非洲的英語報道,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非洲的全貌。
三、設計生活化作業,推動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不僅能學好英語知識,更有助于他們掌握學習的策略,對于他們今后的成長、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作業是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溫故知新,都需要在作業中加以鞏固、完成,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往往通過布置大量的作業,讓學生進行復習,其結果往往是收效甚微。所以在生活化課堂的推進之下,教師也可以通過設計生活化的作業,來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更可以還原英語學習的本質。自主學習的積極作用還表現對英語感悟的不斷深入、詞匯積累的無限上升以及英語文化的日益了解,從而真正意義上融入到英語生活情景之中,培養和形式英語思維能力和邏輯習慣,不再是“拷貝不走樣”。比如學習了“growing pains”這一課,學生們對于生活中的煩惱、成長的煩惱都在課堂與大家交流了一遍,比如有的學生提到學習的煩惱、父母長輩等提出的期望無法達到的煩惱、對理想是否能實現的煩惱、與人溝通的煩惱。還有的學生聯系了電視劇《成長的煩惱》《家有兒女》等進行了敘述。趁著他們對于對“成長的煩惱”話題的 ,我布置了相關的作文,題目是“Grow up without pains but happiness”,要求學生們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想一想我們有哪些煩惱,這些煩惱讓我們產生了什么行動和想法,但是這些煩惱的背后,又有著成長的快樂與收獲。通過這樣的生活化的作業形式,學生們的思維被進一步打開,同時也呈現出英語作為一門人文學科,一些人文思想、教育理念,可以通過淺出的生活實際以及深入的課堂內涵,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使得學生受益匪淺。
四、建設小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小組學習是高中英語互動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合作學習將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單向互動與交流轉變為了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強了學生的自控能力,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而缺乏交流的英語學習是“無本之木”,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往往比同學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收獲更大,因為,老師傳授知識中結合的隱性經驗是與老師自身經歷分不開的,與同學們有一定程度上的“代溝”,同學之間交流能夠“無縫”傳遞的知識信息更加迅速和易于理解。比如在進行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學環節當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世界各國的節日,并組織各個小組對本組所搜集到的節日進行闡述,包括起源、風俗等等,在某一小組進行闡述的同時,其它小組也可以進行必要的完善與補充,通過小組內部以及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組織各個小組選擇自己所喜歡或感興趣的題材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積累英語語法以及詞匯知識。
五、推進互動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互動教學模式運用的關鍵是“互動”兩個字,互動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其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十分必要的,師生互動會調動課堂活力,提升教師對課堂的掌控性。教師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互動模式,其中教師提問、角色扮演、小組合作是常用的幾種具有實際意義的互動形式。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一定要確保學生能正確理解問題。教師應保持清晰的教學思路,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有針對性,模棱兩可的問題無法讓學生準確理解提問的知識點。有效的課堂互動管理是保障英語互動課堂教學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課堂互動管理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維護課堂教學活動正常進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與手段。另外,角色扮演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英語教學方式,它更加強調了英語的實用性,師生在角色扮演中不斷的互換角色,極大的調動學生使用英語的積極性,并且“純天然”的培養了英語興趣,記憶了很多英語知識點,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增強了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交往,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有十分積極的影響。一方面,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中學生互動管理工作,建立課堂教學互動行為規范,合理使用教師的課堂領導權力,使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有序實施;另一方面,教師要把握好課堂互動時間,做好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時間的管理工作,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時間觀念比較弱,在進行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時,可能會導致學生之間的互動時間較長而影響課堂教學進度,所以教師要有效的把握課堂教學互動時間,推動英語課堂教學有序實施。
參考文獻:
[1]宋馬南.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校園英語,2016,24:124.
[2]朱蘭芳.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