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不是潘金蓮》上映的第一天,片子我還沒看到,不好說什么。反倒是馮導竟然如此沉不住氣,今天中午怒斥萬達排片過低。
點擊加載圖片
馮小剛在微博上發文:潘金蓮致王健林師長教師的一封信,以“潘金蓮”之名進言。控訴萬達因其與華誼的私人恩怨而給了《我不是潘金蓮》極低的排片率。
點擊加載圖片
馮導味同嚼蠟千余字,究竟說了什么:
1、華誼挖走的墻角本就何足道哉,萬達何必大動肝火。
2、別人家都給《潘金蓮》那么高排片率,貴達的排片之低,有違民心。
3、不要搞壟斷!你會永遠失去本寶寶的。
隨后,王思聰回應:作為一個導演,用拿得出手的作品講話,文末還加了#碰瓷#的tag。
點擊加載圖片
馮小剛再次發文回應王思聰:感謝把因果公之于眾,希望其遵守市場規律,最后稱就喜歡王思聰心懷叵測,耿直。
點擊加載圖片
最近進展通報:
華誼老總王中磊發微博針對“挖墻腳”一事做出回應,稱人員流動是正常現象,萬達不也來華誼挖人嗎。
點擊加載圖片
那么這次《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率究竟如何。
(以下數據來自貓眼專業版)
今天全國電影總排片量為19.97萬場,其中《潘金蓮》以39.4%的排片占比位列第一,其次是中法合拍片《勇士之門》(17.5%) 。
點擊加載圖片
截止到下戰書九點點,《我不是潘金蓮》的首日票房占比為61.8%,票房和排片占比均是第一,且甩開第二名一大截。
點擊加載圖片
《我不是潘金蓮》改編自劉震云的同名小說,未在國內上映就已在國際上獲得多個獎項。
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獲得費比西獎”(也稱:國際影評人獎),在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包攬電影節最高榮譽最佳影片“金貝殼獎”和最佳女主角“銀貝殼獎”。
此外,該片原定于9月30日公映,但因未知因素跳檔,至重新定檔11月18日。外界多猜測為因題材敏感而未過審。
綜上,該片在未上映前的口碑應該是很好的,觀眾對該片的期待值明顯高于同期其他影片。基于此,馮小剛在信中指出萬達給予的低排片率有悖于市場規律。
在萬達院線上,《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率為12.4%。萬達院線排片率最高的影片為《勇士之門》,達到25.7%,其次是《奇異博士》、《深海浩劫》,《潘金蓮》只能排到第四位。
點擊加載圖片
今天撕逼之戰后,萬達貌似進一步限制了《潘金蓮》的排片。以北京的萬達為例,來日誥日的排片已經變成以vip放映廳為主了,票價紛紛100+。
點擊加載圖片
作為中國最大電影院線,萬達院線在國內擁有影院316家、2700塊銀幕。 到目前為止,萬達院線2016年的票房收入排名第一(收入為53.33億,占院線總收入的13.26%)。此外,萬達院線在2015年全國總票房份額中占據13.5%,高于第二、第三名之和。
因此,萬達的低排片率可能會給《我不是潘金蓮》的票房帶來很大影響。
今天僅僅是《我不是潘金蓮》上映的第一天,雖然在萬達院線排片率較低,但仍不影響上映首日,票房奪得冠軍,可為什么馮小剛如此焦炙焦慮的擔憂排片問題呢。
這里需要科普一件事情——保底發行。
保底發行,是發行標的目的片方承諾目標票房后,片方授權給發行方,理論上是發行方先支付片方保底部分的分帳票房,即使最終票房未達到承諾票房,發行方也需支付虧損部分,若超過預期票房則再根據合同進行分賬。
由于近幾年中國電影票房前景較好,上映的熱門影片幾乎都采取了保底發行的體式格局。
《我不是潘金蓮》也和耀萊影視簽約了5億票房的保底協議——當影片票房低于5億元時,耀萊支付2億元的票房凈收益,票房5億元至8億元部分凈收益由耀萊獨享,票房超出8億元部分,耀萊將獲得票房凈收益的50%。
也就是說,只有票房過5億,耀萊才能獲得收益。
既是《潘金蓮》投資方,又是保底發行方的耀萊影視,作為A股公司文投控股旗下的子公司,隨著影片上映臨近,二級市場卻沒有帶來利好消息,自本月15日影片首映以來,文投控股未能延續前段時間的強勢趨勢,15日最高大跌8.66點,之后影片正式上映的前兩天同樣為下跌趨勢,這是自10月中旬以來,文投控股的首次大幅下跌。
耀萊影視以5億保底協議獲得該片20%的投資份額,最終,華誼兄弟,摩天輪,耀萊三家各方的投資比例為5:3:2。《我不是潘金蓮》原定于今年國慶節上映,宣傳也早早全面鋪開,在《潘金蓮》改檔的艱屯之際,耀萊頂著巨大的輿論和經濟壓力繼續履行著保底協議。
但其實耀萊也與馮小剛有關。
2013年9月,華誼兄弟子公司華誼互動娛樂斥資2.1億元收購了耀萊影城20%的股權。
2014年8月,又以4.64億元向松遼汽車出讓這20%股權。
2014年10月,馮小剛等影視明星合伙成立的君聯嘉睿出資5.1億元認購松遼汽車股份, 2016年4月,松遼汽車更名為文投控股,也就是說,馮小剛成為文投控股的間接股東。
轉了一大圈,馮小剛就是間接控股了耀萊啊!!
除此之外,《我不是潘金蓮》的出品方之一東陽美拉,原本就是馮小剛旗下的公司,目前馮小剛仍然控股。
2015年11月,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東陽美拉70%的股權。
點擊加載圖片
但是在收購之時,這家公司原本的資產情況是負債的。
因此,華誼兄弟與馮小剛之間,存在一份“對賭協議”:自股權轉讓完成之后,馮小剛需承諾東陽美拉2016年度的業績目標為經審計的稅后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而且自2017年度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每一年度的業績目標為在上一年度承諾的凈利潤目標根蒂根基上增長15%。
然而,2016年上半年,美拉傳媒凈利潤只有3535萬元;與所定目標相差甚遠,此次投資《我不是潘金蓮》是東陽美拉在下半年的翻盤之仗,馮小剛顯然勢在必得。
點擊加載圖片
因而可知,《我不是潘金蓮》簡直就是馮小剛的一場豪賭,馮導顯然不愿意萬達的排片率成為這場豪賭中的不穩定因素。
若何怎樣從萬達公司高層葉寧出走華誼入手下手,萬達與華誼就結怨已深。
2015年,在葉寧主管萬達影業期間,一年時間實現萬達所有影片無一虧損,2014年萬達院線登陸A股;2015年五洲發行以50.9億元票房一躍占據民營發行公司票房榜首;2016年全資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
點擊加載圖片
(這就是攪動了整場風云的奇男子。)
但是在2016歲首年月,葉寧就頒布發表從萬達辭職。一個月后,葉寧頒布發表擔任華誼CEO。
在此之前,葉寧已在萬達工作15年,歷任萬達院線總經理、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五洲電影發行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有媒體消息稱,葉寧出走萬達加盟華誼的當天,萬達公司就連夜召開會議研究對策。
所以這小我私家對萬達來說很重要,他的出走,也讓萬達和華誼走上了對立面。
在此之后,萬達院線對華誼出品的電影施展闡發的特別很是不友好。
點擊加載圖片
比如由華誼兄弟發行,改編自鄭鈞同名漫畫的《搖滾藏獒》,就在萬達受到冷遇。《搖滾藏獒》于7月8日全國上映,而在各大購票類app上查詢《搖滾藏獒》的點映場以及部分預售場排片時,發現沒有萬達院線的任何場次。
點擊加載圖片
而且,首映當天《搖滾藏獒》排片也很低。萬達院線對《搖滾藏獒》的排片出現倒掛,為倒數第一位。
點擊加載圖片
預排場次僅為7場,份額占0.3%,這么低的排片,《搖滾藏獒》已經失去很大的競爭力了。
同樣排片率低的,還有《陸垚知馬俐》,這部影片的出品方和發行方中均有華誼的名字。該片上映首日在萬達排片率為5.43%,遠低于全國的24.28%。
點擊加載圖片
而萬達出品的《快手槍手快槍手》和《陸垚知馬俐》是同日上映的,“中國電影票房”數據顯示,首日《快手槍手快槍手》在萬達的排片高達32.57%,共排映近5000場,而《陸垚》僅有5.25%,總共798場,不到排名第二的《驚天大逆轉》(20%,3046場)的三分之一。
那么,萬達給出的低排片率究竟是不是合理呢?
關于影院排片的依據,我在查閱多方資料之后也并沒有找到十分靠得住的依據。究竟結果排片量這種東西是特別很是主觀的,但對于最后的票房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排片工作是影院的第一生產力,排片的好壞甚至可以直接影響票房的10%-20%。
決定一部影片排片率高低的因素可能會有:
1、本身影片的素質、口碑和營銷
2、同檔期的其他影片
如果同檔期的電影中有一些賣座的電影,影院愿意為此安排更多場次,甚至讓片子在線2個月甚至更長。賣座影片就會擠壓此后新上映的影片場次。
3、發行方
發行方手里院線資源也有影響,發行方的院線資源多,排片自然多。
4、第三方活動影響
第三方選座平臺(貓眼,大眾點評,糯米)都會對影片進行大量有針對性的補貼活動,其實就是貼錢給影城。這些補貼活動是有排片比例要求的,必須滿足百分之多少排片比例,才會進行補貼。
5、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觀眾群體
比如,影城所在的位置、南北觀眾的口味差異等。
那么給電影排片,是由誰決定的呢?
目下當今有兩種模式,其一是由院線統一下發指導意見,旗下影院根據各自的區域和觀眾喜好,在建議的排片量范圍內適當調整,萬達院線、大地院線就是這種模式。另外一種就是由影院經理直接負責排片。
所以萬達就是認為《我不是潘金蓮》預期效果不佳,就是不愿意給你《潘金蓮》排片,馮小剛也是迫不得已啊。但是wuli馮導為了《潘金蓮》的排片量已經是挖空心思了!!!!!!
10月26日,已經有大V說,華誼向廣電要求給《潘金蓮》留出排片空間,導致《神奇動物在哪里》推遲上檔,《薩利機長》也延期上映。
點擊加載圖片
我強烈建議,以后每一年都有一個“馮小剛電影保護月”,來保障我們馮導的正常權益!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