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教育部組織修訂并頒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目前正在組織編寫修訂普通高中各學科教材(以下簡稱新教材)。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全國各省(區、市)將分步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2022年秋季開學,全國各省(區、市)均啟動實施新課程新教材。
生物教材將有哪些新變化、新要求呢?
變化一:課程目標
學科核心素養融合了原有的“三維目標”(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生物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
生命觀念:是指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抽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后的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和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
科學思維:是指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
科學探究:是指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對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
社會責任:是指基于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做出理性解釋和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擔當和能力。
變化二: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
變化三:新增學業質量
高中生物學學業質量標準是依據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的四個維度及其劃分的水平,結合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重要概念、方法等對學生學習相應的課程后所表現出的核心素養水平的描述。
包含4個水平,每個水平對應4個維度進行了細致的質量描述。學業質量標準是階段性評價、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重要依據。學業質量水平二是高中畢業生在本學科應該達到的合格要求,僅限于必修課程內容,是本學科學業水平合格考試的命題依據;學業質量水平四是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命題依據,包括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全部內容,不包含選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