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痿證
【復習點睛】痿證是臨床常見的肢體經絡病證,考研試題涉及較多,此病以“肢體痿弱無力”為特點,應重點掌握病因病機和分證論治,另外,《內經》 中有關痿證的論述也應熟悉。
考點一:痿證的概念及歷史沿革
1. 痿證的概念
痿證是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或伴有肌肉萎縮的一種病證。臨床以下肢痿弱較為常見,亦稱“痿躄”。“痿”是指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軟弱無力,不能步履之意。
2. 痿證的歷史沿革
(1) 《內經》對本病論述頗詳,闡述了痿證的病因病機,病證分類及治療原則。《素問·痿論》指出本病的主要病機是“肺熱葉焦”,肺燥不能輸精于五臟,因而五體失養,肢體痿軟。還將痿證分為皮、脈、筋、骨、肉五痿,以示病情的淺深輕重以及與五臟的關系。在治療上,《素問·痿論》提出“治痿獨取陽明”的基本原則,其理論依據是:“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2) 朱丹溪認為痿證有濕熱、濕痰、氣虛、血虛、瘀血之別,提出了“瀉南方,補北方”的治療原則,“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
(3) 《臨證指南醫案·痿》鄒滋九按:“夫痿證之旨,不外乎肝腎肺胃四經之病。”
考點點撥
此考點是痿證的歷史沿革,應重點掌握《內經》對痿證闡述中的“治痿者獨取陽明”。
考點二:痿證的病因病理
考點擊破
1.病機 ①感受溫毒。②濕熱浸淫。③飲食毒物所傷。④勞病體虛。⑤跌仆瘀阻。
2.病機 痿病的病變部位在筋脈肌肉,但根在于五臟虛損。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心主血脈,五臟病變,皆能致痿,且臟間常相互影響。本病以熱證、虛證為多,虛實夾雜者亦不少見。本病病理因素有溫邪、濕熱和瘀血。
3. 病理轉化 久痿虛極,脾腎精氣虛敗,病情危篤。足少陰脈貫行舌根,足太陰脈上行夾咽, 連舌本,散于舌下。脾腎精氣虛損則舌體失去支持,脾氣虛損,無力升清,腎氣虛衰,宗氣不足, 可見舌體癱軟,呼吸和吞咽困難等兇險之候。
考點三:痿證的辨證論治
考點擊破
辨證要點
①辨臟腑病位,區分在肺、在脾胃、在肝腎之不同。②辨標本虛實,痿證以虛為本,或本虛標實。
治療原則
①痿證的治療,虛證宜扶正補虛為主,脾胃虛弱者益氣健脾,肝腎虧虛者滋養肝腎。實證宜祛邪和絡為主,肺熱津傷者清熱潤燥,濕熱浸淫者清熱利濕,瘀阻脈絡者活血行瘀。虛實兼夾者扶正和祛邪并施。②《內經》提出“治痿者獨取陽明”的治則,是指從補脾胃、清胃火、祛濕熱以滋養五臟的一種重要措施。③痿證不可妄用風藥,這是另一重要的治痿原則,若誤用之,陰血愈燥,釀成壞病,正如《丹溪心法·痿》云:“痿證斷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
分證論治:
記憶歌訣
證型口訣:肺熱濕熱絡瘀阻,脾胃虛弱肝腎虧。
方藥口訣:肺熱津傷清燥湯,濕熱浸淫加二妙,圣愈還五絡瘀阻,參苓補中脾胃虛,肝腎虧虛虎潛丸。
1.肺熱津傷證
臨床表現:發病急,病起發熱,或熱后突然出現肢體軟弱無力,較快發生肌肉瘦削,皮膚干燥,心煩口渴,咳嗆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黃赤或熱痛,大便干燥,舌質紅,苔黃,脈細數。
治法:清熱潤燥,養陰生津。
代表方:清燥救肺湯加減。
2.濕熱浸淫證
臨床表現:起病較緩,逐漸出現肢體困重,痿軟無力,尤以下肢或兩足痿弱為甚,兼見微腫,手足麻木,捫及微熱,喜涼惡熱,或有發熱,胸腕痞悶,小便赤澀熱痛。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通利經脈。
代表方:加味二妙丸加減。
3.脈絡瘀阻證
臨床表現:久病體虛,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顯露,可伴有肌肉活動時隱痛不適,舌痿不能伸縮,舌質暗視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
治法:益氣養營,活血行瘀。
代表方:圣愈湯、補陽還五湯加減。若見肌膚甲錯,形體消瘦,手足痿弱,為瘀血久留,可用圣愈湯送服大黃?蟲丸、補虛活血,以丸圖緩。
4.脾胃虛弱證
臨床表理:起病緩慢,肢體軟弱無力逐漸加重,神疲肌倦,肌肉萎縮,少氣懶言,納呆便溏,面色白或萎黃無華,面浮。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中益氣,健脾升清。
代表方: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加減。前方健脾益氣利濕,后方健脾益氣養血。肥人痰多或脾虛濕盛,可用六君子湯加減。
5.肝腎虧損證
臨床表現:起病緩慢,漸見肢體痿軟無力,尤以下肢明顯,膝酸軟,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廢, 腿脛大肉漸脫,或伴有眩暈耳鳴,舌咽干燥,遺精或遺尿,或婦女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代表方:虎潛丸加減。若病久陰損及陽,陰陽兩虛,兼有神疲,祛寒怕冷,陽痿早泄,尿頻而清,婦女月經不調,脈沉細無力,服用鹿角膠丸、加味四斤丸;熱甚者,可去鎖陽、干姜,或服用六味地黃丸加牛骨髓,鹿角膠、枸杞子滋陰補腎,以去虛火;陽虛畏寒,脈沉弱,加右歸丸加減。
真槍實練
01
下列哪種治法是“治痿者獨取陽明”的具體措施
A.補脾胃
B.化痰通絡
C.清胃火
D.清利濕熱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ACD。臨床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治痿者獨取陽明”:一是不論選方用藥,針灸取穴,都應重視補益胃。二是“獨取陽明”尚包括清胃火、祛濕熱,以調理脾胃。三是臨證時要重視辨證施治。
02
痿證的病因,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肺熱傷津
B.溫熱浸淫
C.脾胃虛弱
D.肝腎陰虧
E.寒溫侵襲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E。寒濕侵襲一般不會造成痿證,導致痹證較多。
03
以下哪項不是痿證致病病機
A.肺熱傷津,津液不布
B.脾胃虧虛,精微不輸
C.溫熱浸淫,氣血不運
D.風寒痹阻,經脈不通
E.肝腎虧損,髓枯筋瘦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D。風寒痹阻,經脈不通多導致痹證。
04
痿證的病理特點是點
A.實證為多
B.寒證為多
C.熱證為少
D.虛證為少
E.虛證為多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ACD。臨床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治痿者獨取陽明”:一是不論選方用藥,針灸取穴,都應重視補益胃。二是“獨取陽明”尚包括清胃火、祛濕熱,以調理脾胃。三是臨證時要重視辨證施治。
05
痿病實證的常見病因有
A.感受溫熱毒邪
B.感受風邪
C.濕熱浸淫
D.寒濕侵襲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AC。此題旨在考查痿證的病因。
06
患者半年前始覺下肢乏力,漸致不能任地,腰脊疲軟,頭暈耳鳴,口舌干燥,舌紅少苔,脈沉細數,何方治療
A.左歸飲
B.左歸丸
C.大補陰丸
D.獨活寄生湯
E.虎潛丸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E。由癥狀可知是痿證之肝腎虧損證,治宜補益肝腎,滋陰清熱,選用虎潛丸。
07
治療痰結血瘀之痿病,宜用何法
A.疏肝理氣,化痰祛瘀
B.理氣舒郁,化痰消痿
C.理氣活血,化痰消痿
D.化痰散結,活血化瘀
E.活血化瘀,祛痰消痿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E。痰結血瘀之痿病的治法為活血化瘀,祛痰消痿。
08
患者初始納少,腹脹,便溏,面色少華,逐漸出現四肢痿軟無力、神疲倦息,舌胖苔白,脈弱,治宜選用
A.加味二妙散
B.清燥救肺湯
C.參苓白術散
D.虎潛丸
E.補中益氣湯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C。由癥狀可知是脾胃虛弱證,首選參苓白術散補脾益氣,健運升清。
編輯:芩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