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培訓開發#溝通
【見】
在工作中,很多人把“對事不對人”這句話放在嘴上,深入想想,什么是對事不對人呢?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對待?什么時候應該說這句話?什么時候不應該說這句話??
【感】
這句話,常常出現在開會的場合,發現或發生問題后,大家一起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有幾個層面:一是就事論事,客觀反映問題;二是商量解決方案,解決當前問題;三是分析問題根本原因所在,解決今后的一類問題。?既然是發現問題,反映問題,解決問題,這些都說的是:“事”;事,就是事情、事件或問題,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為避免出問題而采取的措施,以及為防止問題再次出現、為了徹底解決問題逐步固化下來的制度、規則等都可以理解為“事”。圍繞事,針對事,本著解決問題的目的,也是大家一起坐在一起談的核心,也是基礎。?
【思】
對事不對人”強調以“事”為中心,的確,解決的是問題,應該以“事”為中心。但是,事都是人做的,人是主體。人是很復雜的。人的復雜主要是人性的復雜性決定的。不同的人來做不同的事情,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狀態下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樣的。而且人與人的成長環境不同,知識水平不同,性格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立場不同,對事情的認識不同,態度也不同,職業化程度不同......如果沒有人的復雜性,也就不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了,也就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情了!? 雖然人很復雜,也正因為人很復雜,所以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求同存異。問題要解決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解決,什么標準,誰來做,大家如何做配合等等,這些還是可以討論和解決的。這就是“對事”,針對事件,圍繞事情本身解決問題。?那么,什么是“不對人”呢?不對人,就是不針對人。雖然事情是人做出來的,但是,除了人自身復雜以外,人與環境有著復雜的、千絲萬縷的相互作用和聯系。而且,人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很難說誰的想法一定是對的,或誰的想法一定就是錯的,很難形成一個標準,誰也說服不了誰。更為重要和關鍵的是,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的,人都是愛面子的,人都是有情緒的,保護自己是人的第一反應,即使是用不恰當的方式。我們常常看到的不恰當方式有:找理由、推諉扯皮,抵觸、不配合、當場發生沖突等等。這些都偏離了解決問題的初衷。如果針對人去解決問題,就變成批判會了,就會跑偏,常常是現在的問題沒解決,反而出現了新的問題。?
??對事不對人,這句俗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對事相對簡單,對人相對復雜。對事的方式方法可以直接了當,但是針對人,考慮問題就要相對復雜得多。所以不對人,也是一種謹慎的規避矛盾的做法。我們解決問題是要快刀斬亂麻,迅速做出積極應變;現代社會,分工合作越來越普遍,很多事情都需要團隊來配合完成,我們要在有限的資源和有限的時間里做出成績,很多工作必須團結大家來完成。大家的認識水平,態度,能力,素質雖然不同,但是還是可以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完成工作的。而且,作為一個組織,大家可以制定共同的規則和要求。哪些可以做,哪些堅決不可以做,要做到什么標準,如何評估,哪些是做得好的,哪些是可以接受的(或者說是合格的),哪些是需要改進的,哪些是高壓線,已觸犯就要被清除出組織的。只有制定了這些規則,組織才能夠真正稱為一個有領導的組織,而不是烏合之眾;只有制定了這些規則,經過宣講和溝通,使大家認同,也相信這些規則會保證大家共同的目標的實現,是對大家都有好處的,大家才愿意按照規則來辦事。在執行的時候,還要有效監督,有相當的公平性,大家才會更加自覺地按照規則去做,久而久之,這些共識變成了實現目標的有力保障。
對事不對人,這句話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論是一個優秀的個人還是一個優秀的組織,對自身提高改進的意愿都是很強的,會經常反思檢討自己,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改進。一個職業素養很高的人,已經養成了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承擔責任,主動檢討自己的習慣;但很多人自然的第一反應仍然是抱怨和找理由:我沒做好是因為'......人總是不喜歡被別人說的,自己主動針對自己,先從自身找原因,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激發大家端正態度來反思自己。這樣的組織和個人成長進步的速度,肯定要比一般的組織高的多,也有競爭力得多;與此相對的,是一些那些你好我好大家好,忙于美化粉飾自己的組織和個人,也要高于那些互相推諉扯皮,誰都不愿承擔責任的組織和個人。初級階段,先要有人干活;高級階段,對人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人,干不同的事;人也可以各種事件中學習提高。當組織倡導的積極嚴謹、不斷學習風氣逐步形成的時候,也就有了快速提高的基礎。重大問題上、小范圍的會議場合,除了單純的說事,還可以結合人,結合具體情況看問題。
把“人”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從根本解決“事”。??對事不對人,這句話適合在建團隊的初期、各項規章制度未健全的情況下使用,適合開會時上級對下級(尤其是新員工)、同級別部門溝通時說,適合適合處理和解決一般性事件時說。這句話也常常出現在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上,可嚴可松的問題上,我們還是要以團結同志為重;這句話也常常出現在領導力不強、不強勢的中基層管理者的嘴上,對于還處于“人盯人、人管人”階段的公司和管理者來說,缺乏制度建設和執行能力,缺乏監督和評價考核能力,所以怕得罪那些自己難以搞定的人,擔心引起沖突矛盾。
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制度規則越來越明細化,分工合理、責任到人是大勢所趨,由高素質、職業化管理者為主組成的團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相應地提高,解決問題的要求就不會停留在解決一時的問題,而是深入、深刻剖析問題,標本兼治。如果制度明令禁止,領導也三令五申強調過的事情,還是出了問題,那就是人的問題了。例如發生了火災,就不是一個“對事不對人”能解決問題的了,相關責任人必須受到處分。?
【行】
人可以成事,事也可以改變人。很多成功的企業和管理者,都有能力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把“事”的本質看透了,把人的本性也摸透了。什么環境,什么范圍,用什么樣的管理手段,實現什么樣的目標,把握什么樣的尺度,是管理的智慧,也是領導的藝術。?根據我們的工作經歷和經驗教訓,關于事和人的管理,總結了以下幾點:?先對事,后對人;多對事,少對人;高調對事,低調對人;大范圍對事,小范圍對人。?總之,對事一定要定標準定規則,對人一定要講方式講方法。對“事”一定要事先培訓好規則,對“人”一定要事先做好要求;希望大家能夠區分清楚,與大家分享。
這里是1000天寫作訓練營,本文采用“見、感、思、行”寫作方法,如果你愿意挑戰自己,就掃碼了解加入我們吧!
滴水穿石不是水的力量,而是堅持的力量!
挑戰自己就是成長自己!力文的第75張HR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