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朋友都說我是一個性子涼薄,耐得住寂寞的人。
譬如好不容易挨到周末,朋友發微信來約我去她家吃飯,或是一起出去逛逛。起初去過一兩次,覺得無趣,后來再約我都有以“有事”為由推脫掉。
時間久了,朋友都了解了我深入骨髓的宅屬性,漸漸也不再叫我了,我也不覺失落,縮在家里刷刷微博看看電影,也覺得生活有滋有味。前不久,一個在外地的朋友到我所在城市辦事,說順帶來看看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又亢奮又期待,翻了無數帖子搜羅本地好吃的好玩的,想給她一個愉快的回憶。這個朋友不同于我其他朋友,不是一起讀過書的同學,或是共事的同事,而是一年前某個論壇,認識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見過兩次,一次在重慶,一次在三亞,這是第三次。今年九月初。我們認識剛滿一年,給朋友發了個紅包,寫說“慶祝相識一周年”,她回我說,才一年啊,我怎么感覺認識了好幾年了。呵,真有默契,那刻我正好也是那么想的。我們之間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從八卦到相互安利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從二次元的虛擬世界到三次元現實生活,轉換得毫無障礙。面基無非是吃吃喝喝,再找一處安靜的地方,點上兩杯飲品,配上幾碟點心,就能愜意又暢快的聊上一下午。廝混了一天,傍晚送她上地鐵,互道著下次再見時,忽然心頭就涌上了一陣失落,覺得擁擠悶熱的地鐵站,好像瞬息填滿了空落落的風。其實我并不是如朋友們所說一般耐得住寂寞,只是世界再喧鬧,如果沒有我感興趣的人和事,我寧愿享受孤獨。
記得才到公司上班不久,一次聚餐,吃完飯后到KTV唱歌,坐我對面的女同事,點了一首《最佳損友》,唱著唱著就掩面哭了。
許多人圍上去溫聲安慰她,問她緣由,她只是邊擦眼淚邊說自己沒事。我沒有上去湊熱鬧,我知道許多時候,一個人傷心難過情緒崩潰的時候,需要的并不是安慰,只想靜靜地流淚,以此來排遣心中的寂寞難過。那件事讓我對她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平日在公司里她對誰都和顏悅色,又好像和誰都保持著淡淡距離的模樣,更讓我覺得我她一定是有故事的人。某次出差,恰好我和她一起,白天辦完事后,晚上我們到一家清吧放松,許是喝了酒,我打著膽子問了她,那件兩三年前在KTV發生的事。同事和閨蜜在高中時認識,可以說是一見如故,都喜歡聽周杰倫,都愛看簡楨,甚至連口味都相同。天天恨不得24小時黏在一起,那時候同學還打趣她們說,兩個人好得就像在談戀愛。后來大學,兩人分開了,感情依舊很好。直到閨蜜又有了其他閨蜜,開始對一些新鮮事物感興趣,譬如彩妝,譬如交友,譬如燈紅酒綠的生活。不再聽周杰倫,也不再看簡楨,甚至某次同事帶她去吃過去兩人都愛吃的路邊攤,閨蜜嫌棄地抱怨了一句好不干凈,以后還是不要來了。那以后同事真的未再和閨蜜來過。
同事說那種被嫌棄的感覺,叫做孤獨。
每個人的生活圈,都像一張復雜的網,今天遇到的人,或是相識數載的人,在同人介紹時,都說這是我的朋友。人的腦海可以記住無數的人和事,年與月,但最終留存在心間的,仿佛也只有那么一兩個你覺得志同道合又有趣,并愿意為之掏心掏肺的人。世界那么大,有多少的擦身而過的朋友,就會經歷過不同類型的雞同鴨講,曲意**,相對無言。所以,在沒有遇到那個讓我覺得氣味相投的人之前,那暫時,我選擇和寂寞為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