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隸屬于安徽省宿州市,被稱為中國畫都、漢興福地,蕭縣,古為周朝蕭國,秦朝設蕭縣,隸屬于泗水郡,西漢屬豫州刺史部沛郡,東漢屬豫州刺史部沛國,三國魏、晉,皆屬豫州,北朝·北魏設龍城縣(治龍城鎮)。
所以,蕭縣,別名龍城。
太原:是九朝古都、龍興之地。自建城以來,是趙國、前秦、北漢三個政權的都城,是東魏、北齊、唐朝、后唐、后晉、后漢六個政權的陪都。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太原是龍潛之地。歷史上許多皇帝都與這座城市有過特別密切的關系,因此被稱為龍城。
遼寧朝陽:十六國時前燕、后燕、北燕都城,故址在今遼寧朝陽。十六國前燕慕容皝八年在此筑城,營建宗廟、宮闕,置龍城縣;次年自棘城遷都于此,號新宮為和龍宮。慕容儁遷都薊后,建留臺于此。后燕慕容寶永康三年復以此為都。馮跋太平二年在此建立北燕。太興六年北魏攻取此城,置鎮,后置營州。漢人的英雄冉閔就在龍城遏陘山被斬殺。
甘肅天水:相傳在八千年左右,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紀(甘肅天水)常年活動在中原地區,以木德王建都于宛丘(河南淮陽)。他集中了當時人們喜愛的幾種動物特征創造了馬的頭、蛇的身、雞的爪待許多動物的綜合體,自稱“龍師”并將龍作為華夏族的族徽——圖騰,為此中華民族始稱龍的傳人。伏羲正姓氏,自姓為風,;制嫁娶,男婚女嫁;做網罟,教民漁獵;畫八卦……從此,我們的先人從荒蠻轉入了早期文明。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龍成為了一種文化。《漢書.地理志》也載,天水郡有成紀縣,故天水是“羲皇故里”,稱作龍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龍城”即指今天的天水,而飛將指的是西漢名將李廣。
常州:關于龍城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一說,與常州城垣形狀有關。常州民間曾流傳這樣的歌謠:“里羅城、外羅城,中間方形紫禁城,三套環河四套城”,而常州龍城的由來很可能與城垣有關。四道城墻中,羅城、新城都十分像龜形。古人稱龜為龍種,所以常州前人不直稱龜城而稱“龍城”。清光緒《武陽志余》載“吾郡古號龍城”。此為常州“地有龍形,故曰龍城”之說。還有一說,南北朝時期常州出了齊、梁兩代15個皇帝,古代龍是皇帝的象征,傳說常州古有龍氣,因而出了這么多皇帝,所以又說常州為龍城。三說明代鄒忠穎在《高山志序》里講:“六龍陰聚于毗陵。右以鐵甕諸山,左以外城諸山,若東西門戶。”這是從地形上說常州是藏龍之地。
淅川:龍城位于河南省淅川縣香花鎮宋崗電灌站西北3.5千米丹江口水庫中。經考證龍城便是丹陽,為楚國早期國都。據明嘉靖《南陽府志·古跡》記載:“龍城在縣東南順陽保,周圍四里,元世祖未帝之時,駐兵于此,有龍見,故名。”
瀘縣:隸屬于瀘州,被命名為中國龍文化之鄉。瀘縣的龍文化源遠流長,因龍橋、龍舞、龍雕得名。
濮陽:1987年在濮陽出土距今6400年的蚌塑龍形圖案在國內外考古界引起轟動,被稱為“中華第一龍”。濮陽被稱為“中華龍鄉”,所以龍城之名。
甘肅省武威涼州:城呈龍形,故又名“龍城”,又名雍涼、雍州、涼州、武威郡、西涼、涼國、俠都、涼都、雍都、隴右、不夜城。
柳州:秦屬桂林郡,唐貞觀八年(634)始定名至今。清如漓江宛如玉帶的柳江穿城而過,因“八龍見于江中”而被稱為“龍城”;南朝梁代大同年間,南方的馬平郡即今柳州市,始有傳見“八龍見于江中”,柳江周水因此改名為龍江,于畔建龍城縣即今柳州柳城縣。
還有哪些城市叫龍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