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漢字簡史8000年:從賈湖刻符、黃帝書、夏禹書、蝌蚪文到二簡字

良渚人在建造大型水壩

隨著良渚遺址申遺成功,中華文明正式進入上下5000年序列。良渚遺址已經發現大約800多個“刻畫符號”,正在研究解讀中,能不能認定文字還需時日。目前國際上認可的中國信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因為商朝有成系列的甲骨文。幾十萬片甲骨和上千個單字,赫赫文采讓人不能忽視。由于夏朝沒有發現大量成體系的文字,因此西方人不承認是信史!但是,從古書和田野考古發掘里,都發現了很多早于商朝的文字或“符號”,可以斷定夏朝或之前有文字的可能性很大!今天,我們就從公元前6000年開始,了解一下漢字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

走進漢字的世界

01

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原始文字”,是河南賈湖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專家解讀為是個“目”字。初步測定是公元前6000年刻畫。從材質和符號的形態來看,與公元前1800年左右出現的甲骨文有異曲同工之處。這似乎可以證明,甲骨文的創造也是有源頭的!

賈湖遺址刻畫符號

除了刻畫符號,賈湖遺址還出土了大量骨笛,有些骨笛至今還能演奏,這說明,早在8000多年前,中國的先民們就已經“文采斐然”了!

賈湖骨笛

放大看一下這個中國最早的“文字”:

目字?

02

良渚遺址發現了大量刻畫符號。分布在幾百件器物,甚至很多碎片上都有刻畫符號。在其中的兩塊石鉞上,有6個規整的刻畫符號,與另一塊石鉞上的刻畫符號基本一致,說明這6個刻符有一定的規范和體系,應該是具備早期文字的性質。

良渚陶罐上的刻畫符號

這是分布在陶器碎片上的符號,看起來非常規整,已經具備了“文字”性質:

良渚原始文字

引人注目的一塊出土石鉞,上面分布有6個規整的符號:

成一行排列的原始文字

石鉞的反面:

背面的文字

還有下面這段“文字”,是不是很明顯在表達某種意思呢?

這也是一行字

除了刻畫在陶器上的,良渚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玉器,玉器上也有很多刻畫符號。是不是文字也非常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良渚玉器上的刻畫符號

03

仰韶文化出土的刻畫符號,距今約5000-7000年。

仰韶文化刻畫符號

04

大汶口刻畫符號,距今約6000-4500年。

大汶口文化刻畫符號

放大之后的幾個刻畫符號:

標志性的幾個符號

05

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出土的朱書“文”字扁壺,距今約4500-4000年:

文字扁壺

另外兩個符號:

尺寸

06

1992年,在山東鄒平丁公村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一個陶盆,在陶盆底部發現了11個類似于文字的刻畫符號,引起了人們對中國文字起源多元性的爭論,看看這些“符號”,是不是具有強烈的“文字表達”意味?

有誰能解讀這段“文字”?

丁公遺址距今約2200年。

肯定在表達某種意思

07

以上是考古發掘中出現一部分刻畫符號或“原始文字”。史書對上古有無文字的記載持兩個觀點:一,三皇五帝時候沒有文字,用的是結繩記事。

古印第安人結繩記事

二,三皇五帝時候有文字,創造者是倉頡。倉頡創造了文字,鬼夜哭,天雨粟,成了驚天動地的大事。目前這兩種觀點都很難推翻,三皇五帝時候大約距今約5000-4000年,由以上“符號”可以看出,就算不能與“三皇五帝”時期逐一對應,也能旁證“三皇五帝”時期有文字的可能性!這是古書上記載的倉頡書,又稱為“黃帝書”:

黃帝書

08

關于夏朝的“文字”。

夏朝是中國古籍里明確記載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古書上所謂的“信史”,但迄今為止沒有發現大規模成系列的文字,只是出土了一些這個時間段內的“刻畫符號”: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

另外還有《古法帖》里的“夏禹書”,可以做個參考:

夏禹書

還有民間“傳說”里的《岣嶁碑》,據說上面是夏朝文字,記載的是大禹治水的事跡。原碑矗立于湖南衡陽岣嶁峰,故名“岣嶁碑”。待至南宋時期,文人何致游歷岣嶁峰,拓下文字,照刻于岳麓山北峰。上面的文字據說是蝌蚪文。岣嶁碑與黃帝陵、炎帝陵,譽為中華民族三大瑰寶:

岣嶁碑

09

甲骨文。

甲骨文距今約3800多年。商朝文明有文字、青銅器,有眾多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大型城市遺址,這一點已經得到國際上公認,沒有任何問題。

甲骨文

10

甲骨文以后,中國漢字發展就進入純熟階段了。周朝由于青銅器更發達,為了表功記事,很多青銅器上都有銘文,因此我們現在稱周朝的文字之為“金文”,金文是對甲骨文的繼承和極大發展。

金文大多可在青銅器上,故名

很多青銅器上都出現了“長篇大論”,可以看出文字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與普及,字體也越來越趨向于“圓潤”:

金文

11

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都發展出了屬于自己的文字體系,是在甲骨文、金文、蝌蚪文的基礎上出現的變體。不同的邦國文字雖然不盡相同,但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

春秋各諸侯國的文字

由以上看出,秦國和齊國文字規整,另外5個國家文字趨向于簡化。

春秋列國

這個時期還出現了“鳥蟲書”。字體優美,變化多端,看起來有“鳥”和“蟲”的形體。又稱為“蝌蚪文”。其實所謂的“鳥蟲書”、“蝌蚪文”,就是春秋戰國時代的“美術字體”?!傍B蟲書”是宮廷常用的美術字體,”“蝌蚪文”是民間常用的美術字體:

鳥蟲書

不同諸侯國的“美術體”基本保持一致,都體現出修長柔韌的美感:

各國不同的鳥蟲書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用的就是“鳥蟲體”:

傳國玉璽

12

秦朝統一全國文字??焖俚纳鐣l展讓文字也不斷變化,金文發展成更容易書寫的大篆,大篆又發展成更規整的小篆,小篆又發展成更加容易書寫的隸書。

秦朝文字的發展

這是刻于秦穆公時期的石鼓文,大篆,中華國寶之一:

石鼓文

李斯撰寫的碑文,小篆:

李斯大篆

更加便于書寫,先秦時代簡冊上的文字,早期的隸書:

先秦隸書

13

漢朝。漢隸的代表作,《曹全碑》:

漢代《曹全碑》

14

隋唐時期文字發展更加適用于書寫。抑揚頓挫的隸書逐漸向楷書轉變。這可以看出漢字發展的一個趨勢,就是越來越趨向于“橫平豎直”,不再像以前的字體一樣,有很多圓潤轉折飄逸的比劃。而是漸漸變為“方塊字”,更加規整,更加適合于辨認,也更簡潔。眾多楷書大家迭出——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為后代的文字書寫創立了至高標準:

褚遂良書法

這時候“書法”成為一種系統化的藝術。隨著漢字書寫的更加便捷、迅速,行書和草書這兩種新字體出現。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創立的,草書是在行書的基礎上創立的,它的創立者就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在書寫的過程中出現了“連筆”,就今兒出現了行書和草書:

歐陽詢書法

張旭的草書:

張旭草書

15

宋體字。

宋體字是伴隨印刷術而出現的一種新字體。是在唐代楷書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唐代已有雕版印刷術,宋代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宋體字”基本特征是橫細豎粗,末筆有裝飾性的“鈍角”,點鉤撇捺的最后都有尖角,更加富有裝飾性。宋代文化發達,印刷術大量采用“宋體字”印刷書籍等文化作品,成為宋代應用最廣泛的字體,并一直影響到元明清、民國和現在。早期宋體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仿宋體”,是楷書的規整化,后來的宋體完全變為印刷體,更多是應用在印刷書籍上。

宋體字

宋代的印刷體,也是我們現在印刷書籍常用的宋體字:

印刷體宋體字

16

漢字經過上下5000年甚至800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和漢語也變得越來越規范化和純熟。與世界上大部分拼音文字不一樣,漢字是唯的一表意文字,是我們的祖先真正根植于這塊古老的土地,通過觀察天地自然變化運行的規律而創造出來的。

漢字始終在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對漢字進行了改革。變復雜的“繁體字”為簡化字。推廣后效果十分好。后來“簡化字”被新加坡全盤采納。

簡化漢字與繁體字的對比

漢字的簡化并非一帆風順,1956年簡化后的漢字曾經再次進行簡化, 稱為“二簡字”,二簡字比簡化字更簡單,事實證明這一簡化字是不成功的,失去了漢字的結構美,后來放棄。

不成功的二簡字

甚至還有更過分的改革方案,干脆放棄漢字,改用拼音文字:

漢語拼音化行不通

事實證明,任何企圖改變中國漢字古老文化傳承的嘗試,都是行不通的!

現代漢字的作用正越來越大

現在的漢字,是聯合國5種常用語言文字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學習簡化字。漢字熱和漢語熱在全球長盛不衰。完全可以想象,古老而新生的漢字,正越來越煥發出璀璨的光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馬賀山發現了夏代文字
漢字為何經久不衰
巴蜀圖語比謎還深
漢字最早是由誰造的?
圖說漢字的歷史
鳥蟲篆、籀文、蝌蚪文……古代奇妙文字你認識幾種?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肇源县| 丽江市| 自治县| 乐东| 清涧县| 永修县| 岗巴县| 依兰县| 册亨县| 家居| 榆树市| 宁陵县| 临沧市| 堆龙德庆县| 乌恰县| 德清县| 宣威市| 英吉沙县| 卢湾区| 五华县| 盈江县| 华池县| 肃北| 东乡| 西畴县| 梁河县| 普宁市| 宜州市| 无棣县| 池州市| 义马市| 安丘市| 嘉鱼县| 光泽县| 武平县| 迁安市| 阜新| 澄城县| 余江县|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