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蹭熱點,說一說雙黃連。
“雙黃連”方劑是由清代《溫病條辨》中記載的“銀翹散”藥方精簡而來。[1] 在1960~1990年代,臨床上“雙黃連”主要以注射液的形式應用。約在1980年,我國開始雙黃連口服液的研究。1995年前后,雙黃連口服液進入臨床應用階段。[2][3]
所以說,雙黃連口服液是一種年輕的中藥制品,比我還年輕。
↑雙黃連口服液處方
由于我并非醫學相關專業,在此就不討論藥效等各種問題。單純的說一下“雙黃連”是用什么植物做的。
首先,“雙黃連”里沒有黃連。雙黃連是三種植物名稱的縮寫,跟“北上廣”差不多,“雙黃連”= “雙花” “黃芩” “連翹”。
↑忍冬,圖自《本草圖譜》
“雙花”指的就是金銀花。它的花朵常兩朵并生,故稱雙花。
《中國藥典2000版》規定本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紅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山銀花Lonicera confusa 、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夏初花開放前采收,干燥。
↑纏繞山間的金銀花藤
↑不知道多少年歲的金銀花老藤 ?江漢湯湯
↑將開未開的金銀花蕾
其中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啦。傳統中醫認為需要在初夏時節,金銀花花蕾將開未開時采摘,藥效最佳。
↑黃芩,圖自《本草圖譜》
黃芩。《中國藥典2000版》記載本品是唇形科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的干燥根。
↑黃芩花朵
↑黃芩
但中國的黃芩屬植物足有300余種,各地傳統中醫實際使用的黃芩物種都不盡相同。大多數時候,黃芩屬植物的花也是兩朵并生的,花開紫色,狀似昂首蛇頭。南北方的山林間、草原上、水邊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一種野生黃芩屬植物,花落后會留下“小簸箕”
↑一種野生黃芩屬植物,連翹葉黃芩 Scutellaria hypericifolia
連翹,則是取用植物連翹 Forsythia suspensa 的果實。
↑連翹果實
連翹也是廣泛種植的園林植物,尤其是在北方,它們揮舞著滿枝黃花,出演早春最絢爛的花事。
↑盛花的連翹
初夏結果,園林綠化中會結果的連翹植株并不多,得仔細找一找。果實水滴狀,表面有白色凸起。此時采摘稱“青翹”。夏末果實成熟,水滴狀果實裂開兩瓣,變得像小鴨嘴。此時采摘,稱““老翹”、“”黃翹”。
↑微微開裂的連翹果實
忍冬(金銀花、雙花),黃芩,連翹,這三種植物就是雙黃連藥方的主要來源了。最后再來看一下黃連長什么樣吧~
↑黃連,圖自《本草圖譜》
↑黃連變種短萼黃連
參考文獻
[1]李春娜, 劉洋洋, 李鵬收, 等. 中藥復方雙黃連劑型研究[D]. , 2015.
[2]周宜強, 李宏杰. 雙黃連口服液的臨床應用與開發前景[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1995, 2(12): 12-13.
[3]陳廣耀, 龍繼紅. 從雙黃連系列制劑看中藥現代化研究[D]. , 2004.
作者:蔣某人
圖片:蔣某人、江漢湯湯(除注明外)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