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陰虛陽亢,肝風內動 腦血管意外多屬此證。
主證:素有頭痛、眩暈、麻木,突然昏厥,抽搐,或口眼歪斜,偏癱。舌質紅,脈弦細。病位較淺、病情輕者只出現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肢體麻木或偏癱。病位較深、病情重者,除上述諸證外,尚有神志不清或昏迷。中風時常伴有痰盛,如喉中痰鳴,舌苔滑膩。
病機:素體陰虛,肝陽易亢,化火生風,風火交煽,挾痰上擾,蒙蔽心竅則神志昏謎,流竄于經絡則肢體麻木,風痰阻于脈絡,氣血流通不暢,則出現口眼歪斜、舌強不語或偏癱。舌質紅,脈弦細,均為陰虛肝旺之象。
治法:滋陰平肝,熄風開竅。
藥物:
1.平肝:可用天麻、鉤藤、僵蠶、菊花;
2.熄風:輕者用鉤藤、僵蠶、地龍;重者用全蝎、蜈蚣。
3.隨證加藥:眩暈重加磁石、生石決明;痰多加半夏、膽南星;抽搐、痙攣加僵蠶、全蝎、地龍。昏謎時用藥見“痰迷心竅”。
方例:一般用《醫學衷中參西錄》之鎮肝熄風湯(淮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練子、生麥芽、茵陳、甘草)加減。
偏癱,言語不利,口眼歪斜,宜用活血通絡、祛風滌痰法,常用《醫林改錯》之補陽還五湯(當歸尾、川芎、黃芪、桃仁、地龍、赤芍、紅花)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