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毀人的起跑線
今天,年輕的父母聚在一起聊天時,多是以孩子參加了什么補習班、認識了多少字、又學了什么技能開始的,然而,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們這種逼著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做法,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嗎?還是只為了慰藉我們那顆虛榮與不自信的心?
王人平
IT界人士,自稱“非教育專家,只是一位普通父親”,主張父母要有人文關懷。
新浪2012中國教育盛典“2012年度中國榜樣家長”獲獎嘉賓。與他共同獲獎的還有小巫、尹建莉和晨霧。
他是受到20多萬家長粉絲擁護的育兒知名博主。他專注兒童教育和父母的自我成長領域。
他和所有家長分享在教育孩子與自我教育方面自己的成長和感悟。
他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處女座。
起跑線的概念
毀了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樂
童年的時光是何其短暫,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有限,當我們天天帶著孩子游走于各種早教機構和補習班之間時,他就少了親近自然、戶外運動、和同伴打鬧嬉戲的時間和機會,而后者,才是童年真正的快樂所在,而快樂的童年無疑會為孩子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礎。
起跑線的概念
違背了兒童的學習規律
灌輸過早過多的抽象知識,對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想象力都是扼殺,最終摧毀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缺乏這兩種能力,以后在社會競爭中立足都難,還談什么贏?
起跑線的概念
否定了孩子的個性化差異
每個孩子生長發育的節奏、天賦秉性都不盡相同,以一條線去劃定孩子的人生,否定了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從而讓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差異化優勢,把原本獨一無二的孩子放到同一個模板里,塑造成山寨貨、贗品。所以說,這條起跑線,不僅毀掉了孩子的現在,也讓孩子失去未來。
起跑線的概念
摧毀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人外有人,認為比別人強才有自信,只會永遠處于自卑之中,認為只有比別人過得好才是幸福,只會離幸福越來越遠。真正的自信源于良好的自我認知和不斷自我超越。而幸福,是一種心態,是在任何的境遇中,都有正面詮釋人生的能力。一個整天總是生活在超過別人的自傲和對別人超過自己的恐懼中的人,又如何能建立真正的自信,感受到發自心底的幸福?
起跑線的概念
扼殺了孩子潛在的無限可能
由于兒童具有潛在的可能性,因此兒童期越長,這種可能性就越大。大發明家愛迪生、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政治家丘吉爾、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等,小時候學習成績都不好,甚至都被認為智力發育遲緩,但成年后,都成了各自領域杰出的大家。當我們早早規劃了孩子的未來,其實是中斷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具有的無限可能性。
即使退一步,用世俗的眼光來看人生成敗,那無論是“格賽爾爬梯實驗”,還是“小學三年級效應”,越來越多的實例都在證明:一個人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訓練對于最終的結果作用非常有限。而那種僅僅建立在比別人學得早的基礎上的超前是脆弱的,也是短暫的,最終的結果往往導致孩子逆反、厭學,到三年級時,甚至成績會嚴重下滑。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無論我們多么愛他,也沒有能力,更沒有權力去設定孩子的起跑線,規劃孩子的未來,他要自己做出選擇,并對自己負責。
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只是盡己所能,努力守護孩子能夠得到的當下的快樂和幸福,不焦慮、不盲從、不攀比,不讓孩子毀在起跑線上。和孩子一起享受遇到的每一道風景,每一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