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將結束,眼下很多“玩瘋了”的學生正在為寒假作業煩惱,不少人正抓緊最后時間趕作業。記者調查發現,網上有人提供“代寫寒假作業”服務,而有些代寫團隊臨近開學,價格較剛放假時漲幅達10倍。(2月26日《北京晨報》)
代寫寒暑假作業早已有之,輿論也曾多次圍觀過,希望引起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重視,一些地方也為改變這種現象做過努力,比如布置一下體驗性、實踐性等“無字作業”,可從今年代寫作業依然“火爆”的情況來看,說明進行這種作業改革的學校并不多,學生不喜歡做寒假作業的現象并沒有多大的改觀。
毋庸置疑,布置寒暑假作業的目的,無非是害怕學生幾十天不做作業、不摸書本,忘了過去學習的知識,是想讓學生通過做作業來溫故知新,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這一初衷毫無問題。可問題是,我們的寒暑假作業幾十年一貫制,都是些抄抄寫寫的活兒,而老師對待寒暑假作業的態度也是馬虎了事,在批改時往往連看都懶得看,畫上一個大大的“閱”字就算完成任務。這種任務性、程式化的作業了無新意,也很難讓學生提起興趣,更別說達到什么溫故知新、鞏固知識的目的了。而“聰明”的學生也很快就會發現老師對寒暑假作業的敷衍態度,不僅不會把寒暑假作業當回事,反而會認為這是一個負擔,找人代寫作業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有專家稱,對這種代寫作業現象,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反思,都應該改進。不過,從上述分析來看,造成學生不愛寫作業的根本原因乃在于老師布置的作業機械呆板、枯燥乏味,叫學生去反思、改進,顯然是開錯了藥方。所以,對這種代寫作業的現象更該反思的不是學生,而是我們的教育部門和學校。
說到底,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能力,布置寒暑假作業亦應以此作為出發點,可我們的學校、老師卻偏偏熱衷布置一些“重復性”“機械性”的作業,只能說明學校、老師仍然沒跳出應試教育的窠臼,仍然抱著教育行政化、簡單化的老框框,才習慣性地給學生布置一大堆作業,才不愿意在創新型、思維型作業上動腦筋、下功夫的,要怪只能怪教育者,而不能把板子打在學生的屁股上。換言之,布置寒暑假作業理應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如果教育部門和學校、老師在這個問題有了足夠、清醒、統一的認識,就不會在布置抄抄寫寫的作業這一棵樹上吊死了。
其實,國外的中小學生也有寒暑假作業,但人家的作業大多是課題型、論文型、動手型的,這樣的作業不是要求學生死讀書、簡單地復制課本知識,而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對書本知識融會貫通,進而提煉出新的認知,可以說,這種作業對學生不僅沒有任何負擔,反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這么好的作業方式我們何不拿來一用呢?(孟木二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