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彌臨離開時,對著掩蔽部外密集的槍炮聲和遠處傳來的喊殺聲,傷感地說:“炒豆子的時候到了!我早就知道會有今天。”
這天晚上,李彌化裝潛逃了。
深夜12點左右,邱清泉在掩蔽部給七十四軍軍長邱維達打了一個電話:“李彌兵團又垮了,共軍已突到(飛機)投擲場附近。請你注意,我以后不能統一指揮了,請你自行決定。”這是邱清泉打的最后一個電話。
這天晚上,邱清泉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邱清泉身中七彈,為一長串機槍子彈所擊斃。卻不料40年后竟有人說邱是自己讓部下開槍打死的
邱清泉和杜聿明等人一起,大約于1949年1月10日凌晨逃離陳莊。臨離開掩蔽部前,邱清泉說:“現在陳莊三面已被包圍,只有西南方一個缺口可走,大家突出重圍后,誰能到達南京,誰就向總統報告這次全敗經過及今晚的情況。”
在漆黑的夜幕掩護下,杜聿明走在第一,邱清泉第二,譚輔烈(徐州警備司令)第三,李漢萍(第二兵團少將參謀長)走在最后。四個人各把右手搭在前面一人的左肩上,魚貫而行,由第五軍二○○師工兵營護衛并擔任向導,由陳莊向西南缺口方向逃跑。
這時,在縱橫不足5公里的范圍內,擁擠著國民黨的20萬潰兵和解放軍10個縱隊的進攻部隊,曠野里到處都是黑壓壓的人群。由于人馬互相擁擠踐踏,加之天黑辨不清方向,杜聿明和邱清泉等人失散了。
杜聿明、李漢萍均于10日被解放軍所俘,但邱清泉卻下落不明。
華東野戰軍敵工部門早在淮海戰役開始前,就將邱清泉的特征連同照片下發各縱隊,要求“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關于邱清泉的特征,是這樣寫的:
邱清泉,方臉,凹眼,塌鼻子,上唇因汽車撞傷,有寸許長疤一條(正中),人稱“邱歪嘴”。
當時,華野第一縱隊從北面,第四縱隊從西面,像兩把利刃直插陳莊,殲滅了杜聿明、邱清泉賴以起家的第五軍。四縱于10日下午即從化裝逃跑的俘虜中查獲了杜聿明。一縱查獲了敵第二兵團第七十軍軍長鄧軍林(高吉人負傷后,臨時接任)、第五軍四十五師師長崔賢文。從他們的供述中,得知邱清泉逃跑時化裝成士兵,但沒有乘坦克、汽車,也沒有騎馬。光憑兩條腿,46歲的他肯定跑不遠,非死即俘。
但是,要從成千上萬的俘虜中辨認出邱清泉,或者從被擊斃的尸體中找到化了裝的邱清泉,難度實在太大了。
據一縱俘管處負責人陸茨(現住南京)告訴筆者,一縱各單位集中全力,對剛剛被俘的1.3萬多名國民黨官兵,逐個進行了辨認、審問,仍找不到邱清泉。不過,邱的上校副官李某和貼身衛士卻浮出了水面。
據李副官供稱:邱清泉自知大勢已去,逃離陳莊前命令李找來一套灰布士兵軍裝,脫下將軍服,化裝成士兵。出了北面村口后,解放軍炮火猛烈,邱清泉向西北方向匍匐前進,而李副官和衛士不敢冒死跟進,遂和邱分手。
華野一縱政治部《前鋒報》攝影記者徐光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即向領導要求去尋找邱清泉的下落。
徐光趕到二師師部駐地,由師政治部保衛科長包可悅安排保衛干事和幾名戰士,帶著邱清泉的李副官和貼身衛士,一同騎馬趕到了陳莊。他們先找到了邱清泉與李副官及衛士分手處,然后沿著邱清泉的逃跑方向往前找。
當時,大戰結束已幾天,戰場剛打掃完畢,被擊斃的國民黨官兵的尸體已全部掩埋。徐光等人只好請群眾幫助,逐個挖出敵尸辨認檢驗。終于在張廟堂附近(蕭縣大屯區單莊西北約三里處),挖到了邱清泉的尸體。
時值1月中旬,正是數九寒天,邱清泉的尸體完好無損。解開士兵服,大家看到邱清泉胸部連中七彈(現在有的資料說是中六彈,據徐光和陸茨等人上世紀80年代共同回憶,是連中七彈),當時分析判斷,是一長串機槍子彈掃射過來,將邱擊斃的。如果邱清泉真的是自殺,應該朝頭部開槍,怎么會在胸部連中七彈呢?
徐光當即拍下了邱清泉尸體的照片。這就是至今一直流傳的唯一的照片。
邱清泉的尸體由民工抬至二師師部。經過被俘的國民黨第二兵團的軍長、師長們的辨認,確認是邱清泉無疑。包可悅科長報告了二師政委張文碧(現住南京)。張又向一縱首長劉飛、張翼翔作了報告。一縱首長決定,給邱清泉殮棺埋葬。墓前豎一木牌,上寫:“樂清(永嘉)邱清泉之墓”。
消息在報紙、電臺公布后,據說后來邱清泉的遺體運回老家浙江永嘉安葬。
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出版的各種戰史、回憶錄等,在提到邱清泉時,都說是“擊斃”。
但是,時隔40多年以后,又冒出了邱清泉是“自殺身亡”的說法。說什么邱清泉命令通信兵何永福向自己開槍,一槍擊中左胸,一槍擊中右胸,邱倒地,但雙目未閉,自知未死,又拿槍自射兩槍,均未射中身體,后因流血過多,力竭而死。跟隨邱清泉逃跑的警衛營營長遠碩卿,天亮后見到搜索戰場的解放軍,遂舉手投降。因遠碩卿已化裝成士兵,又身負輕傷,解放軍予以釋放。當時根據遠碩卿的供述,解放軍找到了邱清泉的尸體,先用民工、后來用汽車運到了單莊。有人說:“解放軍辨明為邱將軍后,即以拙劣手法在遺體上補打幾槍并拍照”,以“假造戰報”。
明眼人一看就清楚,這種說法與徐光、陸茨等當時見證人的說法大相徑庭。而且解放軍“在遺體上補打幾槍并拍照”以“假造戰報”的說法,表明了說者政治上的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