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含義
二、困擾
三、焦慮容受力公式
四、覺察
五、看空
六、減時
七、增能
八、陪伴
九、面對
一、何為焦慮容受力不足。
焦慮:由不愉快的感受與危險將至的想法組成
情境:可能快要失去了。
不愉快的生理感受:燥熱,氣血上頭,頭暈,頭脹,心慌,口干,尿頻,熱汗,胃疼……
顏色:紅色(革命)。
季節:夏天。
表情:皺眉,低頭。
思維:敏捷,思慮難止。
基本行為反應:做出某種行動,以消除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例如,在社交焦慮中,害怕丟丑,行動①、回避人群,行動②、主動找話說。又如:在焦慮癥中,靜坐不能,呆不住。
#與恐懼的區別
情境:靠近必失去,或正在失去。
不愉快的生理感受:心跳更厲害,來的速度更快,更突然,讓人來不及判斷,發涼向四肢擴散。冷汗。社交恐懼癥聲音多微小……
顏色:白色(恐怖)
季節:秋天。
表情:張大嘴,睜大眼。
思維:頭腦空白,思維遲鈍。
基本行為反應:回避,逃跑。
#與恐懼的聯系:
都與失去相關。或可能失去,或確定要失去。在生理反應上也有相似處。比如都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尿頻等。
因此,與焦慮容受能力相關的應對思路,也適用于恐懼。
容受:
容納,承受。容納譬如一個池塘,足夠大,以致里面能裝水。承受譬如一個人挑著重擔子,持續向前走。
焦慮容受力,即與不愉快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呆在一起的能力。
焦慮容受力不足,則受不了焦慮恐懼的生理反應與心理感覺,急于想擺脫它。譬如讓6歲小孩,提30斤的重物,又如用50L的桶,裝60L的水。
焦慮容受力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不同的時候,不相同。
用文字描述焦慮容受力不足,是怎樣的體驗,是蒼白的,每個人,當通過覺察訓練,或敏銳覺察自己的能力,切身感知到:作為你自己,焦慮容受力不足,是一種怎樣的身心體驗!在哪些情景與境遇下容易出現?
二、焦慮容受力不足導致的困擾。
1、焦慮泛化:
現象:工作壓力大,就有了檢查關門,而放假回家,在父母身邊,心安了,強迫檢查關門自然沒了。
這個現象雖然不是典型的強迫癥,但每晚強迫檢查關門這個現象,是典型的焦慮泛化。因為工作壓力,導致的焦慮量太大,容受不下了,向外溢,譬如洪水泛濫,泛化到“門是否管好了”,也不確定。而放假回到家鄉,呆在爸媽身邊,工作焦慮沒了,檢查關門也就跟著沒了。
這個真實的心理現象,讓我們看到了焦慮容受力不足,會導致焦慮向外泛化。
當你看什么都容易焦慮。連類似關門這樣簡單的事情都容易焦慮。乃至看到焦慮癥這個詞匯,也焦慮,就說明焦慮程度太大,該調節了。
2、強迫癥
容受不了身材不完美帶給自己的焦慮,就忍不住反復回想別人看自己的樣子,反復想象洗滌過程,反復挑選適合自己的褲子。
容受不了開車可能撞人這個焦慮,不開車了。
容受不了可能被傳染的焦慮,就反復洗手。
3、恐病者與疑病。
身體有點小疼痛,就覺得可能癌癥,容受不了這個恐懼與焦慮。就去看醫生,關鍵是,今天看醫生,過幾天還想看。看了還想看,沒完沒了。
4、強迫思維
窮思竭慮:試圖用“過度分析、絞盡腦汁”解決問題,而沒有直接行動,本質是勇氣不夠,勇氣不夠是容受害怕、焦慮的能力不足。
許多人愛說,等我困擾好了,我再干什么,實際上,是焦慮容受力不足,才使人無限拖延,總覺得還欠點“東風”。
還有反復回想過去細節的,通過回想細節的方式,確認自己是安全的,同看醫生一樣,回想一次后,還是覺得不安,還想繼續回想。為什么要確認自己是安全的,因為容受不了不確定帶給自己的焦慮。
5、社交焦慮或恐懼:
受不了沒話講的尷尬,就回避社交,或裝腔作勢,或刻意找話。
6、在廣泛性焦慮與驚恐發作里,沒有前述關門、回避、看醫生、強迫思維等方式遮擋焦慮。而是直接通過軀體渠道釋放情感。
A呼吸系統:呼吸困難、哮喘、過度換氣等。
B心血管系統:竇性心動過速與驚恐發作、高血壓等。
C胃腸系統:嘔吐、腹瀉、結腸痙攣等。
D泌尿系統:遺尿、尿頻、尿失禁等。
E皮膚系統:臉紅、神經性皮炎、耳朵發燙等。
F 運動系統: 抽動、假性痙攣發作、擠眉弄眼張大嘴巴等。
需要說明的是:兒童焦慮容受力本來都不足,直接通過軀體渠道釋放,是正常的,同時,我們也要保護好他們,不讓他們承受過量的焦慮。
7、現實檢驗力喪失。
焦慮太大,尤其是恐懼時,總覺得自己的擔憂是真的。比如,我覺得就是會被傳染艾滋。當恐懼很大很大,完全包圍了自己時,常常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只要一個勁兒的逃避,或強迫行為。
8、長期受到焦慮的沖擊,整體容受力不足。
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在發展早期,是局部容受力不足,只在困擾出現時,受不了。當長期受到焦慮的沖擊,容易導致,容受力整體不足,被一根稻草壓彎了腰。
表現為對極小的生活事件都難以承受。
比如:
A、家人多說幾句,就大發雷霆。
B、一寧在12年前,壓力大,有天買煤氣罐接口,找不到哪里有賣,都痛苦的要崩潰。
C、某來訪者,要換租的房子了,感到十分受不了,十分糟心。
D、乃至看到焦慮癥、強迫癥這個字眼,都會開始焦慮。
由此看來,積極正確治療焦慮類困擾,是有必要的。當整體容受力都不足時,更為緊迫,這時更不建議自我調節,以免耽誤時間。
三、焦慮容受力公式
在容量大小暫時一定的情況下,承受焦慮的強度和時長越大,焦慮容受力越弱。
譬如某人還能背負多少斤的重物,由“身體強壯程度、已背負的重量、已背了多長時間”這三個因子決定。在身體強壯程度一定的情況下,背負越重,背負時長越長,那么,他還能再容受的重量越小。
本公式表明:
焦慮容受力動態變化著。其引導作用有:
1、這對后述的“面對”,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2、對如何應對強迫癥癥狀——到底該阻斷還是該順從,提供了指導原則。具體運用,參見后述“減時”。
3、讓您更加理解自己。
有時候,煩躁易怒,容易焦慮,顯得很敏感。不是因為我不夠好,不是因為小肚雞腸,不是小孩子氣,而是一直承受的焦慮,已經超負荷了,所以經受不起一點點挫折。
雖然常人無法理解,認為對這個小事,怎么有那么大的反應,但我們自己要理解自己。
常人沒法理解,多因為他們沒能看見:我們的焦慮來源不是平常的學習工作,而是空想的害怕,是揮之不去的內心沖突,而追溯這些心態的形成根源,往往始于成長背景。
成長背景譬如每個人手中摸到的牌,運氣不一樣,但每個人是一樣的。我在咨詢中常常對來訪者說,任何人在你這個家庭位置、社會背景里長大,也很有可能與當前的你一樣。
如果不理解自己,譴責自己,說自己小孩子氣,又會增加更多的面對強度,甚至情緒抑郁。
4、防微杜漸,避免進入崩潰狀態。
如果你能切身感知到:作為你自己,焦慮容受力不足,是一種怎樣的身心體!在哪些情景與境遇下容易出現。
那么你可以更有效地避免進入極度焦慮與崩潰的狀態。
例如:
D君為了當一個好慢慢、好媳婦、好員工、好女兒,學習工作家庭都非常賣力,有一次單位比賽,推薦她作為單位代表,她無視自己的焦慮容受力狀態,爽快答應了,只為當一個好員工,被領導賞識的員工。
因為沒有平常心,為比賽準備的過程,非常消耗精神,讓自己進入了崩潰境地。咨詢時她回憶道,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選擇。
如果當初,看見并尊重自己焦慮容受力低的感受和身體素質,就不會焦慮癥復發。
她的原話是:“真是上賊船了。沒有尊重生命,沒有善待自己!”
幾乎每個人都愿意尊重與善待自己,但自己的身心狀態猶如廬山,我們常常因為身臨其中,難以覺察,這簡直如久聞其味不知其味一樣難以覺察。你可做個實驗,在臥室關門窗睡了一晚,早上你起床,繼續關上門窗,在樓下走一圈再回來,推門進臥室,你能聞到你家臥室特有的味道,無論它是臭的還是香的。而晚上一直在臥室的你,卻沒有絲毫覺察!
有能力善待自己的基本條件是,對自己身心狀態有準確的覺察,比如此刻,我的焦慮容受力如何?
在后述章節中,將圍繞焦慮容受力公式,分別從覺察、看空、減時、增能、陪伴、面對等方面,談如何提高焦慮容受力。
覺察——是心理成長的基本方法,是能看空的基本能力,是領悟的條件,有時候,本身就能化解焦慮。在前面“三.4”節,你已經窺見了覺察的重要意義。
看空——減少面對強度
減時——減少面對時長
增能、陪伴、面對——增加容量。
四、覺察
1、覺察的含義
覺察,即能夠清楚知道當下的“身心內部、外部環境”正在發生什么微妙的變化。
每個人都有一些覺察力,尤其是在特別痛苦的時候,身體特別疼痛、心理特別悲痛時。但這里強調微妙的覺察,在細微處能覺察,才能防微杜漸,才能掌控情緒。
例:
咨詢40分鐘后,來訪者突然說,我感覺我的身體有力氣撐起來,而之前,是悲傷的,同時伴隨身體、肩膀無力、下沉。這是對微妙的情緒和軀體反應有覺察。
2、覺察的作用:
①是一個基本功夫,是深度改變、穩定好轉的條件,是看空的基本條件,是洞察潛意識的條件。
②本身就能化解焦慮、憤怒、恐懼等情緒。
A、覺察軀體反應。
情緒總是伴隨著軀體反應的變化,情緒抽象、空洞、難以觸摸,但冷熱、發緊、電流感等軀體反應是實實在在的,方便覺察。
情緒越強烈,軀體反應越強烈。當燥熱、心慌、頭暈、發脹、口感、尿頻、熱汗、后腦勺發緊等反應特別強烈時。
⑴命名:你知道它是焦慮的軀體反應。是一個來了又會走了的軀體反應,甚至知道是什么想法讓你如此焦慮,就不至于驚慌失措,不至于焦慮升級。
⑵觀察據軀體反應:
從頭到腳,軀體反應很多,不同的軀體反應有不同的應對方法,需要具體指導,總體而言,胸部頭部的軀體反應,不適合注意太久,而腹部腰部腿部的軀體反應適合持久注意。
例如:(焦慮導致的)胃疼時,在全身放松的基礎上,以平等心持續感受胃部的疼,疼痛就有可能會減輕。平等心是指,不希望不好的感受快快消失,也不希望好的感受多保留一會兒。如果您做不到平等心,就不要觀察胃疼,還不如轉移注意力到別處。
當軀體反應不顯著時,一般人難以覺察到,以為自己沒軀體反應。事實上,情緒一定伴隨著軀體反應!
通過觀感受的訓練,當你有情緒時,你對軀體感受,能第一時間覺察到,特別有新鮮感,這讓你知道了:我正有焦慮要升起。就在你知道的這一剎那,情緒往往就消失了。
2009年,一寧經過一段時間觀感受后,有次與鄰居發生爭執,鄰居表現出兇神惡煞的樣子,臉都漲紅了。我立即注意到,我全身有類似電流一樣感覺,一閃而過。這感覺讓我特別新鮮,我內心笑了,因為我發現了我在恐懼。恐懼也因此沒再繼續。
再后來的某次生氣即將發生時,我也率先覺察到了軀體反應。這次經驗,讓我發現,微妙的軀體反應往往先于言行出現,全身的氣血也尚未大量運動。因此,對感受的覺察,有讓情緒消失在萌芽狀態的效果。
觀感受如何訓練,請常見另外的講座。
B、覺察意象。
夢,是典型的意象,意象是潛意識的語言,它可以是一副畫面,一段無聲的視頻,可以是聲音,可以一種感覺,意象深刻地決定著情緒與言行。意象更加微妙。
在咨詢中,與意象對話,常常能卓有成效地調節情緒!在沒有系統咨詢前,此不適合自我操作。此處僅讓大家知道一下。如下相關案例,讓您了解更多:
子人格分解運用于疑病癥咨詢的成功案例
http://m.10xlzx.com/show.asp?showid=38
3、覺察的領域:
①意象與夢
②軀體反應:
③身體姿勢、四肢動作。比如:不斷地看手機,靜坐不能、呆不住等。
④接人待物時的心理感受,比如:舒服?不舒服?惡心?溫馨?等。
⑤心理活動。
例如:某日來訪者與我協商時間,他說“您看怎樣?”,我回應到:“您是中午方便請假嗎?”。
以前我都用“你”與他對話,而這次用了“您”,引起了他的心理活動:
【看到你用了“您”,我一下子感覺距離感遠了,覺得你是不是生氣了,因為打擾了你的休息時間。】
而事實是,他先用了“您”,我才跟著用“您”,以求與他同頻。聽后他釋然地笑了。
探討這個心理活動,對當事人而言,是有意義的。因為他有大量“被人傷害”的幻想,導致了社交恐懼。通過反復覺察、澄清幻想與事實,有助于轉變“被害”心理。
4、如何培養覺察力:
①有前人的經驗提供線索,覺察更快。
比如:某人有慢性胰腺炎,多次復發,每次發作都需要住院很久,甚至手術,非常麻煩,非常痛苦。在多次反復中,當事人發現了反復的規律,當飲食沒有節制,情緒太不好時,就容易復發。
“情緒不好,飲食不當,慢性胰腺炎易復發”,這是前人的經驗。
將這個經驗傳遞給下一個同類困擾者,利于他更快發現真相,減少去醫院受折磨的次數。如果沒人告訴他的話,他也會像前人一樣,經歷多次復發。
前述種種介紹,其實就是種種線索。
A、大的線索:覺察的領域。
B、中等線索:焦慮、恐懼、焦慮容受力不足的各種表現。
以焦慮容受力不足為例:
“容易失去中正,心隨境轉,經不起干擾”,達到一根稻草都能壓彎腰的程度。說明焦慮容受力不足以讓自己能正常生活學習工作了。
這時,你的呼吸是怎樣的狀態?你的心理感受如何?你的軀體有哪些特別的反應?你的精神狀態如何?頭部感受如何?等等,你當對這些有清晰的記憶。以便下次能即時識別,及早調整。
你還要知道,你在怎樣的刺激或境遇下,容易出現上述狀態?以便以后規避。
C、微小線索:具有個性特點,每個人不一樣,不同的時候不一樣,無法窮盡,舉例如下:
⑴、通過與S君互動,發現他有權威恐懼,緩解恐懼的辦法是自我犧牲,自我犧牲的方式很多很多,例如,努力干活,即使累了,屬于自己的休息時間,也不好意思請假。
一寧指出他這一點后,他就有了這個線索,有助于他以后注意相關的模式,并漸漸改變它。
⑵、F君來到咨詢室,對一寧各種挑剔、懷疑,交流快結束時,一寧說:“你是不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愛評判”,她立即覺得真是這樣,并停止懷疑,挑剔之風立止,認為這一次咨詢值了。
有時候,來訪者并不會認可咨詢師提出的線索,也許咨詢師確實判斷錯了,所以不被認可。也許是來訪者還沒看見,這需要咨詢師前后聯系來訪者呈現的各種材料(意象與夢、想法、成長經歷、曾經說過的事實等等),促進來訪者的領會。
D、核心線索。
指當事人性格的主要特點與主要矛盾。在看空那一節,會對此做簡要的介紹。一般與來訪者視頻或當面交流1~3次,深入全面了解來訪者成長經歷和當下情況后,能判斷出來。
核心線索影響自己更深,更持久。需要較長時間、在潛移默化中轉變。
②多練習:
善于覺察,可以說是一種看世界看自己的模式。在咨詢中,一寧常常問:
“這事你感到怎么樣?”
“對我剛剛講的,你有怎樣的聯想?”
“軀體反應如何?”
“我發現你剛才聲音好輕好慢,內心有什么活動嗎?”
甚至引導來訪者合上眼睛,去看各種意象。
或者,對來訪者剛才所講的,做一個總結與反饋。
……
如此咨詢30次以上,覺察力都會有較大的提升。
5、減少覺察的障礙
①精氣神不夠,以致頭昏腦漲時,難以有效覺察。
②著急。
著急就沒法沉下心來去感受,總活在表面上,活在主觀臆想里。
幾年前,一寧遇到一來訪者,他太想太想快點成功了,王思聰是他的榜樣,一寧想引導他看意象,看意象前,都需要先充分放松,不然意象出不來,在引導放松的過程中,語速必然放慢放低沉,還會有十多秒的停頓。太想快速的他無法接受這個慢,憤怒地打斷。
像這樣急,他永遠無法發現意象的深刻與奧妙。
③邏輯思考過多,評判太多,應該太多,佛法稱此為所知障——你所知道的,成了一種“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障礙,結果,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④沒放松。
⑤心沒沉下來,氣血沒沉下來。
⑥眼睛的視線模糊,但你的頭腦是思考時,視線必然模糊。
前面②~⑥是一個整體狀態,緊密聯系在一起,幾乎同時出現。
焦慮、失眠、強迫、疑病、社恐都需要覺察能力。這里以社交恐懼癥為例子闡述。
S君一見人,就條件反射式地恐懼,一秒之內,頭腦空白,眼睛視線模糊,進而覺察不到對方表情友善的事實,繼續活在“對方兇狠嚴肅”的想象里,繼續害怕。當一寧指導它在反復的面對中,一點點降低條件反射,同時努力看清對方的臉,避免沉默,爭取有言語的互動,S君才慢慢擺脫了“兇狠”想象。
五、看空
1、看空的含義
看空:即看到危險來自想象,而非實際的存在。
2、與覺察的聯系
看,覺察之意;能看見空,是覺察的目標之一。
3、看空的作用
很在乎,無法看空,就會背負很大的壓力,使面對的強度增加,本來容量還可以,但也裝不下了。
Y君在恐慌、煩亂之中,搜索資料,看到“焦慮癥會導致五臟六腑爛掉”,這怎么可能呢?但Y君當時相信這是真的。于是被嚇的更加恐懼。這時他承受的焦慮強度太大了。使得焦慮容受力十分脆弱,第一次咨詢時,他的面色灰黑,外觀上有如被無形繩子的困住一般。
又如:
困擾者們常常認為這一輩子就無法揚眉吐氣了,甚至連正常人也做不了。這種想法帶來的壓力是非常大的。而這個想法并不客觀,是空的。
上述例子可以說明,看空,有助于減少面對的強度。
心經說:“照見……空,度一切苦厄”
從此以后,你會試著去看空嗎?
4、看空的基本條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