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起腰痛的常見原因是什么?引起腰痛的常見原因有外傷、慢性勞損、骨質疏松、腰椎及椎間盤退變、感染、結核、腫瘤、發育畸形等。例如(1)腰椎退行性疾病,如腰椎椎管狹窄癥、腰椎間盤突出癥等。(2)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梨狀肌綜合征等軟組織損傷。(3)骶髂關節紊亂、腰椎小關節紊亂(腰椎小關節炎)、隱性脊椎裂、腰椎滑脫等骨、關節異常。(4)骨質疏松癥(5)血清陰性脊柱炎如強直性脊柱炎(6)脊柱化膿性感染等。
2 椎間盤損傷怎樣引起腰痛?椎間盤損傷引起的腰痛稱為椎間盤源性腰痛。椎間盤纖維環的外層有豐富的痛覺纖維,對疼痛刺激敏感。突出的椎間盤對神經根造成機械性壓迫的同時,還會引起免疫炎性反應引起疼痛,即“椎間盤自身免疫”。手術證實椎間盤突出附近的神經根常充血、水腫、炎性變化。椎間盤退變、遺傳因素、急性創傷和慢性勞損都會引起椎間盤源性腰痛。
3 椎間盤突出和椎間盤膨大的區別是什么?椎間盤突出是椎間盤外層纖維完整,沒有完全破裂,突出的髓核被外層較薄的纖維環阻擋。椎間盤膨出分為均勻性(環狀)膨出和局限性膨出兩種情況。正常情況下,人在直立活動后由于重力的作用,椎間盤受到擠壓,髓核水分減少,纖維環會有較小的均勻性膨出,呈環狀凸起,纖維環完整,不引起脊髓或神經根受壓。髓核向某個方向移位,引起纖維環局限性膨出(局限性隆起),但纖維環仍完整,壓迫脊髓或神經根,產生臨床癥狀。椎間盤膨出較椎間盤突出的程度輕,纖維環損傷的情況輕。
4 膨大的椎間盤能恢復正常,此說法正確嗎?腰椎間盤在脊柱的負荷與運動中承受強大的應力,在20歲后開始持續退變。對于年輕的患者而且是腰痛時間較短,在臥床牽引等合理治療下,疼痛等癥狀消失,膨大的椎間盤可能會修復。但是對于退變的椎間盤,恢復是不太可能的。
5 我的椎間盤是怎樣突出的?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1)外傷。外傷是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兒童與青少年的發病,與之密切相關。(2)職業。如駕駛員、煤礦或建筑工人、從事彎腰活動的海產養殖工人、坐位工作較站立位工作更可能患腰痛。(3)妊娠。妊娠期間整個韌帶處于松弛狀態,后縱韌帶松弛易于使椎間盤膨出。孕婦腰背痛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4)遺傳因素。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家族發病的報道。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和非洲黑人發病率較其它民族的發病率明顯低。(5)腰骶先天異常。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和腰椎關節突不對稱,使下腰椎承受異常應力,是引起椎間盤旋轉性損傷的因素之一。(6)無誘發因素者,常為腰椎間盤嚴重退變,在自身體重下發生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突出。
6 椎間盤突出的癥狀是什么?1934年Mixt和Bar首次提出腰椎間盤突出癥。從事體力勞動者多發,突發腰痛或逐漸腰背痛,腰痛的性質可以是銳痛、酸痛、鈍痛等。常見的有(1)腰背痛。約50%的病人表現為先腰痛后腿痛,33%的病人腰背痛和腿痛同時發生,17%的病人先腿痛后腰痛。(2)坐骨神經痛。疼痛多為放射性神經根痛,部位有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側、小腿外側至跟部或足背部。少數病例可由下向上放射。(3)下腹部痛或大腿前側痛。此種疼痛多為牽涉痛,見于高位椎間盤突出癥。(4)麻木。(5)間歇性跛行。站立位疼痛重而坐位時輕,不能長距離行走,需要休息一下才能繼續行走,但騎自行車時無明顯的疼痛。(6)馬尾綜合征。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左右交替出現的坐骨神經痛和會陰區的麻木感,排便排尿無力或不能控制。以后疼痛消失而出現雙下肢不全癱,括約肌功能障礙,男性出現功能性陽痿,女性出現尿潴留、假性尿失禁。(7)肌肉癱瘓。神經嚴重受壓時使神經麻痹肌肉癱瘓。足下垂、拇指不能背伸最常見。個別產婦于分娩過程中,因腹壓急驟增加而致椎間盤組織急性突出,嚴重者壓迫神經根。表現為分娩后突發小腿癱瘓且疼痛不明顯。稱為母性產癱以區別于新生兒的產癱。(8)患肢發涼。小腿及足趾皮溫降低,以足趾明顯。
7 椎間盤突出是怎樣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另外還有介于保守和手術治療方法之間的一種方法,例如經皮穿刺椎間盤刨切、激光治療椎間盤突出以及髓核化學溶解法等。然而每一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適應證,只有針對不同的病情選擇正確的方法,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否則會適得其反,甚至造成嚴重后果。保守治療方法包括臥床休息、牽引、理療和推拿按摩等。
8 什么是椎間盤退行性變?椎間盤退行性變包擴纖維環的退行性變、軟骨終板的退行性變及髓核的退行性變。20歲以后開始有椎間盤退變發生,隨年齡的增長,退變逐漸加重。纖維環的退行性變主要表現為纖維環的撕裂,形成一個或多個放射狀裂隙;髓核含水分約88%,退變主要表現為脫水,彈性和膨脹性下降,中年以后,在軟骨終板經??梢园l現撕裂與裂隙。椎間盤退變以后就容易出現椎間盤突出或脫出,壓迫神經根引起疼痛、麻木、無力等癥狀。
9 什么是腰椎不穩?腰椎不穩是一個力學概念,腰椎不穩是指腰椎椎體在正常負荷下不能保持相互之間的正常位置關系而發生的病理變化,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臨床表現。通常是指退變性腰椎不穩,即由于脊柱的退變,使得退變節段十分軟弱,硬度下降,不能正常負荷,出現以下腰痛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癥狀。
10 什么是椎管狹窄?椎管狹窄癥是導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見病之一。凡腰椎管、神經根管或椎間孔的骨性或纖維性結構產生狹窄,引起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壓迫出現癥狀者,稱為腰椎管狹窄癥。原發性(先天性)腰椎管狹窄主要由于生長過程中發育不良所造成的繼發性椎管狹窄癥是指后天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黃韌帶的肥厚與松弛,椎間盤突出,椎體脫位,上關節突及椎體后緣的骨質增生等。醫源性椎管狹窄癥原因有腰椎髓核摘除術后并行自體植骨、壓縮性骨折后行脊椎融合術等。這些病人都是在植骨融合術后逐漸出現腰腿痛并伴有馬尾性間歇性跛行。退行所致的狹窄有:椎體后上緣骨質增生、關節突增生、椎間盤退變及椎體退變引起椎體退變性滑脫、椎間盤退變纖維環膨出、黃韌帶肥厚、后縱韌帶骨化、。三角形的側隱窩淺,較少發生狹窄。三葉形的側隱窩深,較多發生狹窄。因此,側隱窩狹窄癥都發生在下位腰椎4-5的三葉形腰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