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同為楷書四大家,但是歐體與“顏柳趙”這三家書法還是有著很大區(qū)別的。表現(xiàn)在點畫上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歐體勁潔爽利,合并了隸書和魏碑的特點,起收方潤利索,沒有多余動作。比如,歐體的點像個鈍角三角形,顏體的點像個半圓,柳體的點像一個梯形的四邊形,趙體的點兒像一個收筆處不規(guī)則的棱形。
大圖模式在橫畫方面,歐體起筆斜切,堅勁爽潔,過渡平緩;顏體起筆較重,過渡突然;柳體起筆直切,過渡略緩;趙體起筆稍重,過渡圓暢。
大圖模式在眾多書法點畫中,“捺”是字體中頗具神韻的一筆,粗細有致,一波三折,提按、快慢、頓轉等變化豐富。那么在捺畫上,歐體和其他三家書體有什么區(qū)別呢?
大圖模式大體來說,歐體的捺腳最為平滑,開頭細最后粗。這與歐體在其他筆畫上勁潔流暢的風格是吻合的。歐體處于初唐,在行筆自然流暢方面有二王之風,故其突出特點就是干脆利落,點畫上沒有多余的疙瘩。相比之下,到了中唐時期,二王時代飄逸俊秀的風格開始向沉郁頓挫轉變。于是,顏體和柳體就體現(xiàn)了明顯的不同,其中的頓挫感比較強。
大圖模式具體來說,顏體捺腳有個窩,最不平坦,像是一個腳心,古人把這樣的捺腳叫做“燕尾”。這種寫法,在王羲之書法中也用過的。顏真卿是張旭的大弟子,他的筆法是張旭直接傳下來的。在譜系表上,顏真卿是王羲之第十二代傳人。所以顏體可以算是二王的嫡傳。這種捺筆是寫起來要先反轉手腕按鋒,之后拖一下收出尖鋒后揭筆出右面第二個尖,簡單來說就是要先按后揭。
大圖模式柳體的捺畫也不平坦,但是腳心的凹度比顏體小,而且上細下粗的不明顯,粗細比較一致。撇輕捺重是柳書用筆的主要特點之一。撇輕捺重是柳書用筆的主要特點之一,柳體的捺畫粗重,與撇畫對比鮮明。其捺多粗壯有力,按筆較重,粗細變化稍小。捺出鋒前的頓筆是寫好捺畫的難點和關鍵。出捺腳前,先要頓筆蓄勢,然后出腳 ,漸提稍快出鋒,捺腳較方,出腳方向大致向右平出或微仰,燕尾明顯,出鋒勁利,方勁道美。
大圖模式到了元朝,書法由宋代的尚意為主,重新向傳統(tǒng)回歸,講究二王法度。趙松雪的書法將王羲之的流暢與王獻之的華美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一種圓勁遒媚的風格。體現(xiàn)在捺畫上,趙體的捺畫腳心的窩度不明顯,過度圓中有方,流暢自然。
大圖模式這四家書體雖然各有特點,但是都以王羲之為本。歐體將王字的秀妍與魏碑的方勁融合,顏體將王字的矯健與渾厚整合,柳體將王字的俊爽與方勁融合,趙體將王字的圓暢與秀美融合。每家書法各有時代風氣及崇尚的體現(xiàn),又都有對二王書法之源的繼承。從這個角度來說,王羲之可以算是書法的大宗師。
大圖模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