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孔子於鄉1黨2,恂恂3如也,似不能言4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5然;唯謹爾。
【譯文】孔子對于故鄉的朋友,很是嚴肅恭謹,好象是不會出主意的人。但他在祭祀儀式上和在朝廷上,卻用簡便的建議,只是很謹慎。
【說明】這是描寫孔子在對朋友和對朝廷時的兩種不同的態度。從孔子的這兩種態度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很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的。對待朋友他嚴肅恭敬,不輕易給別人當參謀,出主意。為什么這樣呢?在《子罕》篇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認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獨特的性格個性,有每個人自己的生活道路,有每個人自己發展的規律和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方式。而我,亦有我獨特的性格個性,有我自己的生活道路,有我自己發展的規律,我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方式;我提的建議和出的主意,并不一定就適合他人的發展。在同篇第八節中,孔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就是說有鄉黨之人來問,孔子不提建議不出主意,竭盡問題而解決問題。至于在祭祀儀式和朝廷上,孔子則要提點建議和出點主意了,因為祭祀儀式和朝廷國家大事,不慎重是不行的,不提點建議和出點主意,由著一些才智不足的人錯誤地舉行祭祀儀式和錯誤地安排國家大事,則有可能造成千古遺憾。個人出錯事小,牽涉面也小,而國家出錯則事大,牽涉面也大,所以要謹慎對待。
——————————————————
【注釋】1.鄉:《周禮·大司徒》:“五州為鄉。”《管子·立政》:“分國以為五鄉,鄉為之師。”《論語·陽貨》:“子曰:‘鄉愿,德之賊也!’”《禮記·王制》:“習鄉尚齒。”《廣雅》:“十邑為鄉,是三千六百家為一鄉。”《說文》:“鄉,國離邑民所封鄉也。嗇夫別治封圻之內六鄉六卿治之。”這里用為行政區域名之意。
2.黨:《周禮·大司徒》:“五族為黨。”注:“百家辨說得其黨。”《論語·里仁》:“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禮記·仲尼燕居》:“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禮記·坊記》:“睦于父母之黨。”《孟子·盡心下》:“孔子在陳曰:‘盍歸乎來!吾黨之士狂簡。’”《荀子·成相》:“曷謂罷?國多私,比周還主黨與施。”這里用為朋輩之意。指意氣相投的人。
3.恂:《書·立政》:“知忱恂于九德之行。”《禮記·大學》:“‘瑟兮僩兮’者,恂慄也。”《漢書·馮參傳》:“參為人矜嚴,好修容儀,進退恂恂。”這里用為嚴肅恭謹之意。
4.言:《易·困·辭》:“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書·舜典》:“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三載。”《詩·大雅·板》:“我言為服,勿以為笑。”《論語·為政》:“先行其言,而后從之。”《韓非子·難一》:“夫舅犯言,一時之權也;雍季言,萬世之利也。”《呂氏春秋·義賞》:“文公用咎犯之言,而敗楚人於城濮。”高誘注:“言,謀也。”這里用為建議、主意、計策之意。
5.便:《禮記·表記》:“故自謂便人。”《戰國策·秦策》:“或謂救之便。”《說文》:“便,安也。人有不便更之。從人,從更,會意。”這里用為便利、簡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