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公將伐晉,問于晏子,晏子對曰:“不可。君得合而欲多,養(yǎng)欲而意驕。得合而欲多者危,養(yǎng)欲而意驕者困。今君任勇力之士,以伐明主,若不濟,國之福也,不德而有功,憂必及君。”公作色不說。晏子辭不為臣,退而窮處,堂下生蓼藿,門外生荊棘。
莊公終任勇力之士,西伐晉,取朝歌,及太行、孟門,茲于兌,期而民散,身滅于崔氏。崔氏之期,逐群公子,及慶氏亡。
【譯文】莊公將要攻伐晉國,詢問晏子,晏子回答說:“不可以。君主得到晉國的合作而還想要更多,培養(yǎng)欲望而意志就會驕傲。得到合作而想要更多的人有危險,培養(yǎng)欲望而意志驕傲的人會陷入困境。如今君主任用勇猛力強之人,攻伐明白的君主,如果事不成功,是國家的福氣,不按規(guī)律而有功,憂患必然會降臨到君主。”莊公面帶怒色很不高興。晏子就辭去職務,退隱到窮鄉(xiāng)僻壤居住,房前長滿野草,門外生長荊棘。
莊公終于還是任用勇猛力強之人,向西攻伐晉國,奪取了朝歌之地,到達太行山、孟門,此時兵力更加鋒利,但一年后民眾離散,自己被崔杼殺死。崔杼執(zhí)政一年,驅逐齊國眾公子,直到慶封逃亡。
【說明】此事發(fā)生在晉平公稱霸之時,即公元前552年間,齊莊公到澶淵(今河南濮陽西北)同晉國君平公及宋、衛(wèi)、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結盟,承認了晉國的盟主地位。但又不服晉國的強大,于是想靠偷襲扳回一點面子,但不幸偷襲失敗,魯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 年)崔杼殺齊莊公,立景公,自任為相。齊莊公剛愎自用,背棄盟約,遭到齊國大部分官員反對,最終成為孤家寡人,被大臣推翻。如果齊莊公不被崔杼殺死,那么也會死在晉國人手里,可能還會連累齊國落入晉國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