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土地流轉的進程從根本上影響農業現代化的進展。通過土地流轉,一部分便形成了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方式,也便產生并壯大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例如: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就會產生并發展壯大。
一、家庭農場
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據了解,2008年首次將家庭農場作為農業規模經營主體之一提出。并在2013年的“一號文件”再次提到家庭農場,并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
家庭農場認定標準:
土地流轉以雙方自愿為原則,并依法簽訂土地流轉合同;
土地經營規模:水田、蔬菜和經濟作物經營面積30公頃以上,其他大田作物經營面積50公頃以上。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
是以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通過提供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來實現成員互助目的的組織,從成立開始就具有經濟互助性。擁有一定組織架構,成員享有一定權利,同時負有一定責任。
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是指以農產品加工或流通為主,通過各種利益聯結機制與農戶相聯系,帶動農戶進入市場,使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在規模和經營指標上達到規定標準并經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的企業。
土地確權有望今年全面落實,農村土地流轉進程加快
根據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了要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對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
今年,農村土地確權將全面落實,不僅可以推動農業現代化,同時也可以從根本上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進程。要知道,作為土地流轉的前提條件,農村土地確權進程的加快必然也將促使農村土地流轉的進程和速度。
據了解,截至2017年初,我國土地流轉面積占耕地總面積35%。尤其在南方地區,土地流轉率很高,比如廣東、江西的土地流轉指數分別排在國內第四和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