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毛岸英
1950年5月,毛主席派兒子毛岸英回湖南長沙給外婆向振熙祝壽,并要求他回家鄉韶山沖看看。毛岸英出發前,毛主席再次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深情地說了一番話:
“岸英,現在全國解放了,我們的家鄉韶山也解放了。這么多年過去了,家鄉人民為支持我革命付出了很多,我很感謝支持過我的父老鄉親們,也很想回去看看他們。但是,目前我剛工作太忙了,新中國百廢待興,我不能抽出時間。你是我的兒子,也是韶山的兒子,最近,你抽一點時間,代我回去一趟,看看鄉親們,代我向他們問個好,說我毛澤東沒有忘記他們。如果有空閑了,我一定回去看望他們。”
毛主席要求毛岸英回到家鄉后,一定要謙虛謹慎,不要搞特殊。毛主席還反復交代兒子,要去看哪些人,都要送什么東西等等,他都一一做了安排。當毛岸英回到北京后,毛主席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詳細詢問兒子關于家鄉的情況。
由此可見,毛主席對家鄉一草一木充滿深情,也渴望能回到家鄉看看,尤其是給父母掃墓是他多年的心愿。1959年是毛主席外出視察最繁忙的一年,6月24日乘坐專列從武漢抵達長沙。毛主席心情很好,當天下午他來到湘江里游泳。
大約游了一個小時后,毛主席才從橘子洲上了岸。當晚,毛主席下榻省委蓉園一號樓,吃晚飯時,他發現飯桌是安東子雞、炒牛百葉、燒牛筋、清湯水魚、炒苦瓜、炸臭干子等,這些都湖南名菜。
游泳后的毛主席
或許是再次吃到湖南菜,勾起了毛主席的鄉情。席間,毛主席突然說:“明天回韶山沖去!”身邊工作人員以為聽錯了,毛主席離京時只是說到南方來視察,沒有說要回故鄉啊,現在怎么突然要提出要回去了?
機要秘書高智也以為聽錯了,他問了一句:“主席,您說要回韶山沖?”毛主席說:“對,是要回韶山沖看看,明天就動身,32年沒有回去了啊。”沉默了一會兒,毛主席又說:“這次回韶山沖,先住幾天,看看家鄉,看看鄉親們。”
晚飯過后,毛主席把公安部長羅瑞卿找來,告知他不要提前通知鄉親們,也不要搞歡迎儀式。6月25日上午,毛主席在公安部長羅瑞卿、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等人的陪同下乘坐專列抵達湘潭,下了火車后換乘一輛小汽車前往韶山沖。
隨著小汽車飛馳,毛主席不時拉開車窗簾朝外看,看著窗外的景色越來越熟悉,這勾起了他無數的回憶。傍晚5點多,小汽車駛進韶山沖,在韶山招待所(今韶山賓館松山一號樓)門前停下。
因提前打了招呼,現場只有當地黨政軍同志、韶山沖幾名長者。毛主席跟大家一一握手,一走進下榻的房間,他便對韶山招待所黨支部書記毛偉昂說:“你幫我去把'山神’請來!”毛主席口中的山神是指當地官員,這里說的是韶山公社黨委書記毛繼生。
毛主席來到故居旁的曬谷坪
毛繼生一聽說毛主席回來了,便立即趕來,他以無比激動的口吻說:“主席,1954年我代表家鄉人民去北京看望您的時候,您當時就說想回韶山看看,鄉親們日盼夜盼,如今您真的回來了!”
毛主席拉著毛繼生在沙發上坐下,立即詢問家鄉工農業生產、鄉親們生活以及年少時老師、親友等情況。毛繼生都一一回答,最后毛主席對他說:“我離開家鄉幾十年了,這次回來,就是看看大家,請大家吃一頓飯。”
毛主席一邊說,一邊扳著指頭說要請哪些人來吃飯。毛繼生都一一記下,離開后他立即找來幾名干部安排通知,但他認為當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趕緊把毛主席父母墓地修整一下,不然到時毛主席來掃墓時還是雜草叢生就不好了。
晚飯過后,毛主席在小院子里散步時,跟羅瑞卿、王任重、周小舟說:“我終于回到來了,離開故園32年了啊。現在的心情很舒暢,吃飯也很香。我們家鄉的臘肉、臘魚、臭豆腐、粗米飯等都很好吃,你們吃了沒有?”
大家紛紛表示吃了。散步結束后,毛主席把衛士長李銀橋和警衛孫勇叫到跟前,對他們說:“這次我回家看看,父母早已去世,也沒有其他直系親屬了……”
毛主席在故居前跟鄉親們交談
說著說著,毛主席加重了語氣:“明天鄉親們都知道了我回來了,你們不要阻攔鄉親們。對于家鄉人,你們一定要熱情,講話要和氣。我到鄉親們家中做客時,人家要是給我端水喝,給東西吃,你們也必要加以阻攔和干涉,這是他們的一片好心。”
毛主席還要求他在跟鄉親們握手時,警衛不要距離他太近。自從1927年回到家鄉,32年的時間彈指一揮間,如今全國最窮苦的老百姓也已經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
解放前韶山沖閉塞,如今小汽車可以開進來,而鄉親們有地種、有飯吃,再也不用遭受地主的壓迫和剝削了。當晚,毛主席批閱完文件后毫無睡意,詩興大發的他提筆寫下了《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韶山沖的山峰和田野房屋都還籠罩在晨霧中,毛主席就悄悄穿好衣服,推開門走了出去。毛主席沒有驚動任何人,只見他一個人朝著故居方向走去。不一會兒,值班戰士發現毛主席起來了,便立即向李銀橋等人匯報,很多人便跟上去。
毛主席給父母掃墓
起初大家都不知道毛主席去哪里,走了一會兒,有人說:“這是去毛主席父母墓地的路。”山路很窄,加上雜草很多,不一會兒毛主席的褲腳就被打濕了,可他卻毫不在意。一行人很快來到南岸土地沖楠竹圫,憑著多年的記憶,毛主席仔細搜索著,看到不遠處都幾個像墳冢的土包,他走過去看了看,覺得不太像又走開了。
毛主席又繼續走了一會兒,看到不遠處有一座是用黃土翻修的墓地。這時毛繼生走上前,小聲說:“主席,前面就是您父母的墓地。”毛主席快步走上去,站在墳冢前久久佇立……
那一刻,毛主席一定想起跟父母最后分別的日子。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毛主席回到長沙,來到修業學校,以歷史教員的職業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他還以湖南省學聯的名義創辦進步刊物《湘江評論》并親自撰稿刊發,以來傳播馬克思主義,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思想。
在這期間,毛主席讓二弟毛澤民護送母親文七妹來長沙治病。很遺憾,毛主席帶著母親去看了很多醫生,治療效果都不是很明顯。在長沙生活一段時間后,文七妹堅持要回家鄉,毛主席含淚同意了。
文七妹和三個兒子合影
文七妹臨走前,毛主席和兩個弟弟專門帶著母親來到一家照相館,拍攝了一張合影。這是文七妹跟三個兒子的唯一合影,照片中她坐在椅子上,慈眉善目,看不出來她身患重病,三個兒子站在身后,毛主席一身長衫。
毛主席讓兩個弟弟護送母親回家鄉,他為何不送呢?毛主席晚年跟護士長吳旭君說:“母親死前我對她說,我不忍心看她痛苦的樣子,我想讓她給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我要離開一下。母親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她同意了,所以直到現在,我腦子里的母親形象都是健康、美好的,像她活著時一樣。”
當年10月5日,文七妹在家鄉病逝,享年52歲。毛主席沒能給母親送終,接到噩耗后他立即趕回家中,可母親已經入棺兩天了。在母親的棺木前,毛澤民告訴大哥母親臨終不停呼喊“石三伢子”,毛主席再也忍不住了,扶棺痛哭。
這天晚上,毛主席通宵給母親守靈,借著微弱的油燈,他寫下了生平最長的詩歌—《四言詩·祭母文》。毛主席跟母親感情很好,相比父親毛貽昌,母親對他的影響更大。文七妹信佛,樂于助人的她在韶山沖口碑很好。
毛主席后來在陜北對美國記者斯諾說:“我母親是個心地善良的婦女,為人慷慨厚道,隨時愿意接濟別人。她可憐窮人,他們在荒年前來討飯的時候,她常常給他們飯吃。但是,如果我父親在場,她就不能這樣做了。我父親是不贊成施舍的。我家為了這事多次發生過爭吵。”
左起:毛澤覃、毛貽昌、毛福生、毛主席
文七妹葬禮結束后,毛主席守孝滿七天再次離開韶山沖。母親的病逝,讓毛主席觸動很大,讓他對父親也多了一份理解。回到長沙不久,毛主席得知父親在家鄉茶飯不思,加上毛澤民的兒子毛遠益因急性肝炎不幸夭折,讓毛貽昌深受打擊。
于是,毛主席讓三弟毛澤覃護送父親來長沙,并讓堂伯父毛福生作陪。這是父子倆難得在一起和睦相處,毛貽昌對兒子的偉大志向也給予了更多理解。然而,在母親病逝不到四個月后,50歲的毛貽昌也在家鄉病逝,時間是1920年1月23日。
毛貽昌病逝時,毛主席為趕走湖南軍閥張敬堯這顆毒瘤,率領一些愛國青年在北京請愿,無法回家奔喪。毛澤民深知大哥跟父親之間的感情,他請大哥的私塾老師毛麓鐘代他撰寫了一副挽聯:
決不料一百有一旬,哭慈母又哭嚴君,血淚雖枯恩莫報;
最難堪七朝連七夕,念長男更念季子,兒曹未集去何匆。
父母接連病逝,毛主席只能把悲痛和哀悼深埋心底。韶山沖當時有一個習俗,父母病逝如果長子不在家,是不能下葬的。葬禮結束后,毛貽昌靈柩暫時停放,直到7個月后毛主席回到家鄉,才將父親跟母親合葬。
父母都不在了,毛主席回韶山沖的次數越來越少。如今時隔32年再次站在父母破爛不堪的墓地前,如果不是毛繼生前一天帶人來簡單翻修下,外人根本看不出來這里就是毛主席父母墓地。
由于毛主席是突然來給父母掃墓,事先大家都沒有準備,連最普通的祭品花圈、花圈都沒有。毛主席也意識到這一點,這時中央警衛局處長沈同一旁折斷幾根松樹枝,簡單捆綁一起遞給毛主席。
毛主席向父母墓地三鞠躬
如此特殊寒酸的祭品,毛主席卻很滿意,放在墳冢前。緊接著,毛主席對著墳冢肅立默哀,然后深深三鞠躬,嘴里小聲說了一句話:“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次再來看你們。”毛主席又繞著墳冢走了一圈,看到后側有一個大洞,他捧了一些土堵上。
下山路上,毛繼生問:“主席,是不是把墓地用石頭修成石墓?”毛主席擺了擺手說:“你們都別修,就這樣。以后我不能回來,每年清明節你們代表我培培土就可以了。”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毛主席又說:
“我們共產黨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人民、師長、同志和朋友,還得承認。”
掃墓結束下山后,毛主席準備去上屋場故居看看。這時韶山沖鄉親們都知道毛主席回來了,大家全部聚集到故居前,隨著毛主席越走越近,掌聲經久不息。故居還是當年的模樣,只不過翻修了一下。
據李銀橋外甥邸延生回憶,毛主席走到故居前遲遲沒有走進家門,他是跟鄉親們一一握手后,面朝池塘環視周圍一遍,朝著池塘發呆很久,又指著長滿荷葉的池塘說:“我小時候就在這里游泳。”睹物思人,故鄉風景依舊,可至親之人早已不在人世,房屋也空無一人。
毛主席故居
為了革命的勝利,毛主席一家有6位親人犧牲,如今新中國成立來到了第10個年頭,他獨自回來了,可弟弟、長子再也無法回來了。即便如此,毛主席還是喊出了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走進故居,看著熟悉的物品,毛主席眼里再次有了淚花。
當看到父母臥室墻上掛著的遺像,毛主席久久凝視,頗為遺憾地說:“我父親得了傷寒病,我母親頸上生了一個包,穿了一個眼。只因為是那個時候……如果是現在,他們都不會死的。”在韶山沖兩天時間里,毛主席到鄉親們家做客、用自己稿費請大家吃飯,還去了韶山水庫游泳。
6月27日下午,毛主席乘坐小汽車離開家鄉。這天,鄉親們前來送別,如同32年前大家送別他一樣。中國人都希望葉落歸根,毛主席也是如此,1976年毛主席病重期間,多次表示希望能回到故鄉休養,但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
毛主席的簽名手跡
資料顯示,從1910年秋抱著“學不成名誓不還”的理想離開韶山沖,到1976年逝世,毛主席回到家鄉只有14次。舍小家為大家,毛主席一生都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努力,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
“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