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談話”是黨的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是黨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溝通交流思想、提醒警示的重要手段,也是關心關愛黨員的一種重要載體。根據談話內容和性質不同,可分為溝通類談話、考察類談話、提醒類談話、問責類談話等四種形式。
一 溝通類談話 主要以談心交流、溝通思想為主,不應與一般性的工作交流相混淆。談話之前雙方均應有所準備,重在溝通思想,消除成見,形成共識,增進感情。分為兩種情況: (一)日常談心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班子成員和黨員之間、黨員和黨員之間要開展經常性的談心談話,坦誠相見,交流思想,交換意見。領導干部要帶頭談,也要接受黨員、干部約談。” 《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規定:黨支部委員之間、黨支部委員和黨員之間、黨員和黨員之間,每年談心談話一般不少于1次。談心談話應當坦誠相見、交流思想、交換意見、幫助提高。 談心談話要注重廣泛性、深入性、及時性,采取靈活的方式。一般情況下,上級要主動與下級談,對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和出現重大困難、身心健康存在突出問題等情況的黨員,上級領導應當幫助做好心理疏導;當重要項目啟動時、考核評價結果公布時、工作中遇到阻力時、班子之間出現不團結等情況時,要解疑釋惑、打消顧慮,體現組織對黨員、干部的關心關愛。 (二)召開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前的談心 這種談心是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的必經程序,應在會議召開前進行。主要是圍繞民主生活會或組織生活會的主題,以廣泛聽取批評意見為重點,通過談心查擺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撰寫剖析材料、制訂整改措施做好準備。 二 考察類談話 是了解掌握被談話者思想認識、能力素質的主要渠道。分為兩種情況: (一)入黨前談話 《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規定入黨前的談話有兩次,一是黨組織收到入黨申請書后,應當在一個月內委派專人與申請人談話,主要目的是了解發展對象入黨動機和對黨組織的認識,通過考察,確保發展黨員質量。二是黨委審批前,應當指派黨委委員或組織員同發展對象談話,作進一步的了解,并幫助發展對象提高對黨的認識。談話人應當將談話情況和自己對發展對象能否入黨的意見,如實填寫在《中國共產黨入黨志愿書》上,并向黨委匯報。 (二)選拔干部考察談話 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組織部門近距離接觸干部,獲取信息,識別、研判干部的重要途徑。確定談話對象時,盡量選擇與考察對象在工作和生活上接觸較多的人員,便于更加全面、真實的了解考察對象各方面的表現。 三 提醒類談話 主要是聚焦關鍵時點,對于可能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通過談話提醒干部知規守矩、履職盡責。分為三種情況: (一)任前談話 此類談話由組織部門組織,主要是宣布組織決定,提出對就任者的希望和要求,指出需要重點關注的環節。如果是降職的,還應做好必要的思想疏導。 (二)廉潔談話 由紀檢監察部門定期開展的談話,可以“一對一”也可以“一對多”,旨在使被談話人知曉自身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對可能存在的廉政風險進行提醒,防微杜漸,加強自律。 (三)提醒談話 針對群眾反映或在黨內集中教育活動、領導班子換屆、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年度考核、巡視等工作中發現談話對象在思想、作風、紀律等方面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以及其他需要引起注意的情況,有關黨組織負責人應當及時對其提醒談話。 四 問責類談話 主要是針對存在雖不構成違紀但造成不良影響的領導人員,組織對其進行談話教育,防止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誡勉談話具有嚴肅性,泛泛而談解決不了思想深處的問題,要以“紅臉”“出汗”為衡量標準,絕不能流于形式。分為兩種情況: (一)批評教育 一般用于情節比較輕微的違紀行為。談話人要根據掌握的黨風廉政建設情況,指出談話對象在履行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執行作風建設、廉潔從政等規定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要求和改進措施,要求其作出明確承諾,抓好落實。 (二)誡勉談話 主要針對黨員干部存在雖不構成違紀但造成不良影響,或者雖構成違紀但根據有關規定免予黨紀政紀處分的問題,對其進行談話誡勉,防止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誡勉時應由本人做出說明或者檢討,經所在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簽字后報上級紀委和組織部門。誡勉談話具有一定的影響期,被誡勉者取消當年年度考核、本任期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六個月內不得提拔或者重用,并記入被誡勉人個人廉政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