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流傳一種舌下放血治療腦血栓的方法,主要在一些小診所進行,通過切開舌頭下面的靜脈放血來治療腦血栓,切開靜脈后,等幾分鐘,嘴巴里面吐出來的東西,是一塊塊的凝血塊,夾雜著血泡,很多人都對這種方法放出來的“血栓”深信不疑,因為這太像“血栓”或者“血管垃圾”了。
讓人深信不疑的還有這些可以吹噓宣傳的地方,大家可以先來分辨一下,有沒有道理:
1、淤血、血栓、血粘稠等血液垃圾都集中在頭部,而又集中在舌下,因為舌下與大腦最近。
2、人體一些毒素會日積月累,需要及時的清除,清除血管垃圾,才有干凈健康的血液循環系統。
3、不存在任何的風險,因為中醫幾千年前就這樣做了,而且標榜人的一生只要做兩次舌下取栓。
4、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這幾點聽起來很有道理對不對?在你相信它之前,不妨先看看這篇文章: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統血管內面剝落處或修補處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塊。
血栓的形成,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即能形成:受損的血管壁、血流速度緩慢、血液粘稠度增加。
1、血管壁受損,通常就是受傷后人體啟動凝血系統,血小板聚集在傷口處,凝固血液。但同時,這個修補受損血管內皮的過程,也會形成血栓。
正常情況下,血流狀態和速度良好,血管內皮會受損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當脂質代謝障礙,血液中血脂含量過多,就會聚集在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而這些粥樣硬化的斑塊破潰就會造成血管壁的損傷。
2、血流速度減慢,人體有復雜的血管系統,基本上所有的血流都是從心臟出發,經歷體循環和肺循環,最后再回到心臟。可以把血流比作河流,如果有泥沙沉積就會流的慢,血流越慢,就會更多的有害物質沉積,形成惡性循環。
3、血液粘稠度增加,常見的原因是飲酒和吸煙、大量丟失水分、肥肉、蛋糕等含有豐富脂肪和糖分的食物攝入過多、運動不足等。血液粘度升高使血流阻力明顯增大,就會形成2中的情況。
大家不難看出,其實形成血栓的這三個條件是相互聯系的,血栓既是病因,也是病理產物。
很明顯,不是。放出來的其實就是你的靜脈血。在體外(包括在口腔里),血液會很快凝固,這是一個常識。再舉個例子,有過拔牙經歷的人,會深有體會,拔牙之后,口水中會有很多血塊和血泡,和舌下靜脈取出來的“血栓”是一樣的。難道說拔牙的人,都有血栓?很顯然是不對的。#你好,夏至#
舌下有兩條“青筋”,在中醫里面是舌下脈絡,通過舌下脈絡可以判斷一個人體內有無淤血情況。更多是提示血液循環的問題,但淤血并不等于血栓,這屬于偷換概念。
部分血栓是能隨著血液全身游走的,不可能從一個位置放血取栓。預防和治療血栓,只能通過藥物或介入手術進行。所以,舌下放血治療血栓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切莫相信!
傳統中醫里確實存在“放血療法”,中醫的放血療法是以針刺某些穴位或體表小靜脈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治療熱證,具有退熱解毒、瀉火消腫、止吐止瀉等作用。中醫里,從沒有過放血療法治療血栓的先例。這可能是一些無良的庸醫,用來作為欺騙謀生的手段,間接抹黑了中醫。
遵醫囑每次服用少量阿司匹林,可使血小板環氧化酶乙酰化,失去活性,防止血栓形成。如發生了血栓,進行手術介入治療,也是可行的。特別是一些嚴重急性肺栓塞或者深靜脈血栓的患者可以外科手術取栓。但最好的方式還是積極的預防。
血栓病的形成往往是遺傳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血栓形成,多與遺傳性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異常有關,積極治療原發病,可防止血栓的形成。所以有血栓家族史的朋友,要提早的預防。
1、控壓,特別是中老年朋友,一定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血壓,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過高和過低都容易發生腦卒中。
2、密切注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物質在血中的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如發現過高,需及時的調理,包括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好方法,常用他汀類藥物。
3、上面也提到了一些高危因素,所以戒煙、戒酒、低鹽、低糖飲食、消除緊張情緒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血栓形成。
4、合理膳食加適當運動,控制糖分的攝入,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辛辣油膩食物,提倡清淡飲食,均衡膳食;配合適當的運動,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5、及時補充水分,晨起喝杯水,白天尤其是夏天,不渴也要注意補水。平時也要養成飲水的好習慣,每天飲水1500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環,降低血液粘度,預防血栓。
生命科學博士,執業藥師,高級營養師,守護生命健康,拒絕偽養生,手把手調養一個健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