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我國公民的個人信息經常遭到泄露,每天都有無數人的個人信息被倒賣,據相關數據顯示光是去年我國公民泄露的個人信息就高達65億條,意味著平均每人的信息都要被泄露5次左右,這樣高頻率的信息倒賣不僅危害了大家的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同時也不利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但這種狀況什么時候才能得到根除呢?對此公安部門近日終于出手,身份證改革即將到來,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最新研究的eID也許能有效解決個人信息泄露這一問題。
什么是eID?技術上有哪些優勢?
eID的全稱是電子身份證標識是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最新研制的一種產品,對身份證改革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電子身份證標識是一種全新的網絡身份標識, eID無需制成卡片,外界是根本看不到大家的個人信息的,以后大家在使用裝有eID的銀行卡和手機卡進行付款時系統會通過遠程來識別大家的身份,并判斷個人信息與本人是否吻合,后臺則無需保存用戶的個人信息。
大家在辦理業務或者進行交易時也無需輸入手機號、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一系列比較隱私的信息,能為大家提供便利,同時eID的出現可以說讓不法分子沒有了盜取用戶信息的可乘之機,不僅降低了信息被盜用的風險還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大家的隱私以及個人財產方面的權益。
eID的好處并非僅此而已,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工作人員稱將eID技術用于識別身份信息還只是個開始,在未來還要把這項技術應用于食藥檢查、不動產權自助查詢等方面。 10月份,海口將迎來首個將eID應用于不動產權登記的項目,這樣當公民在辦理不動產權證時就會得到一張eID不動產權卡,這樣無需提供個人信息后臺就能準確識別,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有保障。由此可以看出未來這種eID技術的應用還會更廣泛,不久的將來大家有望告別傳統驗證身份信息的方式。
eID技術沒有廣泛應用之前如何防止個人信息遭泄露?
小編認為在此技術沒有廣泛應用之前,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不泄露還是大家應該著重考慮的,尤其這幾點一定要注意!首先,個人的電話號碼、銀行號碼和身份證號等信息一定要保管好,因為一旦泄露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很可能利用你的信息去做一些違法的事情,也有騙子可能會借此盜取銀行卡的密碼,從而給個人財產造成損失。其次,要及時對個人電腦和手機進行安全檢測,避免電子設備內出現病毒導致別有用心之人入侵自己的手機和電腦,在大家進行交易時破解銀行卡密碼。最后,大家現在都熱衷于網上購物,不過我們在輸入銀行卡號和密碼前要仔細檢查網站是否安全,以免個人信息遭到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