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太多婦人之仁的理解、尊重,太多毫無原則的退讓、寬容,非但沒有培養出精神強健的下一代,反而使其變得更加脆弱、敏感、不負責任,不愿承擔。難道我們要培養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就是這樣的人嗎?
從走上講臺的第二年起,我便開始從事初中班主任工作。與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還真不是一件美差。經歷了二十年的一線實戰磨練,我深刻體驗道:身為管理者,想要帶領的團隊成為“威武之獅”,必須以“雷霆手段,菩薩心腸”的雙重人格去治理,如果是女老班,就做一名威嚴的“鐵娘子”吧!
世人皆知,“鐵娘子”是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專屬稱謂,是1976年前蘇聯紅軍《紅星報》的記者尤里·加夫里洛夫,在當年1月24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突發靈感給撒切爾夫人起的一個綽號。而“鐵娘子”這個標簽一經貼出,即刻得到了當時人們的普遍認同,她的反對者認為這準確地點明了她的倔強和頑固,而她的支持者則把這看成是力量的象征。撒切爾夫人本人更是以此當作自豪的資本,助她贏得的1979年、1983年和1987年的三次英國大選中,她將這一綽號視為一枚特別的榮譽徽章!
新理念下的師生之間,理應說最美好的狀態莫過于亦師亦友、教學相長、彼此成全的師生關系。可遺憾是,特別是現在零零后的中學生,大多是在家長百般呵護下成長的,嬌生慣養造就了他們張揚任性又脆弱的個性,還有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一個個并非理想中的善思好學、品學兼優。
從走上講臺的第二年起,我便開始從事初中班主任工作。與青春期的孩子們打交道,還真不是一件美差。經歷了二十年的一線實戰磨練,我深刻體驗道:女老班,還是做“鐵娘子”好!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加強常規教育、規范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班風是班主任的重要職責之一。盡管同行們總習慣相互打趣:“班主任”,是全中國最小的主任。可誰也不能忽視這個最小主任的重要性。
中國的《中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明確規定班主任基本任務:按照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導學生,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身心健康的公民。可見,班主任對社會,對家庭,對學生所肩負的重大使命!
古來用兵之人,皆知“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的道理。正如《孫子兵法》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雖然,班主任管理班級并不同于帶兵打仗,可,作為一個團隊的管理者,同樣需要智慧和魄力。
在最初的班級管理中,我曾天真的想像:陪伴一群浪漫清純的少男少女茁壯成長,教學相長,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管理中,我盡可能營造自由寬松的環境,以期待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能自發自動的學習:學生作業沒交,我不訓斥只提醒下不為例;學生忘做清潔值日,我主動參入甚至包辦代替;學生課堂不介入,我反思自己的教學藝術;學生考試不及格,我安慰他成績屬于過去,要把握好當下······
我以為我遇到的,都會如魏巍一樣“淘氣”又懂事的好學生;我以為我在孩子們心目中,會像魏巍筆下的蔡蕓芝教師那樣溫柔美麗;我甚至幻想N年后的自己,是不是也會成為某個學生筆下優雅美好的“蔡老師”?
可,現實呢?
慢慢的,我成了孩子們眼中“不作為”、“不用怕”、“好糊弄”的老班。不交作業的人,不僅沒少反而越來越多;忘掃地的值日生,簡直成群結隊;上課不守紀律的學生,也是越來越放肆;不用懷疑,學習努力的同學越來越少,成績考試每況俱下······
由不得我不反思了!寬容,有時并非是一種智慧或心胸,反而成為一種“不作為”的借口和懶惰;尊重,也不是與任何學生相處的“萬金油”,也可能是促成對方得寸進尺的“階梯”;理解,不是無所謂對錯的全盤接納,讓學生“懵糊”過關,更不是要放棄絞盡腦汁的琢磨如何讓孩子改正的方法······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太多婦人之仁的理解、尊重,太多毫無原則的退讓、寬容,非但沒有培養出精神強健的下一代,反而使其變得更加脆弱、敏感、不負責任,不愿承擔。難道我們要培養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就是這樣的人嗎?
我開始留心觀察、用心學習青少年成長的整體規律和年齡特征。發現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也更需要規則、紀律的約束。學生既渴望得到的教師理解、尊重;又有對教師權威、嚴明的期待,這,看起來矛盾,但其實是在對立中和諧共存的。
古人云:“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凡欲服人者,必兼備威信。”有威信的教師,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學生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勸導。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廣博的知識、扎實的專業底子去“征服學生”;用崇高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去“感染學生”;用真誠、愛心和無私奉獻的情感去“打動學生”;用以身作則、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樣去“影響學生”。
身為管理者,想要帶領的團隊成為“威武之獅”,必須以“雷霆手段,菩薩心腸”的雙重人格去治理,如果是女老班,就做一名威嚴的“鐵娘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