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統計,全球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約100萬例,我國就占據一半以上。
肝無痛覺神經,并且是人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臟癌變,就是肝臟上長了惡性腫瘤,一般在上皮組織或葉間組織。
臨床顯示,多數肝癌患者發現時已經到了中晚期,而肝癌的危險性,在于早期不易發現,晚期死亡率很高。
因此,一旦身體出現'3臭2粗',一定不要忽視!
'3臭'
1、口臭
口臭,不光能反應口腔及消化道問題。
肝臟受損嚴重,會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反胃等現象。
同時,含有伴有代謝異常,從而影響到口腔,出現口干、口苦、口臭的現象,是一種特殊的鼠臭味。
特別是在早起時,情況較為嚴重。
2、尿臭
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或者是無色的。
若經常出現尿液顏色發黃,呈現茶褐色,甚至有腐爛的腥臭味或惡臭難聞。
這說明肝臟內或肝臟外的膽道被炎癥、腫瘤、結石堵塞。
3、體臭
肝臟在我們體內就像電腦中的CPU一樣,長時間的運作就會發熱。
長期超負荷運作,肝臟就無法很好的排毒。
因此,身體為了讓毒素排除體外,就會另辟途徑,通過汗液排毒。
排除的汗液中夾雜著大量的毒素,不但會出現黃漬,還容易有難聞的味道。
'2粗'
1、腰圍粗
腰圍粗,被稱之為腹型肥胖。
肥胖的發生,不僅會誘發脂肪肝,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還與癌癥的發生密切相關。
正常來說,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
據數據顯示,腰圍每增加5cm,肝癌的風險會增加2-3%。
2、肝變粗
簡單來說,肝變粗就是肝臟發生硬化,因為肝細胞壞死、殘存肝細胞結節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與纖維隔形成,導致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展成的。
調查發現,肝癌患者中大多數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如果肝臟輕度腫大或大小正常,質硬,是早期,而晚期多會出現出血傾向: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皮膚干枯、面色昏暗黝黑,這就比較嚴重了,要重視。
養肝,防肝癌,生活中做好3件事
第一件:戒煙酒
煙、酒與癌癥的關系密切。
研究表明,酒精是很重要的促進肝臟癌變的因素,酒精進入體內,會引起肝臟損傷,而本身是肝炎患者如果經常飲酒,則會加大癌變的可能。
而吸煙不僅可以增加慢性肝病患者肝組織的炎癥程度,而且還可以加重酒精對肝臟的致病影響。
第二件:防丙肝
眾所周知,乙肝病毒是導致肝癌最為重要的因素,其中70-80%的肝癌患者都攜帶乙肝病毒。
但,還有15-25%是丙肝病毒攜帶者,很容易被人們忽略。
其實,丙肝是更容易發展成為肝癌的一種肝炎。丙肝一般是通過血液傳播,包括輸血、性接觸、母嬰等。
此外,紋眉、紋身、打耳洞等,也是丙肝的傳播途徑之一,而丙肝又很容易癌變,因此要少去紋眉、紋身、打耳洞。
科普小常識:
健康人每年一次進行一次肝臟檢查,包括肝功能和肝臟超聲;
肝硬化患者應每三個月進行一次篩查,肝癌家族史、乙肝病毒攜帶者或長期酗酒者,應每6個月做一次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