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始元年,武信侯府,賓朋滿座,鼓樂齊鳴。
在這里,有一對新人結發為夫妻。
男子魁梧英俊,女子花容月貌,前來道喜的親朋好友紛紛稱贊他們為 ' 天作之合 '。
其實,男子早已愛慕女子多年,從看她第一眼起,男子就在心中許下了一個諾言—— ' 娶妻當得陰麗華 '。
沒錯,這男子便是有著 ' 位面之子 ' 之稱的光武帝劉秀。
看著眼前的嬌妻,劉秀的思緒也回到了多年前。
娶妻當如陰麗華
對當時的男子來說,最重要的兩件事莫過于 ' 立業 ' 和 ' 成家 '。
而在立業和成家的選擇上,許多人都選擇先立業。
年輕的劉秀同我們當下許多年輕人一樣,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早日出人頭地。
因為只有做出點成績,才有資格追求心中所愛——陰家千金陰麗華。
劉秀的姐夫鄧晨與陰家有親緣關系,通過這層關系,劉秀有機會接觸到陰麗華。
陰麗華素來以美貌著稱,是當地有名的美女。
后來的李白曾稱贊她:
' 麗華秀玉色,漢女嬌朱顏。'
可想而知,當時的陰麗華,成為不少青年的愛慕對象,這些青年里面就有劉秀。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在劉秀見到陰麗華之后,他感覺自己遇到了可以用一生相守之人。
可迎娶陰麗華對于現在的劉秀來說談何容易。
陰家祖上顯赫一時,是春秋名相管仲之后,雖然后世再也沒有出現像管仲這樣的名人,但畢竟 ' 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頃,輿馬仆隸,比于邦君 '。
而劉秀雖名為漢高祖九世孫,但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做到了濟陽縣縣令這樣的小官兒。
正所謂 ' 齊大非偶 ',門當戶對的觀念自古有之,門庭的差距漸漸成了擋在劉秀面前最大的障礙。
當時,年輕的劉秀決定遠赴長安求學,而這次求學竟改變了他的一生。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當時正值新莽末年,王莽因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實際,以致失敗而終。
然而,彼時的天下早已赤地千里,兵戈四起,劉秀的長兄劉縯便也參加了起義軍。
天下大亂,英雄奮起之時也。
雖然起兵風險極大,但卻回報極高。
在深思熟慮之后,劉秀決定 ' 棄農從軍 ',他放下了手中的書筆和耕具,加入了兄長劉縯的陣營,一同對抗篡漢的王莽。
金鱗豈非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
' 多權略 ' 的劉秀在昆陽大敗王莽軍百萬之眾,更幫助更始帝攻入長安,推翻了新莽政權。
由于劉秀戰功卓著,于是被更始帝封為武信侯。
此時的劉秀已經有了足夠的資本可以站在陰家面前求婚了,所以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劉秀便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女神陰麗華。
誰道閑情拋卻久
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正值新婚燕爾,自是你儂我儂。
但這段幸福的蜜月時光只有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劉秀不得不將陰麗華送回新野娘家,而他自己也要北渡黃河,前去安撫河北州郡。
上命難違,他不得不拋下妻子,獨自北上。
劉秀雖心有不甘,但也無可奈何,他心里明白:
由于功高震主,更始帝始終猜疑自己,此時如果不服從,恐怕立刻便會招來殺身之禍。
但劉秀也絕非被動挨打之人,他在安撫河北州郡的同時,也在積極培植自己的勢力。
當時盤踞在河北的大軍閥真定王劉楊,也就成為劉秀拉攏的首要目標。
真定王劉楊也是只眼光毒辣的老狐貍,他見劉秀器宇不凡、見識遠大,便答應與劉秀聯盟,但有一個條件:
劉秀必須迎娶劉楊的外甥女郭圣通做正妻。
自古以來,政治聯姻都是鞏固勢力的最佳途徑,同時也是悲劇愛情的開始。
不久之后,劉秀便親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郭圣通,而此時距劉秀迎娶陰麗華尚不足一年。
此時的陰麗華身在窗前遠望他鄉,擔心著丈夫的安危,害怕永遠見不到他,可她萬萬不會想到自己的丈夫卻已再娶。
雖然這場政治聯姻是劉秀擴大勢力必行的一個手段,但毋庸置疑的是:
他還是傷了陰麗華的心。
獲得劉楊支持的劉秀如虎添翼,逐漸占據了整個河北,終于形成了 ' 跨州據土,帶甲百萬 ' 的龐大勢力,也有了稱王稱帝的雄厚資本。
更始三年,劉秀稱帝,而郭圣通也為他誕下一子。
照理說,這是劉秀的第一個孩子,郭圣通也算他的正妻,劉秀既然稱帝,那這孩子就是太子,郭圣通也就是皇后。
在眾人看來,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而在劉秀心里:
皇后之位只屬于陰麗華一人。
盡管生下了長子,盡管予以了支持,可劉秀并沒有將郭圣通封為皇后,而是封為貴人,因為他想把后位留給那個自己最心愛的女人。
待時局稍定,劉秀立即派人將陰麗華接到了自己的身邊。
離別三年,恍如隔世,原來的丈夫已經成為了皇帝,但他身邊卻多了一個不曾相識的女子,這個女子還為自己的丈夫生下了孩子。
看著這一切,陰麗華不知是該為丈夫的功成名就感到高興,還是為自己無常的命運感到傷心。
劉秀心知自己有愧于陰麗華,所以他極盡所能地想去彌補。
當一個男人深愛著你并心懷愧疚時,他會竭盡所能、用自己的一生來表達對你的愛。
弱水三千取一瓢
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一日無母。
劉秀遲遲沒有確立皇后,讓眾大臣操碎了心,在大臣的提議下,中宮后位的人選也提上了日程。
劉秀一直都將陰麗華看作皇后,便以陰麗華 ' 雅性寬仁,有母儀之美 ' 為由,決定立她為后。
但讓劉秀意想不到的是,對于這萬千女人夢寐以求的后位,陰麗華卻選擇了拒絕:
' 困厄之情不可忘,況郭貴人己生子。'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劉秀恍然大悟:
這話既是說郭圣通,也是在說麗華自己啊。
' 困厄之情不可忘 ',劉秀既要對得起郭圣通,也要不辜負陰麗華。
于是他把名位給了郭圣通,把真心給了陰麗華。
當時東漢剛剛建立,國家還不算富裕,就連官員的俸祿都不過斗米,一斤黃金甚至只能買到五升豆子。
劉秀雖是皇帝,但生活樸素,這一切陰麗華都看在眼里,她與劉秀同甘共苦,鼓勵他,幫助他,陪著他一起重建這個滿目瘡痍的王朝。
日子雖然艱苦,但卻十分幸福。
只可惜,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建武九年,潁川和河東兩郡發生變亂,盜賊四起、民不聊生,而富裕的陰家也就成了盜賊們的首要目標。
盜賊不僅搶奪了陰家的許多財物,還劫殺了陰麗華的親弟弟,陰麗華聞訊痛哭不已,而作為丈夫的劉秀則更為傷心。
為了撫慰愛妻喪失親人的痛苦,劉秀下詔追封陰家母弟、大封陰氏宗親,并在建武十七年廢掉郭皇后的后位,改立陰麗華為后。
對于沒有什么大過錯的郭皇后來說,劉秀的行為是很絕情的。
也許他心里也覺得對不起郭皇后,所以他雖然廢掉了對方的后位,卻還是對其照顧有加,一切待遇如常,只不過失去了皇后稱號而已。
一躍為皇后,雖然名為大大提升了,可陰麗華依舊保持著原來的作風。
她 ' 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多矜慈 ',不干預朝政,不縱容家人,時人稱之為 ' 一代賢后 '。
陰麗華與劉秀之間夫妻恩愛、相得益彰,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像自己一樣收獲幸福美滿的婚姻。
劉秀死后,漢明帝即位,冊封皇后的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給兒子選后的問題上,陰麗華表現出了過人的胸懷與眼光。
她并沒有為陰家女子謀取皇后的位置,而是選擇了 ' 德冠后宮 ' 的馬貴人,即 ' 明德馬皇后 '。
馬皇后在位期間,處處以陰麗華為榜樣,勸誡明帝,匡正朝政。
從漢明帝與馬皇后的身上,我們仿佛再一次看到了劉秀與陰麗華的影子。
而這或許就是劉秀與陰麗華的愛情吧,一個待你如初,一個至死不渝。
最是無情帝王家,可憐紅顏多薄命。
好像已成公論。
冰冷的高墻深院擠滿了權力,似乎就連那小小愛情也容不下。
看慣了 ' 花落深宮鶯亦悲 ',便忘了:
帝王也是人,也有深情。
劉秀是眾多帝王中少有的癡情人,不管是征戰四方,還是坐擁江山,他自始至終都只愛著陰麗華一人。
凡物貴稀,歷久彌珍。
他們二人的恩愛相守,不僅成就了歷史上一段難得的鶼鰈情深,也為后世子孫樹立了一個 ' 帝后相得 ' 的不朽典范。
作者 | 不雨亦瀟瀟,說書的俠客,仗劍的書生
主播 | 素年錦時,微信公眾號:素年錦時 FM。
圖片 | 《秀麗河山之長歌行》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