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提醒:濕氣重還要分濕熱和濕寒、痰濕這...
中醫提醒:濕氣重還要分濕熱和濕寒、痰濕這些區別你知道嗎?
1、 濕熱
表現:體內濕熱過多對容貌影響很大,臉部沒有光澤、油光、造成身材虛胖、身上體味過于重、心情容易發展成抑郁癥。
調理:飲食方面多吃一些黃豆芽、冬瓜。山藥、香菜;中藥方面可以搭配黃連、車前子、苦參、秦皮、黃柏等使用得到緩解;
2、 濕寒
表現:濕氣如果在表皮的話容易長濕疹或者皮膚癢,出汗的話多為涼汗,消化功能下降,便便容易干結。
調理:可以試試蒼術、附子、桂枝、茯苓等搭配使用;可以多吃一些牛肉、羊肉、紅豆、紫薯、甜玉米。
3、 痰濕
表現:容易出汗生痰,渾身沒有力氣、口中黏膩,大便次數增加。懶得動容易困。
調理:可以吃一些苦瓜、烏梅、甘蔗、蜂蜜等;也可以使用瓜蔞,薤白等祛濕。
4、 外濕
外濕就是表現在外面,比如夏天的濕氣、風濕的關節疼痛、還有就是下雨天的潮濕環境,表現就是腰酸背痛、頭部昏沉、關節疼痛。
調理:盡量減少劇烈運動、不要穿沒干的衣服、不要用潮濕的毛巾、洗完頭發及時吹干。
5、 內濕
內濕的主要表現就是需要健脾胃了,通常會食欲不振,面黃肌瘦。身體容易浮腫尤其是下肢浮腫。
調理:可以吃點菠菜,黃瓜、胡蘿卜等;也可以搭配山楂、蜂蜜、桑葉、決明子等組成苓提明水泡水來喝,達到祛濕效果。
提示:上述癥狀及用藥搭配,個人體質不同,所呈現的效果也會不同,具體癥狀還請就醫檢查,謹慎用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