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都會直接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這簡單又直接,還可以幫助孩子明確行為界限。
但競賽君想說,批評教育也要講究方法,如果爸爸媽媽遇上這三種情況,千萬不能發脾氣,否則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1
吃飯的時候
一家人一起吃飯,爸爸媽媽總是喜歡說孩子幾句。而以下這幾個話題,常常被問起:
“你說說,這次怎么考這么差?”
“你看看王阿姨家的孩子,像你這樣嗎!”
“你的老師給我打電話了,說你上課不認真......”
孩子本來心情挺好的,聽了之后頓時就不開心了,匆匆扒幾口飯,氣呼呼地放下碗筷:“我吃飽了!”接著就是摔門聲.....
很多孩子都有相同的感覺:客廳是個誘人又可怕的地方,因為這里有美食,有歡笑,但也有父母的‘餐桌教育’,而這種教育不是說他學習不好,就是說他的各種缺點。
其實批評孩子,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可我們得弄明白,在吃飯的時候批評孩子,首先會影響他的食欲,破壞親子關系。不需要多久,孩子就會不喜歡在家吃飯了。
一家人圍著桌子吃飯,應該是件很開心的事情,爸爸媽媽千萬別把飯桌當教育孩子的課桌!
2
人多的時候
昨天,在小學門口看到一位爸爸指著一個8歲左右的小男孩大吼:“你沒長眼睛是不是?就會給我丟臉!”
小男孩抹著淚,不敢大聲哭,滿臉的委屈。
其實,有不少家長會在大庭廣眾下教育孩子。可這樣的教育,真的能幫助到孩子成長嗎?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
“父母越不宣揚孩子的過錯,孩子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如果父母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孩子也有自尊心、羞恥心。哪怕再大的錯,家長也有必要給孩子留面子。
3
自己情緒不佳的時候
忙了一天回來看見女兒躺在沙發上,作業也沒有做......忍不住發脾氣啊,怎么自己家的孩子就只會玩電腦,打游戲啊!
工作上的怨氣、人際關系的摩擦可能會使家長看到孩子犯一點小錯就爆發。但是孩子可能并不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爸爸媽媽就發這么大脾氣。
這個時候孩子內心很害怕,精神也高度緊張,只想著逃離,根本沒細想自己怎么樣才能彌補錯誤。
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錯,在批評之前,父母一定要讓自己平靜下來。只有在冷靜之后,才能客觀公正地教育孩子,孩子才能明白你想表達的道理。
孩子犯錯,該如何教育?
其實很簡單,只要爸爸媽媽用正確的方式。
耐心講解孩子的具體問題
你不細心講解,孩子根本不會明白自己哪里錯了。所以大人不要急于發泄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進行人身攻擊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爸爸媽媽常常會對孩子人身攻擊,“你怎么這么蠢“、”你個豬腦子“、”生你有什么用”......
這些話只能打擊孩子,不能解決問題。爸爸媽媽應該就事論事,而不是給孩子貼一堆糟透了的標簽。
告訴孩子如何改正這個錯誤。
這是最重要的一步,你應該告訴孩子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確的。這樣不僅能讓孩子下次不犯相同的錯誤,還能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方向。
其實每個孩子都具有足夠的自省能力,只要家長能拿出足夠的耐心。同時,爸爸媽媽也應該明白,每個孩子都會犯錯。但只要家長耐心引導,他們犯過的錯、經歷的挫折,都能成為十分寶貴的成長體驗。
| 責任編輯: 競賽君
| 素材來源: 爸媽視界(ID:ttsj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