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線指標(BOLL)是通過計算股價的“標準差”,再求股價的“信賴區間”。該指標在圖形上畫出三條線,其中上下兩條線可以分別看成是股價的壓力線和支撐線,而在兩條線之間還有一條股價平均線,布林線指標的參數設為20,BOLL指標選擇20均線,是因為20日均線是股價中期走勢的生命線,以20日線作為波段操作,往往操作空間較大。
BOLL線采取的是主圖疊加,主要是由3條軌道線所組成的帶狀通道:
上布林線 - 價格指數的壓力線
中布林線 - 平均成本
下布林線 - 價格指數的支撐線
也就是說,價格指數一定會落在這三條軌道線的某一端,不是在上布林線上,就是在下布林線下,不然就是在布林通道內!!
(上布林線與中布林線之間 or 中布林線與下布林線之間)
既然知道價格指數一定是會落在某一邊,再來我們只要了解它落在某區間所代表的意義為何? 自然就比較能掌握一些原則了
這邊先給各位看一下布林通道區間的組成設定
帶狀上限=帶狀中心線+2個標準差
帶狀中心線=20期移動平均線(即20MA)
帶狀下限=帶狀中心線-2個標準差
再看看這張圖
依據標準差的常態分配,距平均值小于一個標準差之內的數值范圍在常態分布中此范圍 (深藍) 所佔全部比率為68.2%,兩個標準差 (深藍+藍) 的比率合起來為95.4%,從這邊我們可以知道,上下2個標準差 涵蓋95.4%的K線資料。
看到這裡,我們大概可以知道,布林通道是一種箱型操作的概念!因為大部分的K線都會在布林通道內,因此這也相當符合我們常聽到的一種說法 - 盤勢有七成時間都在盤整!
因此,我們要從布林通道的箱型操作法來看進出場時機!
一般而言,當價格指數碰到下布林線時,進場做多,等到價格指數碰到上布林線時則出場,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