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情感·《破陣子》
這節課我們就交流詞的情感處理和介紹詞牌《破陣子》。
一、詞的情感
詞的情感問題,我們主要從下面兩個方面來介紹。
1、平仄與情感的關系。
1)單句中字的平仄與感情的關系
漢字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有四聲,《平水韻》系統的四聲是平、上、去、入,后來被簡化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均屬仄聲。明代高僧釋真空有一首《篇韻貫珠集》: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字的音調有長短、高低、強弱之分。一般來說,平聲字音最長,上、去、入的字音依次縮短;字音的高低是平、上、去、入依次增高。這種規則是由于漢字四聲的基本特點而自然形成的,并不是人為規定的。
傳統詩詞非常講究節奏和押韻。詩詞的音樂性來自單個漢字的音樂性。把不同性質的單字連接起來,充分運用平仄四聲,讓這兩類聲調相互交錯,相輔相成,產生聲韻和諧、悅耳動聽的音樂美,取得抑揚頓挫、曲折變化的效果,從而表達喜、怒、哀、樂的不同情感。作詩填詞要調平仄,基本原則是兩平兩仄交替出現,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的節奏適合我們生理、心理的自然需要。如果是“…平仄平仄平仄平仄…”,或者是“…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又或是“…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都不適合生理、心理的自然需要。“山清水秀”(平平仄仄)、“ 鳥語花香”(仄仄平平)聽起來舒服,“山清花香”( 平平平平)、“鳥語水秀”( 仄仄仄仄)聽起來都不太舒服。四言句式(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六言句式(平平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仄仄)依照基本規則不用多說。常用的五言、七言各有四種句式。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八種句式的組合便形成了近體詩的基本格式。詞,絕大多數用長短句,其格式要比近體詩復雜得多,韻位的疏密也不一致,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雖然如此,但是總體原則還是只有一個就是:“剛柔迭用”,以求得整個聲調的和諧。
2)對偶中平仄的處理與感情的關系
先看例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這里有兩對七言偶句,分別是:“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和“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它們的平仄分別為: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以上兩句,除了句腳,其余字的平仄都是相同的,這是本詞牌的特點。再看前面兩個6字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它們的平仄分別為:中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平平,這兩句中,相應位置的字平仄相反。
一般一首詞中連用長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對偶形式的,所有相當位置的字調,如果是平仄相反,表示陰陽協調,那就會顯示和婉的聲情,偶句相應位置的平仄是相同的,就會顯示激越的聲情。上面的例子,大家可以自己去體會。但有時候,這種激越不在句中體現而是在句末體現,來看《滿江紅》里的兩個七言偶句: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土、月,是在句末表現的就是一種激越的聲情。而《滿江紅》這首詞是在句末體現的,而《破陣子》這首詞是在句中體現的。
小結一下:在詞譜中,連用長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對偶形式的,所有相當位置的字調,如果是平仄相反,也就是平仄相協。那么顯示的就是和美流暢的情感;如果對偶句的相應位置的平仄是相同的,也就是平仄失對,或者句末一字的同為仄音,那就意味著陰陽不調和,就會體現一種激越的情調,這種激越可以在句中字的平仄上體現出來,也可以是在句末一字的平仄上體現出來。
2、音韻與感情的關系
1)韻部與感情的關系
音韻的技巧就在選擇富于暗示性或象征性的字音。比如形容馬跑時宜用鏗鏘疾促的字音;形容水流,宜用圓滑輕快的字音;表示哀感時宜用陰暗低沉的字音;表示樂感時宜用響亮清脆的字音。如鳥叫“啁啾(zhōu jiū)”“呢喃”;金屬、瓷器的碰撞“丁當”“哐啷”等等。韻的最大功用是把渙散的聲音聯絡貫串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曲調,如繩貫珠。押韻以顯示循環往復,緊湊流利,使聽者產生美感而引起共鳴。一般來說,用平聲韻,情調顯得歡快、開朗。如詞句“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
具體到某個韻部,如十五刪韻,情調又多一層豪放。看王之渙的《出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詩的韻字“間”“山”“關”屬十五刪韻,恰能表現高華壯闊的意境。
用仄聲韻,情調顯得悲戚、沉悶。如詞句“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上聲韻舒徐和軟,適合表達清幽綿邈的情感。如詞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去聲韻激厲勁遠,適合表達高亢響亮的情感。如詞句:“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北斗光焰。”詞,押仄聲韻的,一般是上、去通押,適合表達悲壯的情感。如辛棄疾的《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本詞大意:還經得起幾回風雨,春天又將匆匆歸去。愛惜春天我常怕花開得過早,何況此時已落紅無數。春天啊,請暫且留步,難道沒聽說,連天的芳草已阻斷你的歸路?真讓人恨啊春天就這樣默默無語,看來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畫棟間的蛛網,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飛絮。
長門宮阿嬌盼望重被召幸,約定了佳期卻一再延誤。都只因太美麗有人嫉妒。縱然用千金買了司馬相如的名賦,這一份脈脈深情又向誰去傾訴?奉勸你們不要得意忘形,難道你們沒看見,紅極一時的玉環、飛燕都化作了塵土。閑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樓憑欄眺望,一輪就要沉落的夕陽正在那,令人斷腸的煙柳迷蒙之處。
這首詞,上片的韻字“雨、去、 數、住、 路、語、絮”是上、去、去、去、去、上、去;下片的韻字“誤、 妒、訴、舞、土、苦、處”是去、去、去、上、上、上、去。符合掩抑低徊、激壯沉郁的情調。
入聲韻短促,適合表達激烈豪爽、決絕瀟灑的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本詞大意:秋蟬的叫聲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里煙波渺茫,傍晚的云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凄涼的秋天!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全詞押入聲韻,即“切、歇、發、噎、闊、別、節、月、設、說”,恰能表現凄絕的意境。
平仄韻轉換,使得音節變得復雜可以增加聲情之美,也起到調節感情的作用。如李白的《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全詞大意:遠處舒展的樹林煙霧繚繞,好像紡織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帶,觸目傷心的碧綠。暮色進了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
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過了長亭接著短亭。
上片前兩句押仄聲韻“織、碧”,后兩句押平聲韻“樓、愁”,下片前兩句押仄聲韻“立、 急”,后兩句押平聲韻“程、亭”,這樣勻稱的平仄互換,先仄后平,一急一緩,恰與詩人感情起伏相應,于緊促中見纏綿,是一個非常美聽的調子。
2)韻位的疏密與感情的關系
一般隔句押韻,韻位排得均勻的,表達的情感都比較舒緩,適合描寫雍容愉悅的場面。如蔣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這首詞十二句押十二平韻:即“澆、搖、招、橋、飄、蕭、袍、調、燒、拋、桃、蕉”。音節緊促,符合急迫低抑的情調。
我們繼續看例詞,《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這首《破陣子》我們看到的是隔句一韻,所以韻句的排列比較均勻,除了上下闋的后面追的這一韻腳,前面的都是間隔一句才押韻的,并且平仄相協,演奏起來這類曲子節拍一般是流暢的,和緩的,對這首詞來說,中間的這兩個七言對偶句因為是平仄有失調和的,所以演奏起來應該是帶有緊促感的,偏激的,可見這首詞里作者的感情是比較復雜的。
我們再看幾首別的詞牌:
小重山(薛昭蘊yùn)
春到長門春草青。玉階華露滴,月朧明。東風吹斷紫簫聲。
宮漏促,簾外曉啼鶯。
愁極夢難成。紅妝流宿淚,不勝情。手挼裙帶繞階行。
思君切,羅幌暗塵生。(挼,ruó)
《小重山》這個詞牌也是受大家喜愛的。這首《小重山》以三、五、七言參錯間用,落腳字的平仄也很調勻,這就使它的聲容,掩抑低佪之極,最適合表達纏綿悱惻的情感。疏與密表示緩與急。平仄相協表示舒緩,平仄失替表示激越。詞牌決定情調,因此先定調,后選材填詞。再看:
江城子(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本詞大意: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遙遠的孤墳啊,竟無處向你傾訴滿腹的悲涼。縱然夫妻相逢你也認不出我,我已經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
昨夜我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慘然不語,只有流出淋漓熱淚灑下千行。料想得到我當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岡。
這首詞我們不陌生。上下闋并以733-733中間夾一個上四下五的九言句式組成,上闋緊促而下闋沉咽,下闋又加重了上闋的情態。更顯凄清。以上我們看到的這幾首例詞,其共同點就是,屬于音節流美的詞牌。
小結:韻字的韻部和疏密表示情感的緩與急。
二、學習詞牌《破陣子》
1、詞牌簡介
《破陣子》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陳旸(yáng)《樂書》云:“唐《破陣子樂》屬龜茲(qiūcí)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畫衣甲,執旗旆。外藩鎮春衣犒軍設樂,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壯觀也。”按唐《破陣樂》乃七言絕句,此蓋因舊曲名另度新聲。元高拭詞注“正宮”。
2、格式
《破陣子》雙調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人間好月長圓。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惟有擘釵分鈿侶,離別常多會面難。此情須問天。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蠟燭到明垂淚,熏爐盡日生煙。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一點凄涼愁絕意,漫道秦箏有剩弦。何曾為細傳。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3、詞例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破陣子(陸游)
看破空花塵世,放輕昨夢浮名。蠟屐登山真率飲,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閑心太平。
料峭馀寒猶力,廉纖細雨初晴。苔紙閑題溪上句,菱唱遙聞煙外聲。與君同醉醒。
(蠟屐là jī-以蠟涂木屐)(筇杖qióng zhàng-筇竹制成的手杖)
破陣子(晏幾道)
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秋千。記得春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誰寄小蓮。
絳蠟等閑陪淚,吳蠶到了纏綿。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今年老去年。
破陣子(晏殊)
憶得去年今日,黃花已滿東籬。曾與玉人臨小檻,共折香英泛酒卮。長條插鬢垂。
人貌不應遷換,珍叢又睹芳菲。重把一尊尋舊徑,所惜光陰去似飛。風飄露冷時。
破陣子(陸游)
仕至千鍾良易,年過七十常稀。眼底榮華元是夢,身后聲名不自知。營營端為誰。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繭紙題詩。幽谷云蘿朝采藥,靜院軒窗夕對棋。不歸真個癡。
4、要點
破陣子雙調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 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人間秋月長圓,惟有擘釵分鈿侶,離別常多會面難。此情須問天。
蠟燭到明垂淚,熏爐盡日生煙,一點凄涼愁絕意,漫道秦箏有剩弦,何曾為細傳。
1)上下闋的首二句和上闋的三四句,要求對偶。
2)六言句,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平仄相諧,六言的句子是屬于賦句,莊重特點。
3)七字句,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除了句腳,其余字都是相同的。
4)這首詞牌適合填寫相對偏激昂情緒的內容。
本講提綱:
一、詞的情感
二、學習詞牌《破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