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漢簡百科
中國兩漢時代遺留下來的簡牘。早在北周時代就有人在居延地區發現過漢竹簡書,北宋人也曾在今甘肅等地獲得過東漢簡。  
目錄

漢簡[回目錄]

  1906年,匈牙利人M.A.斯坦因在新疆民豐縣北部的尼雅遺址發現了少量漢簡。次年,他又
在甘肅敦煌一帶的一些漢代邊塞遺址里發現了700多枚漢簡。這是近代初次發現的漢簡。此后陸續有新的漢簡出土,至今共發現4萬余枚。從西漢簡上可看到漢字字體從古隸逐漸演變以及草書形成的過程,從東漢中后期簡上又可以看到隸書開始向楷書演變的情況,所以漢簡也是研究漢字發展史的重要資料。除了尼雅漢簡等少量比較特殊的例子,已發現的漢簡可以根據出土情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漢代西北邊塞地區遺址里發現的,可簡稱為邊塞漢簡。一類是在漢墓里發現的,可簡稱為墓葬漢簡。

邊塞漢簡[回目錄]

  還可分為三種:

敦煌漢簡

  ①敦煌漢簡。斯坦因于1907年在敦煌附近發現漢簡后,1914年又在甘肅的敦煌、安西、酒泉、鼎新(毛目)等地的漢代邊塞遺址里,發現了170枚左右漢簡。1944年夏鼐等對敦煌小方盤城以東的漢代邊塞遺址進行考察,掘獲漢簡43枚。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敦煌小方盤城以西的馬圈灣漢代烽燧遺址里發現漢簡1200余枚。這是敦煌漢簡數量最多的一次發現。此外,在1977年和1981年,考古工作者還分別在酒泉西北的玉門轄地花海農場和敦煌酥油土兩地漢代烽燧遺址里采集了一些漢簡。斯坦因1914年發現漢簡的地點橫跨漢代敦煌、酒泉兩郡,70年代發現漢簡的玉門花海也應屬酒泉郡,但是習慣上把這些漢簡統稱為敦煌簡。

居延漢簡

  ②居延漢簡。1930~1931年,中國、瑞典學者合組的西北科學考察團在甘肅、內蒙古境內的額濟納河兩岸和內蒙古額濟納旗黑城東南的漢代邊塞遺址里,發現1萬枚左右漢簡。這次發現漢簡的地點,在北部的屬漢代張掖郡居延都尉轄區,在南部的屬張掖郡肩水都尉轄區,但習慣上把這兩個地區出土的漢簡統稱為居延簡。1930年,考察團還在甘肅鼎新以西的北大河沿岸,斯坦因在1914年調查過的一段邊塞遺址里,發現了少量漢簡。這段邊塞應屬酒泉郡。因此,在所謂居延簡里實際上還包括了極少量的酒泉簡。1973~1974年,甘肅居延考古隊在破城子(居延都尉所屬甲渠候官治所遺址)和肩水金關遺址等地進行試掘,獲漢簡近2萬枚。1976年,甘肅省博物館文物隊等單位組織調查組,沿額濟納河下游,在居延地區進行了廣泛調查,獲漢簡164枚。估計居延簡今后還會大量出土。

羅布泊漢簡

  ③羅布泊漢簡。1930~1934年,黃文弼在新疆羅布泊北岸的漢代防戍遺址里,掘獲西漢宣、元、成諸帝時木簡71枚。這批簡的出土地點接近所謂樓蘭遺址,也有人稱之為樓蘭漢簡。
 
  邊塞漢簡通常發現于邊塞地區的官署(如都尉、候官治所等)和烽燧的遺址里,為屯戍吏卒所遺留。已發現的邊塞漢簡絕大多數是木簡 。簡的年代起自西漢中期(武帝后期),訖于東漢后期,中間包括王莽新朝和更始時期。已發表的漢簡上的明確紀年,最早的是武帝天漢二年(前99)和三年。最晚的是順帝永和二年(137)。
 
  1930~1934年﹐黃文弼在新疆羅布泊北岸的漢代防戍遺址里﹐掘獲西漢宣﹑元﹑成諸帝時木簡七十一枚。這批簡的出土地點接近所謂樓蘭遺址﹐也有人稱之為樓蘭漢簡。

發現區域

  邊塞漢簡通常發現于邊塞地區的官署(如都尉﹑候官治所等)和烽燧的遺址里﹐為屯戍吏卒所遺留﹐有的是當時有意保存起來的﹐有的是當時作為垃圾而拋棄的。西北地區缺少竹子﹐已發現的簡絕大多數是木簡。從形制上看﹐除一般的簡以外﹐還有兩行﹑牘﹑觚(多面棒狀木條)﹑符﹑券﹑檢(有覆蓋文書﹑書信用的﹐也有封存物件用的)﹑簽等等﹐種類頗多。從內容上看﹐主要部分是公家的各種文書和簿籍﹐還有與吏卒生活有關的私人書信﹑衣囊封檢﹑歷譜﹑醫方﹑占書﹑九九表﹑字書以及其他書籍等等。簡的年代起自西漢中期(武帝后期)﹐訖于東漢后期﹐中間包括王莽新朝和更始時期。已發表的漢簡上的明確紀年﹐最早的是武帝天漢二年(前99)和三年。《居延漢簡甲編》1398號簡有“太初三年”﹐但這是在追述往事時提到的。對于新出居延簡中所謂“元朔元年”簡和“元狩四年”簡﹐學術界尚有不同意見。最晚的是順帝永和二年(137)。陳夢家《漢簡考述》認為最晚的紀年簡是“永(原文誤為元)康三年”(169)簡﹐當指發掘號為551.32的《居延漢簡》2519號簡。此簡為一小殘片﹐僅存“永康三”三字。桓帝延熹十年六月改元永康﹐次年即靈帝建寧元年﹐永康三年相當于建寧二年。陳氏對此簡的解釋是否可信尚待研究。
 
  邊塞漢簡所反映的并不僅僅是邊塞地區的情況。在很多方面,西北邊塞和全國其他地方的情況是一致的。而且邊塞漢簡的有些內容,如某些詔書和中央機關發的公文,本來就是面向全國的。因此無論是研究漢代的西北邊塞地區,還是全面地研究漢代史,漢簡都是十分重要的史料。通過六七十年來對漢簡的研究,在漢代的邊防設施(包括烽燧制度)、屯田制度、兵制、官制、行政制度(包括文書制度)以及漢代社會的經濟、文化和階級關系等方面,都獲得了很多新的知識。

墓葬漢簡[回目錄]

重要考古年代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陸續發現,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批:
 
  1959年7月,甘肅省武威磨嘴子6號漢墓出土竹木簡500枚左右,主要部分是《儀禮》的9篇抄本,約抄寫于西漢末至王莽時期。
 
  1972年,湖南省長沙馬王堆 1 號漢墓(下葬年代約當文帝晚年)出土竹簡312枚,是記載隨葬物的“遣冊”。
 
  1972年4月,山東省臨沂銀雀山1號漢墓(約當武帝初期)出土竹簡6000枚左右,但大部分已殘碎,包含《孫子》、《齊孫子》 ( 即《孫臏兵法》 )、《晏子》、《太公》、《尉繚子》等古書的部分抄本,以及很多其他古書(絕大部分是佚書)。同時發掘的2號漢墓出武帝元光元年歷譜一份。
 
  1972年 ,甘肅省武威旱灘坡漢墓 (約當東漢前期)出土醫方簡牘一批。
 
  1973年,河北省定縣40 號漢墓(為西漢晚期的中山王墓)出土一批已經炭化的殘碎竹簡,字跡尚可勉強辨認。其中有《論語》、《文子》、《太公》等古書的部分抄本,以及內容大都見于《孔子家語》、《說苑》、《大戴禮記》等書的一些儒家作品。此外還有《六安王朝五鳳二年正月起居記》等。
 
  1973年和1975年,考古工作者兩次發掘了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的西漢前期墓地,在好幾個墓里都發現了遣冊。1973年發掘的10號墓里,還發現了內容主要為鄉文書的一批竹簡和木牘。
 
  1973年發掘的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文帝十二年下葬),除了出土大批珍貴帛書外,還出土竹木簡600余枚(包括少量木牘),一部分是遣策,一部分是講養生之道和房中術的書。
 
  1977年,安徽省阜陽雙古堆1號漢墓(約當文帝時)出土竹簡一批,其中有《詩經》、《倉頡篇》等書的部分抄本,可惜都已殘碎。
 
  1978年7月 ,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115號漢墓(約當西漢晚期)出土殘木簡400枚,內容多為軍法。
 
  1983年12月~1984年1月,江陵張家山247號、249號、258號三座西漢前期墓出土大量竹簡。247號墓出簡1000多枚,其中有漢律、《秦讞書》、《蓋廬闔閭》、《脈書》、《引書》、《算數書》和歷譜、遣策等。249號墓有《日書》。258 號墓有歷譜。80年代,江蘇省儀征縣胥浦101號漢墓(屬西漢末年)出先令券書等簡牘。

漢墓所出古書

  漢墓所出古書,有很多是久已失傳的佚書,即使是現在尚有傳本的書,由于年代早,往往可以糾正今本的訛脫,有時還能確定書的著作時代,所以價值很高。同時,也是研究漢代史的珍貴資料。
 
  漢墓所出古書﹐有很多是久已失傳的佚書。即使是現在尚有傳本的書﹐由于年代早﹐往往可以糾正今本的訛脫﹐有時還能確定書的著作時代﹐所以價值很高。銀雀山1號漢墓所出佚書中有《田法》篇﹐大約作于戰國。篇中講到政府授田給農民的制度以及農民的各種負擔﹐是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史料。鳳凰山有些漢墓所出的遣冊﹐有與農業生產有關的俑的記載﹐反映了當時使用奴隸勞動的情況。鳳凰山10號漢墓出土的鄉文書﹐提供了西漢前期田租﹑賦稅﹑徭役和土地占有等方面的重要情況。張家山 247號墓所出漢律雖只是部分抄本﹐但內容很重要。這些都是研究漢代史的珍貴資料。
 
  從西漢簡上可以看到漢字字體從古隸逐漸??上又可以看到隸書開始向楷書演變的情況﹐所以漢簡也是研究漢字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漢簡書法作品[回目錄]

  
陳建貢作品
竇中亮作品
吳頤人作品
錢君陶作品
居延漢簡

→如果您想添加一個新詞條,請 創建詞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漢簡與漢簡書法
漢簡墨跡
臨沂漢簡《孫臏兵法》(上)
簡牘
古竹木簡書的歷次發現情況統計
你會做兩千年前的數學題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林口县| 嘉峪关市| 金堂县| 长丰县| 扎囊县| 东至县| 南澳县| 昌宁县| 长沙县| 濮阳市| 池州市| 互助| 庄河市| 封丘县| 潜山县| 苍溪县| 广德县| 拉萨市| 四川省| 河西区| 星座| 岑溪市| 抚松县| 手机| 镇江市| 广平县| 建始县| 韶山市| 嘉禾县| 泰顺县| 怀来县| 金塔县| 瑞昌市| 昭平县| 乌鲁木齐市| 贺兰县| 莒南县| 曲松县| 柳林县| 南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