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珠寶玉之窗》,珠寶玉石雖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卻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精致起來。所以,就讓我們透過《珠寶玉之窗》,一起來了解珠寶玉的世界吧!
之前有朋友留言說要了解古代頭飾中的分心,我這幾天找了不少資料,今天終于整理出來了。因為分心和挑心的關系很密切,所以把這兩個放在一起聊聊。
一、挑心
先說挑心,有一種說法說它是我國明代傳統婦女的一種發式。在明初的時候,婦女們的發髻式樣基本上保持了宋元時的形式。到明代嘉靖以后,婦女們喜歡將頭髻梳成扁圓形狀,并在發髻頂部,飾以寶石制成的花朵,也稱“挑心髻”。
還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明代的時候,女子一般著盛裝時,會用各種首飾把滿頭裝飾得幾乎不露發。而由于這些各式各樣的簪釵插戴的位置不一樣,而有了各種命名。挑心的得名即因它是自下而上用著挑的方式簪戴于發髻之外的頂髻的正面之當心。(如上圖)
因為沒有找到發髻的圖,朋友們就這樣看,見諒一下。根據扒到的資料,我覺得挑心可能一開始的時候是包括了固定樣式的發髻,以及固定的插發簪的位置這兩個內容。到后來,因為發式有了變化,所以挑心這個名稱就更強調于簪釵的位置來命名了。
上圖是金鑲寶石摩利支天挑心,是明都昌王朱載塎夫婦墓出土的。根據資料,挑心簪腳多為扁平,自下向上倒插入發內。最常見的是佛像挑心,還有寶塔、梵文、鳳凰、王母等祥瑞圖案。
所以,也看得出來,古代的發式和簪釵的插戴位置這些都是很有講究的,不是隨便叫的。挑心便是強調了位置必須是在發髻的正前方,而且從歷史圖片看,樣式也是很講究福瑞和寓意的。它就相當于眾多發飾的一個“臉面”,也可以某種程度上說,它也相當于了一個女子的門面。用現在一句流行的話說,挑心是眾多頭飾中穩坐C位的,我這樣比喻,朋友們應該覺得夠形象了吧。
我去扒了《女醫明妃傳》的一張圖來給朋友們看一看,當然,發式我們不要太較真,我主要是想讓朋友們大致看一下挑心的實際位置就跟圖中的劉詩詩頭上正中間的差不多,這樣能讓不了解的朋友再形象一些。
二、分心
圖中為鑲寶石鳳紋金分心,江蘇南京沐斌側室夫人梅氏墓出土。這里要說到分心了,關于分心,我能找到的資料實在是太少了,簡單地說,挑心之下,髻前后口沿各簪一支者,名作分心。如果還要再細分,則在前者叫前分心,在后者叫后分心。
從上圖的分心可以看出,它和挑心一樣,本質還是一個發簪,但是插在了發髻的特定位置,也就是挑心之下,而且是前后成對,就有這樣考究的叫法。為了讓朋友們對于它的這個特定位置有個更具體的認識,我也特意找了一張明妃傳里的圖。
這里還是先說一句,發髻大家就不要計較了,我們重點看位置。我用綠色圈出來的就相當于發髻正前方,所以綠箭頭的就是挑心,挑心就要戴在這個正前方并且居上的位置。
而它下面緊靠著的紅色箭頭指的發簪就是分心了,插戴在這個位置的簪子就叫前分心。后分心我實在是找不到合適又清晰的圖了,我又不想隨便拿個不合適的圖,免得造成誤導,它就是對應前分心,插在發髻的后面的位置,朋友們就見諒并自行腦補想象一下。
這里要順便說一句,之前寫華勝的時候,有朋友留言說額前的墜飾是分心,不是的。額前的配飾其實除了華勝也還有不少其他的配飾,這里就不多說了,以后有機會再給想了解的朋友們另行整理。
最后再放一個上圖,圖里是金累絲鑲玉嵌寶牡丹鸞鳥紋分心,湖北鐘祥明梁莊王墓出土。其實,挑心和分心本質上還是發簪或者發釵,但是因為古代對于什么位置怎么戴非常講究,所以,就有了考究的叫法,然后又因為形成了這樣考究的叫法,對應做出來的頭飾就越發的精致。大白話說,就是,身坐在那么特殊的位置,就得有那個位置的范出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