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尚國傲)蒸鍋熱飯,鍋底水用自來水,其中的氯氣會附著在食物上……過去幾天,“北京宣武醫院齊教授”的這番謠言又開始在微信朋友圈里瘋傳,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崔留欣說,自來水氯氣消毒法全世界用了100多年了,其中氯氣含量是不足為慮的。河南省社科院殷輅說,謠言屢被轉發,除了內容涉及每個人利益易引發關注外,官方或業界人士解釋時公信力受到質疑也是其原因,而系統性地向公眾做好科普工作,或能讓謠言“止于智者”。
“北京宣武醫院齊教授”的謠言又來了
“北京宣武醫院齊教授的文章中提到:蒸食物一定要先開著蓋子把水燒開,再放入要蒸的食物,蓋上蓋子!一定要用開水,或是過濾過的水。因為如果直接用自來水,自來水有氯,再經過加熱后,由于鍋蓋是蓋著的,氯被全部包覆在食物上,氯有致癌的危險。”
過去幾天,“黑白兔少兒用品坊”在微信上發的這條內容,再次在微信朋友圈里傳開了。據趕集網上電話,大河網記者聯系“黑白兔少兒用品坊”,接電話的女子說一句“打錯了”就掛了電話。
根據百度搜索結果,這條內容在2013年時已經在網上出現,隨后多次被媒體證實為謠言——不僅北京宣武醫院查無發此言論的“齊教授”其人,“自來水中余氯對人體有害”也被多位業界專家證實為謠言。
既然如此,謠言為何被屢次提及且次次有人轉?怎么做,才能讓它“止于智者”?
自來水氯氣消毒法全世界用百余年了真沒事兒
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崔留欣介紹,使用氯氣對自來水進行消毒的方法,全世界都在使用,用了100多年了。為什么用這種方法?因為它效果可靠、操作簡便且很經濟。
鄭州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張晴介紹,世界衛生組織的自來水余氯標準是根據動物實驗結果來制定的,通過動物實驗得到人體對氯的“每天耐受量”為每天每千克0.15毫克,假設這些氯完全來自飲用水,得到自來水的允許含量為每升5毫升。
“加氯消毒后,自來水中的‘游離性余氯’常溫常壓下分解得很快;蒸煮過程中揮發出來的‘量’,是不足為慮的?!贝蘖粜勒f,以鄭州為例,自來水出廠時氯氣含量在0.3毫克/升,到了管網末梢也就是市民家里,游離性余氯被降解到0.05毫克/升,這個濃度,完全符合國家標準。
如果大家還擔心水中氯氣揮發出來的少,崔留欣教授支招——慣常做法是把自來水接到容器里晾一會兒,讓氯氣揮發一下后再使用。
系統科普或能讓謠言“止于智者”
殷輅(lu)是河南省社科院社會發展所的副研究員,在他看來,謠言屢被扒拉出來傳播,大家應反思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對原因,才能對癥下藥,真正實現“謠言止于智者”。
殷輅說,不管是網絡論壇,還是微博微信,多數人這種無意識地把謠言轉來發去,客觀上助長了謠言的傳播,但也不用對這種轉發行為上綱上線。
“謠言能傳播,我們要反思背后的主要原因。像‘齊教授謠言’屢被傳播的原因,首先是謠言的內容和城市里的每個人們息息相關,所以關注度高,較其他信息或者謠言更容易被傳播;其次是官方或業界人士公信力受質疑,辟謠工作沒有做到位,辟謠時沒人信,或者說辟謠的力量小于傳謠的力量;再者就是公眾的科學常識太少?!币筝`認為,在公共信息的發布或解釋上,應該做到及時發聲、有序發聲、權威發聲,這樣才能讓公眾信服,其次應該加大科普工作,提高公眾科學常識,提高他們自身對謠言的辨別力。
各位網友朋友,在網上、微博和微信上,遇到像“北京宣武醫院齊教授”這樣的論調,您非常關心,而又不能辨其真假,請致電大河網新聞熱線4006366969告訴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您聯系相關專家進行解疑釋惑。
編輯:婁恒
旅游戶外 美食觀影 帥哥美女 公益活動
請立即掃碼下載大河網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