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冷冷:北大中文碩士丨哈工大化學本科
在有些人天生就比較容易焦慮丨三個降低焦慮水平的方法中,我談到冥想對緩解焦慮特別有效。但很多胖友在問,具體怎么做?Emm……還有一些胖友,會覺得冥想很麻煩,以及看起來像玄學,而不去做。
所以我今天必須詳細介紹冥想的強大之處,以及冥想到底有多簡單易操作。相信我,堅持冥想,它會改變你的人生,不是指你的人生軌跡,而是你的心理狀態、幸福水平。
冥想包治百病:失眠、焦慮、疲憊、抑郁等
冥想包治百病:失眠、精力不足、情緒低落、壓力太大,甚至包括抑郁(只是作為方法之一,并非唯一)。
大致來說,冥想有以下功效:
1、讓我們的大腦更冷靜,冷靜的狀態有益于身心健康;
2、更容易感受到積極情緒,也就是說:更容易快樂;
3、更不容易焦慮:當聽到突然傳來的聲音時,越容易受驚嚇的人,焦慮程度越高。但研究表明,經常冥想的人,幾乎不會受到驚嚇;
4、如果把冥想10分鐘作為學習1小時之后的休息手段,這種休息是非常高效的,頭腦會更清晰;
5、讓我們更容易專注。
為什么起作用?研究表明:冥想可以改變大腦里的神經通道。就大腦中的左前額皮層和右前額皮層來說,那些快樂的人,其左前額皮層更活躍。而冥想會讓左側更活躍。
(以上綜述自“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實際上也是每本冥想相關書籍——比如《自控力》、《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都會談到的,不必重復閱讀。)
冥想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簡單易操作,物美價廉
接下來說怎么做,這是重中之重。首先需要明確,冥想一點都不復雜,一點都不難,只需要一點點時間,而且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并不需要專門的時間、地點、儀式。
先說靜坐冥想。
可以靠在椅背上,保持身姿挺拔(嚴重懷疑坐直的另一個用處是:防止睡著
慢慢地、深深地呼吸,并且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感受你的一呼一吸。
冥想時,大腦是放空的,你的注意力只放在你的呼吸上面。但是注意,這并不意味著過程中你不會胡思亂想。事實上,過程中你一定會冒出很多很多念頭——這也正是我們的大腦一貫的狀態,所以會如此疲憊。
冒出某種念頭、想法、情緒時,不用著急,這并不是說這次冥想是失敗的。你覺察到了這個念頭,把注意力重新拉回來即可。某種程度上,冥想就是在訓練我們重新拉回注意力的能力。
這一過程,會不斷循環。在一開始的幾次,可能會經常冒出各種念頭。繼續堅持,熟練了之后,你會越來越能夠專注于呼吸上面。
聽起來很麻煩,還需要坐在那里像是打坐一樣。實則不然。
吃飯、走路、睡覺,隨時都可以冥想
結合《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中對正念的介紹,以及我個人的理解,冥想并不需要每次都如此莊重地進行。
它可以在你吃飯、刷牙、走路、站著、躺著等任何狀態下進行。比如瑜伽,需要關注呼吸,和冥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就是在一個運動的狀態中進行的。
接下來以吃飯為例,重要的是,你只關注五官帶來的信息:眼睛看到的食物的顏色、鼻子感受到的氣息、口中食物的味道、牙齒的咀嚼感等等。完全沉浸于食物本身,關注身體的感受。
而我們平常吃飯時是什么樣的?腦子一直在想:待會我還有個郵件需要發一下;下午1點上課,快點吃;這個復習進度太慢了;我今天還有哪些哪些事沒做……
日常生活的每一處,我們幾乎都是如此。我考研時候,甚至規劃好,待會去食堂吃飯的路上,要好好思索趙樹理的農村題材小說
事實上,這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或者只會很低效地解決問題),沒有給大腦任何休息的機會,而且會更焦慮。
走路的時候,就好好走路,用深呼吸、關注左腳右腳邁步的方式,來獲得冥想的效果。重要的是關注當前的行為本身,關注呼吸、關注身體的感受。
再談一下躺著冥想。睡前腦袋中有很多念頭,這時越急著勸自己睡著,越會適得其反。冥想可以幫助舒緩身心、平靜入睡。不妨一試。
冥想的時間,以及其它
關于冥想的時間:每天冥想10分鐘左右即可。一開始先從5分鐘著手,熟練后可以每天15分鐘。最好是每天冥想,把它培養成習慣。
它不會立竿見影,如果你堅持了一周沒看到效果,我建議你再堅持一周。量變是質變的基礎。
叔本華說:幸福不過是欲望的暫時停止。冥想的過程,也是我們關注當下、無欲無求的過程。哇哦,感覺冥想的功效,用哲學也解釋得通。
世紀珍愛百合佳緣:每天冥想10分鐘,給幸福一個機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