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法是“飛、云、搖、晃、旋”五法。飛法練筋力,云法練柔力,搖法練身力,晃法練定力,旋法練圓力。此為“近取諸身”。
八象是“龍、虎、馬、牛、獅、象、熊、猿”。龍有游空探爪,縮骨藏形,驚抖纏繞之神態,以練精意;虎有怒目圓睜,搖首擺尾,橫沖直撞之威儀,以練精氣;馬腹實體健而身輕,有奔波跳澗之勇猛,以練腹實力;牛有兩 足栽根,身體如山之狀,以練樁力,象有屈伸四肢、百骸筋絡之法,以練筋絡;獅有心定神寧,養性修身之妙,以練神氣;熊有晃身沉實,氣貫丹田之真,以練靜力;猿有三閃六躲,輕妙縱跳之靈,以練靈神。此為“遠取諸物”。
“五法八象”的特點是注重于養氣而存神,以意動,以神發。動作剛柔相濟,內外相合,動靜有致,虛實分明。練而有成者,可以抑心火,滋腎水,通任開督,真精化氣,流通百脈,灌溉三田,驅逐一身之陰郁,滌蕩百脈之濁穢的壯內效應。同時,“五法八象”的一招一式都內蘊著攻防含意,它的技擊要訣是:“斜入而直出,直進而橫擊,剛來而纏繞,柔去而驚抖”。
“五法八象”的動作要領有“九要”、“六合”、“八意”歌訣。演練時須嚴格遵守。
九要是:一要三弓:脊背相弓督脈上升,兩肱相弓出勢迅猛,兩股相弓,進退靈通;二要三垂:肩要下垂氣力貫肘,肘要下垂氣力至手,氣要下垂丹田養守;三要三扣:膀扣開胸精氣上升,陰氣下降任脈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四要三圓:脊背形圓精氣催身,身形勢圓旋轉通神,虎口開圓剛柔齊伸;五要三頂:頭上有頂沖天之雄,手上有頂推山之功,舌上有頂吼獅威容。六要三擺:兩肘要擺擺肘保胸,身形宜擺擺身形空,膝擺步拗旋轉靈通。
七要三挺:挺頸貫頂精氣上通,勢若挺腰氣貫四梢,一身抖挺力達九霄。八要三抱:膽量抱身臨事不亂,丹田抱氣氣不散,兩肱抱肋出入不繁。九要起躦落翻要義:起要勢躦,落要勢翻,起要勢橫,落要勢順,起為橫之始,躦為橫之終、落為順之始,翻為順之終,起躦落翻,四字要分清。
六合:
六合有內外之分: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此為內三合;手與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此為外三合。又有內外三合,筋與骨合,皮與肉合,腎與肺合,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足合。
八意歌訣:
一、出拳高舉兩肋空;二、絕力使來少虛空;三、力猛變遲傷折快;四、臂肱直伸無返弓;五、身無樁法如竿立;六、相擊易跌一身空;七、怒騰氣升血沖腦;八、心智變動不機警。
五法連環動作說明
預備式:并步站立,上體正直,頭頂項直,下須內收,兩肩松垂,精神集中,氣沉丹田,五指并攏,兩手緊靠兩大腿外側,指尖向下,目視前方(圖1)。
飛法化身:
(1)左腳向左前方邁進一步,右腿屈膝下坐,成左虛步,同時左臂外旋,由下向上向前經腹前伸至體前。左手心斜向上,指尖斜向前方,高于鼻平,右手由下向前依附于左小臂內側,手心向下,指尖斜向前上方,目視左手(圖2)。
(2)接上動,重心移在左腿上,右腳向前邁出一步成右虛步,同時右臂外旋向前伸出,手心斜向上,指尖斜向前上方,高于鼻平,肘向下彎屈,左手同時內旋回收,附于右臂內側,手心向下,指尖斜前上方,目視右手(圖3)。
云法化身:
(1)上動不停,右腳向前邁進一步,左腳隨之跟進半步,成右虛步。同時上體微向右轉身,右手由前,向下劃弧回收至右脅前,高于腹平,手心向上,指尖向前;左臂外旋,左手回收至胸前,手心向上,指尖向右,高與胸平,目視左手(圖4)。
(2)重心移在右腿,左腳向前進一大步成左虛步,左手內旋向上向前劃弧伸至體前,右手內旋由下向前劃弧至右手旁,兩指尖斜向前上方,兩手心皆斜向前下方,高與目平,目視兩手(圖5)。
搖法化身:
(1)上動不停,兩足同時向后回跳一步,左腳在前,右腳在后,重心置于右腿上,成左虛步。同時兩手由前向下劃弧,右手落至左膝前,手心向左,指尖向下,左手回收胯旁,手心向里,指尖斜向前下方,目視前方(圖6)。
(2)左腳向前進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成左高虛步。同時,左手由胯側內旋合力由胸前向前托起,手心向上,指尖向前,高與額平,右手外旋向前向下合力落與右肘下,手心向前下方,指尖斜向上,目視前手(圖7)。
晃法化身
(1)接上式,左腳不動,右腳向前進一步,重心移在左腿上,成右虛步,同時兩手隨進步由上向兩側向下向內劃弧至腹前再向前上捧出,兩手心向上,五指相并,指尖向前,高與肩平,目視前兩手(圖8)。
(2)右足不動,左足向前進一步,重心移在右腿上屈膝下坐,成左虛步,與進步同時,兩手向內向下合掌,再向前推出,兩手五指相并手心皆向下,高與肩平,目視兩手(圖9)。
旋法化身
(1)右腳向前進一步,腳尖略向外擺,重心移在左腿上屈膝下坐,右虛左實,右手由前向下向左再向右上方劃弧至右側前上方,手心向后上方,指尖斜向前上方,臂直伸。左手由前向下向后按至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向前,目視前上方(圖10)。
(2)(11)圖同(10)圖,唯動相反。
(3)(12)圖同(10)圖。
(4)右足提起再向右側落下,腳尖外擺,左腳隨之從右腳前向右后進一步,上體右轉身180度,兩腳平齊相距約一腳寬,兩腳尖內扣,兩膝彎屈,重心在兩腳,隨轉身進步同時,左手向下經胸前向上舉至左額前側方,手心向后、指尖向上,高與頭平,右手由上經左前 向下再向右下按落 至右胯外側,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前方(圖13)。
(5)右腳向前邁出一步,重心移至左腳,左腿屈膝下坐,成右虛步,同時右手由下外旋經腹前向前上托出,手心向上,指尖向前,高與頭平,左手由上向前向下按落至右肘下,手心向下,指尖向前,高與胸平,目視右手(圖14)。
(6)左足向前進一步,兩足相并,成立正姿勢,兩手下垂,落至兩胯旁,指尖向下,目視前方,收勢。
八象合卦動作名稱和動作說明
1)震卦龍象、 2)兌卦虎象
3)坎卦馬象、 4)離卦牛象
5)乾卦象象、 6 ) 艮卦獅象
7)巽卦熊象, 8)坤卦猿象
一、震卦龍象
歌訣:震卦陽木五臟屬肝,心為離火、龍性起源,龍生六氣云龍虎顯,神威生目發丹田,剛柔曲伸莫測隱顯,關節通靈三田往返,心竅開朗道法真源,龍法心得性源永安。
預備勢,
身體成立正姿式,兩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攏,下額微向內收,合胸拔背,目視前方(圖1)。
(1)降龍象
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右膝屈膝下蹲,左膝微屈,重心移于右腿,同時,兩肩搖動晃身,兩手如抱球狀向前托至體前,左手心斜向前。指尖微屆向上,高與頭平,右手心向上,指尖向前,高與肩平,右掌在下左掌在上,兩掌跟上下垂直,目視前方(圖2)。
(2)降龍右化象、
左足先向前進半步,右足隨向前大進步,重心移在左腿上,左腿彎屈向下蹲,右腿稍屈,同時右掌向右向下向左劃弧,左掌向左向上向右劃弧,即雙掌上下翻轉,右手心向前,指尖向上高與頭平,左手心向上,指尖向前,高與肩平,兩掌跟上下垂直,目向前平視(圖3)。
(3)神龍右縮骨
右足不動,左腳向前進一步,即尖向左斜方,身體重心,落于右腳,上體右扭身,左手由下向前向上劃弧至頭上方再向下至左額前上方,臂彎屈成抱頭狀,手心向下,指尖向右,右手由上向下按至左脅下,手心向左,指尖斜向左上方,目視右方(圖4)。
(4)神龍右抖甲
左腳不動,右腳向前邁出一步,腳尖外擺,重心落在左腿,兩膝彎屈,隨進步的同時,右手由左下方向右前方上舉至頭右前上方手心斜向后上方指尖向前上方,高過頭,臂直伸。左手由上經胸前向下按落至襠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右,目視右手(圖5)。
(5)神龍左縮骨
左腳不動,右腳提起向前落下,腳尖稍向外擺,上體向左轉身,重心仍在左腿上,同時右手由右前方向上向后劃弧至頭前上方成抱頭狀,手心向下,指尖向左方,左手向右劃弧至右胯前,手心向右,指尖斜向右上方,目視左后方(圖6)。
(6)神龍左抖甲:
動作與右抖甲相同,唯方向相反(圖7)。
(7)神龍右轉身回身縮骨
右腳尖外擺,左腳從右腳前向右后擺動,上休右轉180度。右膝置于左膝窩下,重心在右腿上,左腳尖點地。同時左手隨轉身由上向右后劃弧至左額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右前,高與額平,右手隨轉身向左劃弧至左脅前,手心向左下方,指尖向左上方,目向前平視(圖8)。
(8)回身后需接龍象第一動作演練到原地收式,成立正姿勢。
二、兌卦虎象
歌訣:兌虎命根五臟屬金,動則腳風猛虎出林,靈氣貫頂鼓蕩周身,象取于拳神氣摧人,勁起臀尾動生風云;吟叱谷應勃勃精神,憲責三千威力逼人,虎法心悟立即成真。
(1)預備式同前龍象(圖1)。
(2)猛虎出林
右腳不動,左腳向左前方邁出一步,重心移在后腿上,右腿彎屈下蹲,左腿微屈,兩手由體兩側,向上向內劃弧經腹前向體前推出,兩掌心斜向前下方,指尖向前上方,高與肩平,兩臂微屈,目向前平視(圖2)。
(3)搖首搏食
接上動,右腳不動,重心仍在右腿,左足向右前橫移一步,落在腳前方,右腿屈膝下坐,左腿稍屈,手同時從左前向右方劃弧再向前推出至體前,兩掌心斜向前下方,指尖斜向前上方,兩八拇指相對,如推物狀,目向前平視(圖3)。
(4)猛虎伏身撲食
左腳不動,右腳向前大進步,腳尖里扣,身體重心移在左腿上,左腿屈膝下坐,右腿稍屈隨進步同時,兩手分別向外劃弧再收至體前,向前捧出兩掌心斜向前上方(圖4)。
(5)猛虎搖首奔坡
右腳向右前進半步,左腳隨之向左前方邁進一大步,兩膝彎屈,身體重心放在兩腿中間,同時兩手內旋從上向下落至胸前向前推出,掌心斜向前下方,掌指斜向前上方,大指相并,掌心平相合,兩臂微屈,高與肩平,目視前方(圖5)。
(6)搖首扒心剖食
接上動,右腳向前進一步,同時左腳向后退一步,成換步伐,左腿在后屈膝下坐,右腿在前。重心落在兩腿之間,右腳尖微向內扣,兩手隨換步同時向左向下再向右上劃弧,右手至右肩前方,手心向前,指尖向上,大指向下,臂微屈,高與頭平,左手至右胸前,掌心斜向右前方,指尖向上,高與胸平,目順右掌向前平視(圖6)。
(7)上動不停,右腳不動,左腳急向前進一步,身體重心移在右腳上,兩腿微屈,隨進步兩手向內回收至胸再向前推出,手心皆向前,指尖向上,五指彎屈,高與肩平,目向前平視(圖7)。
(8)猛虎縱身出洞
左腳不動,右腳向前邁出一步,身體重心移在左腿上,成右虛步,同時兩手回收至腹前隨之再向前上推出,右手至右前上方,手心向前下方,指尖斜向前上方,臂微屈高與頭平,左手至右體前置于右手腕下方,手心向右前方,指尖向上,高與胸平,目向前平視(圖8)。
(9)猛虎伏身回首
右腳尖里扣,身體重心移右腿上,上體左轉,左腳向左側進一步成高仆步,兩手仍向右側伸出手心向下,指尖向右,右手高與頭平,左手至右肩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左,高與胸平,目視左側(圖9)。
(10)回首返身博食
上體左轉,左足向前進半步,右腳隨之向前進一大步,兩膝微屈,重心落在兩腳間,兩手向下經腹前向前上劃弧至體前,左手在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臂微屈,高與頭平,右手在后至左肘下,手心向下,指尖向前,高于胸平,目視前方(圖10)。
收勢:左腳前進一步落在右腳旁,兩腳并攏,身體直立,兩手回收下垂至兩大腿旁,手心向體,指尖向下,氣沉丹田。
三、坎卦馬象
歌訣:坎中水滿意生心源,脾為后天腎為先天,意馬心猿坎位中安,法象與拳抖毛跳潤,剛柔兼并滿丹田,心中虛靈身輕體健,木火既濟性命雙煉,得其妙道與佛有緣。
預備式:同前預備式,面微仰先宜調息,從鼻中吸氣,綿綿不斷,一直吸入丹田微停,再緩緩呼出(圖1)。
(1)右腳不動,左足前進一步成虛步,重心在右腳,兩膝微屈,同時兩手內合經小腹向前推出至體前。掌心斜前向下方,五指分開,高與胸平,兩大指相對,指尖斜向前。目視前方(圖2)。
(2)兩足原地不動,上體后坐,兩手向下回收至體前,左手落在小腹前,手心向體,右手落在右胯間,手心向體,指尖斜向左右側下方,兩臂屈撐兩成菱形狀,目視前方(圖3)。
(3)動作同(圖2),唯方向相反(圖4)。
(4)動作同圖3,唯方向相反(圖5)。
(5)左腳后退半步,腳尖外擺,右腳經大腿前向左后方邁進一步,同時上體左轉180度。右腳隨之向左腳靠攏,重心移至左腳,右腳提起成丁步。兩手隨轉體移至小腹前,手心皆向內,指尖斜向下,兩拇指相對成棱形。目視前方(圖6.6側面圖)。
四、離卦牛象
歌訣:
動則為機禪定為性,心生虛靈道謂空空,
通任開督化炁真精,流通百脈灌溉三宮,
象形與拳擺角挺頸,猛虎相搏欺斗之勇,
肘有按點步行九空,精力做去神化自生。
預備式:
同前預備式(圖1)。
(1)右足不動,左足向前進一步,雙腿稍屈,重心至右腳上,同時兩手變拳,由體兩側向內收至腹前,再向前上沖出,高與胸平,拳心向下,拳眼相對,兩臂微屈圓撐,目視前方(圖2)。
(2)動作同圖2,唯步法相反(圖3)。
(3)上動不停,左腳尖向左后擺動,上體向左后轉體180度,隨之右腳經左腿前 向左側邁出一步,腳尖點地,左膝置于右膝窩,重心仍在左腳,同時左拳外旋向左側劃平弧至體左前,拳心向上,拳眼向右,高與肩平,右拳向左上劃弧 至頭前上方,拳心向下,拳心向左,高于目平,雙臂約彎成90度,目視左手(圖3)。
再回演原地收勢。
(4)左腳前進半步收至右腳旁,兩腳平行站立,成立正姿勢。
五、乾卦象象
歌訣:
乾卦三連金木之精,退居西北因其不生,
物形為象神力無窮,象形與拳身力反弓,
筋絡舒暢關節通靈,伸屈卷擲精炁倍增,
得其化神杲力求精,證悟其道即見虛空。
預備式:
同前預備式(圖1)。
(1)右足不動,左足向前進一步成九宮步,重心放在兩腿間。左手外旋經腹前向前向上托至面前手心向上,指尖向前,高與頭平,左臂彎屈成90度,右手同時由下一前上劃弧,依附于左肘內側,手心斜向左前方,指尖斜向上。目視左手(圖2)
(2)上動不停,右仍不動,身體重心仍在右隱上,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前進半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成半跪步,同時兩掌內旋掌心向下,之經胸前向前向下按落于右膝前上方,高與胯平,手心向下,指尖斜向前,掌心向下,兩臂微屈,虎口相對,目視前方(3)。
(3)左足不動,重心科至么腳,右足向前進一步,成半虛步,兩掌內下向前向上劃弧至體前上方。右手稍高過左手高與鼻平,掌心向前指尖向上,目視前方(圖4)。
(4)左腳抬起再原地落下,腳外擺,上體隨之左后轉180度,隨轉身右腳向前邁出一步,兩膝微屈,重心移至右足,同時兩手外旋,由上向下劃弧至腹前隨轉體再向前上劃弧至體前,右手高與頭平,手心向右上,指尖向前上方,左手至右小臂內側,手心斜向前下,指尖向前上高與肩平。目視前手(圖5)。
(5)收勢。
右足不動,左足前進半步至右足旁,兩足并攏,雙腿直立成立正姿勢,同時雙掌自然下落至體兩側,手心向體,指尖向下,目視前方。
六、艮卦獅象
歌訣:
獅象為性其靈最猛,抖毛之威虎豹心驚,
取之與意心定神寧,尾閭中正精炁貫頂,
悉生綿綿即是禪功,象形與拳神威爪鋒,
丹田蓄炁吐氣發聲,鼓蕩周身吞吐抖驚,
關節靈敏中心虛空,得其妙理法象為宗。
預備式
同前預備式(圖1)。
(1)猛獅滾球
右足不動,左足向右前方進一步,重心落在右腿上,兩膝彎屈,成半虛步,網手分別由兩側向外向前向內劃弧至胸前,再向前撲出至體前,雙掌心向前下方,指尖斜向上,右掌高與肩平,右掌附于左小臂內側,高與胸平,目視前方(圖2)。
(2)猛獅回頭抱球
右腳外擺,身體右后轉身180度,左腳隨轉體向右腿前邁出一步。雙腿微屈,右膝置于左膝窩內側,同時,雙掌向右側劃弧,右掌至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后,左掌至體前,高于額平,掌心向下,指尖向右前,雙臂均微屈,成抱球狀。目視前方(圖3)。
(3)猛獅滾球
左足不動,右足向前進一步,重心移在左腿上,同時,右臂內旋,向前向上劃弧至體前,高與頭平,掌心斜向前下方,指尖斜向上,左掌向下向前推出,高與胸平,掌心向前下,左手向前上,目視前方(圖4)。
(4)猛獅翻身撲球
左足尖外擺,身體向左后轉身,右腳隨轉身向前邁進一步,落與右腿前,雙腿稍屈,左膝置于右膝內側,重心落在左腿上,同時兩臂向下劃弧至腹前隨轉體向前向上劃弧,左手至前上方,高與頭平,掌心斜向前下,指尖向前,右手至腹前掌心問下,指尖向前。目視前方(圖5)。
(5)猛獅搓球
右足落實,左足向前邁出一步,重心放在右腿上。同時左臂向后向下經胸前再向左前上劃弧,高與頭平,掌心斜向右下,指尖斜向前上,右手隨之向前上推出至左小臂內側,高與胸平,掌心向前下,指尖斜向前上方,目視前方(圖6)。
(6)猛獅搖首撲球
左足不動,右足向右前方邁出一步,重心落兩腿中間,同時兩掌由左前向下向右前上方劃弧至體右前方,左掌高與頭平,右掌落在左小臂前下方,高與肩平,兩掌心皆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前方(圖7)。
(7)收勢
同前收勢。
七、巽卦熊象
歌訣:
熊之為物其象威嚴,外陰內陽身中心肝,
靈性下降水火往返,意效其象晃海移山,
抖搜斗很精神勇敢,真精化炁上升泥丸,
流通百脈灌溉三田,得其妙道體健身安。
預備式:
同前預備式。(圖1)
(1)熊出澗左推山
左足向左前邁出一步,右足不動,重心放在右腿上。同時,左手上提至左胸前再向前推出至體左前方,高與肩平,小臂微屈,掌心向右,指尖向上,右手外旋由下向前上提至右胸前,隨之再內旋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左前方,目視前手(圖2)。
(2)熊出澗右推山
動作同 熊出澗左推山(圖3),唯方向相反。
(3)熊左轉身望
左腳尖外擺,身體向左后轉180度,右腳隨轉體向前方邁出一步,落于左腿前,左腳隨之再向前邁出一步成九宮步。雙掌同時由右向左劃平弧至體前,隨之左掌由右臂上向前上推出,掌心向前下方,指尖斜向前上,高與頭平,右臂內旋向前向下按于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前手(圖4)。左右回身依次類推。
八、坤卦猿象
歌訣:
猿之為物其性最靈,三閃六躲無生奇能,
法象與拳縱跳身輕,取諸人身心無定形,
心若大定即得禪功,至誠無息法象神通。
預備式
同前預備式。(圖1)
(1)老猿掛印
左足不動,右足向前邁出一步,身體重心放在左腿上,兩手經腹前向前向上劃弧至體前,兩掌心皆斜向前方,一指尖斜向上,右手稍高過頭,左手高與鼻平兩臂均微屈,目視前手(圖2)。
(2)老猿轉身回前望月
左足向后退半步,腳尖外擺,身體向左轉90度,同時右足經左腿前向左邁出一步橫落于體前,腳尖外擺,左膝置于右膝窩,右手外旋由上向前向下劃弧至胸前,再內旋下按至體左側,高與胸平,掌心向下,指尖向左,頭同時向左側擺動,隨之再向右擺動,目視右側(圖3)。
(3)老猿墜枝摘果
左腳后移半步,右腳收回半步,腳尖點地,隨即再向前進半步落實,同時重心移至兩腿間,右臂內旋經腹前向右向上劃弧至頭左側上方,高與頭平,手心向上,指尖向前,左臂外旋,向上劃弧至體左前上方,高與頭平,掌心向上,指尖向前,目視左手(圖4)。
(4)老猿抖身
右足不動,左足向前邁出一步,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時右臂外旋,左臂內旋,雙手向右向下劃孤至體右側,再經胸前向前向上劃弧至體前,左手高與頭平,右手高與肩平,兩掌心皆斜向前下方,指尖斜向前上。目視左手(圖5)。
收勢
右腳向前進一步,收至左腳旁,雙手下落至體兩側,還原成預備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