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勢分解定理一: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成同級別“盤整”、“下跌”與“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
走勢分解定理二: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
市場總有其復雜的地方,使得市場的走勢呈現一種多義性。多義性不是含糊的理論,是站在一個嚴格、精確的理論基礎上,用同一理論以不同視角對同一現象進行分析。走勢分析中的多種合理釋義,這些釋義都符合理論內在的邏輯。因此,這種多義性反而不是負擔,而是可以用多角度對走勢進行分析。
站在任意一個固定級別里,走勢類型是可以被嚴格劃分的。例如,說一個5分鐘的走勢類型,顯然不可能包含一個30分鐘的走勢中樞,因為按定義,一個單獨的5分鐘走勢類型無論如何延續,也不可能出現一個30分鐘的走勢中樞。要形成一個30分鐘的走勢中樞,顯然只能是3個以上5分鐘走勢類型的連接才可能。走勢類型和走勢類型的連接,這兩個概念不可能有任何含糊的地方。5分鐘走勢類型,必須包含也最多包含5分鐘級別走勢中樞,至于是1個還是5個,都不影響是5分鐘走勢類型,只不過可被分類成是5分鐘級別的盤整類型還是趨勢類型而已。
顯然,一個高級別的走勢類型必然就是由幾個低級別的走勢類型連接而成,但不一定都是次級別的走勢類型,例如,a+B+b,B是30分鐘走勢中樞,由3個5分鐘走勢類型構成,a、b是1分鐘走勢類型,那么a+B+b這個30分鐘走勢類型就能分解成2個1分鐘走勢類型和3個5分鐘走勢類型的連接。但我們還可以通過拆散重分,使得一個高級別的走勢類型必然就是由幾個次級別的走勢類型連接而成,由于走勢中樞里至少有三段次級別走勢類型,所以就有了 “走勢分解定理二”。
還是上面a+B+b的例子,不妨假設B中有三段5分鐘走勢類型,分別表示為B1、B2、B3,那么a+B+b=a+ B1+B2+B3+b=( a+ B1)+B2+(B3+b),顯然( a+ B1)、B2、(B3+b)都是5分鐘走勢類型,這就是該分解定理所說的東西。學過一點抽象代數的都容易理解上面的話。用抽象的話說,就是走勢類型連接這種運算是符合結合律的。但走勢類型的連接運算不符合交換率,這就是該運算的特別之處。因為已發生的交易是按時間次序排列的,時間不能倒流,已發生的交易也就不可能推倒重新排列。只要明白了走勢類型連接運算的結合性,那就不難同時明白 “走勢分解定理一”。
注意,走勢是客觀的,而用什么級別去分析這走勢卻是主觀的。根據“走勢分解定理一”,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成同級別“盤整”、“下跌”與“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那么就意味著,按某種級別去操作,就等于永遠只處理三種同一級別的走勢類型及其連接。還是上面a+B+b的例子,站在5分鐘級別的角度,這里有三個走勢類型的連接,站在30分鐘級別的角度,就只有一個走勢類型。那么,前面反復說的,確定自己操作的級別,就是確定自己究竟是按什么級別來分析、操作。例如,5分鐘級別上下上三段,意味著在5分鐘級別上有2個底背馳、2個頂背馳,按買點買、賣點賣的原則,就有2次的完整操作;而按30分鐘級別看,如果不結合該30分鐘走勢類型之前一個30分鐘走勢走勢類型分析,就無法確定買賣點,所以就無法操作。
任何走勢,都可以在這些級別構成的分解中唯一地表達。但一般來說,對于一般的操作,沒必要所有分解都搞到年、季、月這么大的級別,因為這些級別,一般幾年都不變一下。你看,從 6124 點下來,N 個月了,還在 30 分鐘級別里混,所以,一般來說,1、5、30 分鐘三個級別的分解,就足以應付所有的走勢。當然,對于大點的資金,可以考慮加上日級別的。
走勢類型連接運算的結合性,也就是走勢類型的連接符合結合律,即A+B+C=(A+B)+C=A+(B+C),A、B、C的走勢類型級別可以不同。因此,站在多義性的角度,根據該結合律,就不難知道,任何一段走勢,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釋義。
如果市場都是標準的a+A+b+B+c(A、B的走勢中樞級別一樣,a、b、c是相對于A、B次級別的走勢),那這市場也太標準、太不好玩了。市場總有其復雜的地方,使得市場的走勢呈現一種多義性。而所有走勢的多義性,都與走勢中樞有關。例如,5分鐘級別的走勢中樞不斷延伸,出現9段以上的1分鐘次級別走勢。站在30分鐘級別的走勢中樞角度,3個5分鐘級別的走勢類型重合就形成了,而9段以上的1分鐘次級別走勢類型,每3段構成一個5分鐘的走勢中樞,這樣也就可以解釋成這是一個30分鐘的走勢中樞。這種情況,只要對走勢中樞延伸的數量進行限制,就可以消除多義性,一般來說,走勢中樞的延伸不能超過5段,也就是一旦出現6段的延伸,加上形成走勢中樞本身那三段,就構成更大級別的走勢中樞了。
對a+A+b+B+c,a完全可以有另一種釋義,就是把a看成是圍繞A這個走勢中樞的一個波動,雖然A其實是后出現的,但不影響這種看法的意義。同樣c也可以看成是針對B的一個波動,這樣整個走勢其實就簡化為兩個走勢中樞與連接兩者的一個走勢。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在a+A+b+B+c的走勢系列類型里,a和c并不是必然存在的,而b完全可以是一個跳空缺口,這樣,整個走勢就可以簡化為兩個孤零零的走勢中樞。把這種看法推廣到所有的走勢中,那么任何的走勢圖,其實就是一些級別大小不同的走勢中樞。
最簡單的釋義角度,就是級別。任何一段走勢,都可以根據不同的級別進行分解,顯然這些分解都符合本理論。而根據某級別進行操作,站在純理論的角度,無非等價于選擇該等式列中某個子式子進行操作。
還有一種應用,就是關于走勢的當下判斷。當下判斷,其基礎在于采取的分解方式。例如,一個按5分鐘分解的操作角度與一個按30分鐘分解的操作角度,在同一時間看到的走勢意義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在5分鐘分解中完成的走勢,在30分鐘卻不一定完成。例如A+B,A、B都是5分鐘的走勢類型,那么A+B走勢,對于30分鐘的分解就是未完成的。根據走勢必須完美的原則,未完成的走勢必完成,也就是,在不同的分解角度,可以在當下看到不同級別的未完成的走勢即將根據走勢必完美原則產生的運動,這就為當下的操作提供了依據。
按同級別分解操作,有更廣泛、更精確的操作。對5分鐘的同級別分解,以最典型的a+A為例子,一般情況下,a并不一定就是5分鐘級別的走勢類型,但通過結合運算,總能使得a+A中,a是一個5分鐘的走勢類型,而A,也分解為m段5分鐘走勢類型,則A=A1+A2+..+Am。先考慮a+A是向上的情況,顯然,Ai當i為奇數時是向下段開始的,為偶數時是向上段開始的,開始先有A1、A2出現,而且A1不能跌破a的低點,如果A2升破a的高點而A3不跌回a的高點,這樣可以把a+ A1+A2+A3當成一個a`,還是5分鐘級別的走勢類型。因此,這里可以一般性地考慮A3跌破a的高點情況,這樣,A1、A2、A3必然構成30分鐘走勢中樞。因此,這一般性的a+A情況,都必然歸結為a是5分鐘走勢類型,A包含一30分鐘走勢中樞的情況。
把a定義為A0,則Ai與Ai+2之間就可以不斷地比較力度,用盤整背馳的方法決定買賣點。注意,在實際操作中下一個Ai+2是當下產生的,但這不會影響所有前面Ai+1的同級別唯一性分解。這種機械化操作,可以一直延續,該走勢中樞可以從30分鐘一直擴展到日線、周線甚至年線,但這種操作不管這么多,只理會一點,就是Ai與Ai+2之間是否盤整背馳,只要盤整背馳,就在i+2為偶數時賣出,為奇數時買入。如果沒有,當i為偶,若Ai+3不跌破Ai高點,則繼續持有到Ai+k+3跌破Ai+k高點后在不創新高或盤整頂背馳的Ai+k+4賣出,其中k為偶數;當i為奇數,若Ai+3不升破Ai低點,則繼續保持不回補直到Ai+k+3升破Ai+k低點后在不創新低或盤整底背馳的Ai+k+4回補。
看完上面這段,至少90%以上的人都心跳加速,頭暈眼花。不過沒辦法,這是最精確的表述,畫著圖應該不難明白。以上的方法,最大的特點是,就是在同級別分解的基礎上將圖形基本分為兩類,一類是“當i為偶Ai+3不跌破Ai高點”或“i為奇數Ai+3不升破Ai低點”;一類是“Ai與Ai+2之間盤整背馳”。對這兩種情況采取不同的操作策略,構成了一種機械的操作方法。
投資,往往碰到這樣兩難的事情,就是一個小級別的進入,結果出現大級別的上漲,這時候怎么辦?這時候有兩個選擇:一、繼續按小級別操作,這樣的代價是相當累,而且小級別操作的問題是對精確度要求比大級別高,而且資金容納程度低;二、升級為大級別操作基礎上部分保持小級別操作。對于資金比較大的投資,后者是比較實用的。
“Ai與Ai+2之間盤整背馳”,將演化出“當i為偶Ai+3跌破Ai高點”或“i為奇數Ai+3升破Ai低點”;因而相應演化出高一級別的走勢中樞,例如在該例子里,Ai+1、Ai+2、Ai+3就是30分鐘的走勢中樞,而所有更大的走勢中樞,當然是先有高一級別才可能有,否則連30分鐘的走勢中樞都沒有,哪里來日、周、月的?但這個現象就保證了,在同級別分解下,一個小級別的操作是可以按一個自動模式換檔成一個高級別的操作。
一般情況下,在上面5分鐘同級別分解的例子中,只要從A0開始到某個At,使得A0+A1+….+At=B1+B2,后者是30分鐘級別的同級別分解,這時候就可以繼續按后一種分解進行相應的操作。當然,是否換檔成后一種級別的操作,與你的時間、操作風格、資金規模有關。但本理論還是建議,可以進行這種短線變中線的操作,即使你的資金量很小,但如果出現一種明顯的大級別走好,這種操作會讓你獲得穩定的大級別波動利益,因此,根據當下的情況去決定是否換檔,就如同開車時根據路況等決定檔位一樣。
對于大資金來說,這種級別的操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可以變成N重層次的操作,每一重都對應著一定的資金與籌碼,而相應對應著不同的節奏與波動。如果對古典音樂有點了解的,就知道,這如同賦格曲,簡單的動機、旋律在N個層次上根據不同的轉位、移位、對位等原則運動著,合成統一的樂曲。市場的走勢,其實就是這樣的多重賦格,看似復雜,其實脈絡清晰,可以有機地統一在多層次的同級別分解操作中。
在這種同級別分解的多重賦格操作中,可以在任何級別上進行操作,而且都遵守該級別的分解節奏與波動,只是在不同級別中投入的籌碼與資金不同而已。對于大資金所具有的整體籌碼與資金來說,就永遠在一種有活動的多重賦格,實際的市場操作,成了一首美妙的樂曲演奏,能應和上的知音,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與享受。而每一層次的操作都是獨立又在一個整體的操作中,對這種操作如果沒有什么直觀感覺,那就去聽聽巴赫的音樂,那不僅是音樂的圣經,對股票的操作同樣有益。
前面談了有關走勢類型連接結合的多義性問題,雖然已多次強調多義性不是含糊性,但不少人依然產生誤解,認為走勢就可以胡亂分解了,這是不對的。多義性是與走勢的當下性密切相關的,但對已完成走勢類型連接進行相應的分解,就如同解問題設定不同的參數,雖然參數的設定有一定的隨意性,但一個好的參數設定,往往使得問題的解決變得簡單。根據結合律,如何選擇一種恰當的走勢分解,對把握當下的走勢極為關鍵。顯然,一個好的分解,其分解規則下,必須保證分解的唯一性,否則這種分解就絕對不可能是好的分解。其中,最簡單的就是進行同級別分解。所謂同級別分解,就是把所有走勢按一固定級別的走勢類型進行分解。根據“纏中說禪走勢分解定理”,同級別分解具有唯一性,不存在任何含糊亂分解的可能。
同級別分解的應用,前面已多有論述,例如,以30分鐘級別為操作標準的,就可用30分鐘級別的分解進行操作,對任何圖形,都分解成一段段30分鐘走勢類型的連接,操作中只選擇其中的上漲和盤整類型,而避開所有下跌類型。對于這種同級別分解視角下的操作,永遠只針對一個正在完成著的同級別走勢中樞,一旦該走勢中樞完成,就繼續關注下一個同級別走勢中樞。注意,在這種同級別的分解中,是不需要走勢中樞延伸或擴展的概念的,對30分鐘來說,只要5分鐘級別的三段上下上或下上下類型有價格區間的重合就構成走勢中樞。如果這5分鐘次級別延伸出6段,那么就當成兩個30分鐘盤整類型的連接,在這種分解中,是允許盤整+盤整情況的。注意,以前說不允許“盤整+盤整”是在非同級別分解方式下的,這在下面的課中會講到,所以不要搞混了。
有人可能馬上要問,同級別分解的次級別分解是否也是同級別分解的。答案是,不需要。這里在思維上可能很難轉過彎,因為一般人都喜歡把一個原則在各級別中統一運用,但實際上,你完全可以采取這樣的分解形式,就是只要某級別中進行同級別分解,而繼續用走勢中樞擴展、延伸等確定其次級別,這里只涉及一個組合規則的問題,而組合的規則,是為了方便操作以及判斷,只要不違反連接的結合律以及分解的唯一性,就是允許的,而問題的關鍵在于是否明晰且易于操作。
說得深入一點,走勢分解、組合的難點在于走勢有級別,而高級別的走勢是由低級別構成的,處理走勢有兩種最基本的方法,一種是純粹按走勢中樞來,一種是純粹按走勢類型來,但更有效的是在不同級別中組合運用。因此,完全合理、不違反任何理論原則的,可以制定出這樣的同級別分解規則:在某級別中,不定義走勢中樞延伸,允許該級別上的盤整+盤整連接;與此同時,規定該級別以下的所有級別,都允許走勢中樞延伸,不允許盤整+盤整連接;至于該級別以上級別,根本不考慮,因為所有走勢都按該級別給分解了。
按照以上的同級別分解規則,用結合律很容易證明,這種分解下,其分解也是唯一的。這種分解,對于一種機械化操作十分有利。這里,無所謂牛市熊市,例如,如果分解的級別規定是30分鐘,那么只要30分鐘上漲就是牛市,否則就是熊市,完全可以不管市場的實際走勢如何,在這種分解的視角下,市場被有效地肢解成一段段30分鐘走勢類型的連接,如此分解,如此操作,如此而已。
注意,這種方法或分解是可以結合在更大的操作系統里的。例如,你的資金有一定規模,那么你可以設定某個量的籌碼按某個級別的分解操作,另一個量的籌碼按另一個更大級別的分解操作,這樣,就如同開了一個分區卷錢的機械,機械地按照一個規定的節奏去吸市場的血。這樣不斷地機械操作下去,成本就會不斷減少,而這種機械化操作的力量是很大的。
其實,根本無須關心個股的具體漲幅有多少,只要足夠活躍,上下震蕩大,這種機械化操作產生的利潤是與時間成正比的,只要時間足夠長,就會比任何單邊上漲的股票產生更大的利潤。甚至可以對所有股票按某級別走勢的幅度進行數據分析,把所有歷史走勢都計算一次,選擇一組歷史上某級別平均震蕩幅度最大的股票,不斷操作下去,這樣的效果更好。這種分解方法,特別適合于小資金又時間充裕的進行全倉操作,也適合于大資金進行一定量的差價操作,更適合于莊家的洗盤減成本操作。當然,每種在具體應用時,方法都有所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
還有一種應用,就是把走勢重新組合,使得走勢更加清晰。很多人一看走勢就暈,最主要是不了解走勢連接的結合性,任何的走勢,在結合律上,都可以重新組合,使得走勢顯示明顯的規律性。假設A+B+C+D+E+F,A、C、E是5分鐘級別的,B、D、F是30分鐘級別的,其中還有延伸等復雜情況。這時候,就可以把這些走勢按5分鐘級別重新分解,然后按走勢中樞的定義重新組合走勢,按結合律的方法,把原來的分解變成A`+B`+C`+D`+E`+F`,使得A`、B`、C`、D`、E`都是標準的只是30分鐘級別,而最后的F`變成在30分鐘意義上未完成的走勢,這樣進行分析,就會很明晰了。當然,具體的組合有很多可能,如何根據當下的走勢選擇一種最有利指導操作的,就是考功夫的事情。而這種根據結合律的最佳組合,是根據市場當下的走勢隨時變化的,而所有的變化,都符合理論要求且不會影響實際操作,是對實際操作起著更有力的幫助。
還有一種更重要的應用,就是在走勢中樞的震蕩中。圍繞走勢中樞的震蕩,不一定都是次級別的,例如,一個日線走勢中樞,圍繞他的震蕩,完全可以是30分鐘以下的任意級別,甚至是一個跳空缺口,例如有些股票,完全可以今天一字漲停,明天一字跌停,跳來跳去的。一般這種走勢,一般人看著就暈了。但如果明白走勢連接的結合性,就知道,無論怎么跳,最終都要形成更大級別的,只要不脫離這日線走勢中樞,最后都至少會形成30分鐘級別的走勢。任何圍繞日線級別的震蕩,最終都必然可以按如下方式進行分解:A30-1+A30-2+A30-3+…+A30-m30+a,a是未完成的30分鐘走勢類型,至少a依然圍繞日線走勢中樞繼續震蕩,那a一定最終會完成30分鐘的走勢類型。顯然,這里,m30<9,否則就會變成周的走勢中樞了,這樣整個的分解就要按日線來,而道理是一樣的。
不過,更有實際意義的是,上面的a如果不再圍繞日線震蕩,例如,假設 a是一個5分鐘級別的,而其后一個5分鐘級別的反抽也不回到走勢中樞里,按照日線走勢中樞,這并不構成第三類買賣點,但對于A30-m30,可能就構成30分鐘的第三類買賣點。由于走勢都是從未完成到完成,都是從小級別不斷積累而來,因此,對于真正的日線第三類買賣點來說,這A30-m30的第三類買賣點,肯定在時間上要早出現,對于A30-m30,這絕對安全,但對日線卻不一定,因為這A30-m30的第三類買賣點后完成的30分鐘走勢,可以用一個30分鐘走勢又重新回到日線走勢中樞里繼續走勢中樞震蕩。但這個A30-m30的第三類買賣點依然有參與的價值,因為如果其后的30分鐘出現趨勢,最后如果真出現日線的第三類買賣點,往往就在30分鐘的第二個走勢中樞附近就形成了,根本回不到這A30-m30的第三類買賣點位置,因此,這樣的買賣點,即使不符合你的操作級別,例如,如果你是日線級別操作的,但一旦這樣的A30-m30的第三類買賣出現,至少要引起你充分的重視,完全可以適量參與了,一旦其后出現趨勢走勢,就要嚴重注意了。
不應該對走勢進行任何的預測,但所有已走出來的走勢,卻可以根據級別與結合律等隨意組合,無論任何組合,在該組合下,都必然符合本理論,而任何最終的走勢,都在所有組合中完全符合本理論,這也是本理論的神奇之處,無論你怎么組合,都不會出現違反本理論的情況。但能否找到最合適的組合以適應操作,以及根據不同的組合,對走勢進行綜合分析,這就和經驗有關了。這些最適合的分解,都是有相應答案的,關鍵是你能否看出來,而這根本不涉及任何的預測,只是對已有走勢的分解,與對理論的把握與圖形的熟悉度相關。而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夫,但必須在當下的走勢中不斷磨練才能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