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糖媽育兒日記
在生活中總是存在這樣的現象,比如孩子對美術很感興趣,可家長卻仍舊認為孩子學習舞蹈會更好一些,于是自作主張為孩子報名了舞蹈班。家長的初衷自然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所收獲的結果往往差強人意。導致這種結果出現的原因就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強壓在孩子的身上。
前段時間因為節日的原因,家里的幾個親戚就聚到了一起,之后就開始閑聊,可是在談論到每一個家庭孩子的未來時,所有的親戚都開始唉聲嘆氣。
有一個親戚開始埋怨自家孩子不求上進,家里幾代人都是老師,他非常希望孩子也可以成為老師。于是從小就給孩子灌輸這種概念,可誰知道孩子長大之后,偏偏沒有向父母所想的那樣去發展,而非要去搞策劃,那個親戚覺得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選擇職業,將來只能自討苦吃。
在這個親戚埋怨過自己家的孩子之后,也有許多親戚開始負荷,表示自家孩子也是一樣的,和自己期待的一點都不同,覺得他們的職業不好,覺得他們一直碌碌無為,白費了他們一生的心血。
難道真的是這些孩子不優秀嗎?其實孩子不優秀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孩子本身,而是在于父母的投射效應。他們覺得孩子就應該聽從自己的安排,按照自己所說的去發展,但是當孩子的所作所為并不符合預期的時候,就會認為孩子不優秀。
“投射效應”其實指的就是將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和意見強行加在你的身上。比如你的朋友認為面條很好吃,于是強烈推薦你,希望你也可以和他一樣喜歡上面條,但實際上你對面食根本沒有興趣。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調查人員是80位學生,而實驗的主要內容就是詢問這80個學生是否愿意背著大牌子在學校里面走動。最后結果發現其中有48位學生愿意這樣做,并且也認為其他人也會愿意這樣做。而那些不愿意的學生認為只有少數人才會愿意背著大牌子在學校里面走動。
這些學生自私的決定了別人對這個選擇的看法,而這一舉動就叫做“投射效應”。
其實在教育上面投射效應也是經常出現的,比如許多家長都會將自己的觀點強行加在孩子的身上,從來不會去顧及孩子的想法,簡單點來說就是強人所難。
家長將自己的觀念強制性的壓在孩子的身上,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孩子好,可是投射效應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
1、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家長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喜歡將自己的觀念強制性的安排在孩子身上,并且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觀念去進行,那么這樣的孩子都是缺乏主動思考能力的,根本沒有辦法獨立去解決一件事情。
2、對父母產生厭惡
家長在不了解孩子想法的情況下,就將自己所想的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這一舉動只會引起孩子的厭惡,他們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只會非常的排斥。
3、使孩子提早叛逆
家長總是用成年人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并且也將這種思維傳遞到了孩子的身上,那么漸漸的孩子就會出現早熟的情況,甚至是提前進入叛逆期。
所以說投射效應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家長的強制安排只會毀了孩子,這就表示家長應該避免在教育的過程中出現投射效應。
1、關注孩子的喜好并加以引導
每一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天賦和長處,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屬于他們自己的愛好。但如果家長在為孩子安排喜好之前并沒有去詢問他們真正喜歡的是什么,而擅自去替他們做決定的話,這并不利于孩子發展。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注意,千萬不要將自己認為好的喜好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要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真正喜歡的東西,這樣興趣和愛好才會被孩子發揮到極致,才會擁有一個更加樂觀的孩子。
2、尊重孩子的想法
隨著孩子的年齡不斷的改變,他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想法和眼光也會發生變化,同時他們更會獨立去思考。
所以當孩子存在這種情形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去尊重孩子,要清楚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我們不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強行的加在孩子的身上,應該要去尊重孩子的意愿。雖然有一些孩子的認知,仍舊存在錯誤,但我們也不可以強行的逼迫孩子,我們可以選擇提出一些小小的意見,漸漸的幫助孩子改正這些錯誤的思想。
而真正尊重孩子的行為是去耐心的和孩子溝通,和他們平等的交流,必要的時候也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3、禁止強迫
其實每一個家長都想過,孩子將來會從事什么樣的職業,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有一些家長會帶有著一些私心,比如咱孩子抓周的時候,就會選擇將自己希望孩子成為的職業放在最上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的強迫,雖然在孩子小的時候并不存在任何大的作用,但家長如果一直用強迫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孩子剩下的只有對我們的埋怨。
所以禁止強迫才是每一個家長應該要做到的,我們所期望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是要讓孩子成為他們所期望成為的人,這才是家長最應該做到的。
家長應該反省自己在家庭中是否存在過投射效應,如果真的存在的話,那么一定要停止,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私心成為阻擋孩子成長的真正原因。
那么在家庭中你是否對孩子使用過投射效應呢?歡迎在評論區中分享你的故事。